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12篇
地质学   76篇
自然地理   10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安徽省金寨县沙坪沟斑岩型钼矿成矿地质特征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初步总结、分析了近年来勘查工作成果,对金寨县沙坪沟钼矿床的成矿地质条件,矿床(体)地质特征,赋存规律,矿石物质组分、结构构造、矿化蚀变等特征进行了评述.并对矿床的成因以及该区的找矿标志和方向提出了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52.
朱恒银 《地质与勘探》2016,52(6):1159-1166
新型能源勘探与常规矿产资源勘探的要求有所不同,其主要特征是孔深、直径大、地层复杂、工程精度要求高,而小口径绳索取心钻进工艺技术已难以满足新型能源勘探的要求。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次研究在小口径绳索取心钻具的基础上加以改进,研发了一种大直径加重管组合绳索取心钻具,并在浙江临安页岩气勘探区块钻探中应用,解决了大直径深孔取心效率问题,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该钻具具有孔底加压、工作稳定、保直防斜、冲洗液上返阻力小,一次性成孔等特点,对深孔大直径绳索取心钻探技术的探索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启迪作用。本文重点介绍了该钻具设计思路和方案,钻具结构作用原理和主要技术参数及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53.
54.
黄逢春 《安徽地质》2018,28(1):53-55,76
针对紫金山金铜矿露天采矿场2号溜井贯通施工的情况,详细阐述了溜井VCR法贯通爆破的施工方法,考虑因爆破时间限制的影响,提出了可行的解决方案,通过溜井顺利贯通的施工经验及施工分析,总结出VCR法在溜井贯通爆破中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55.
研究区位于安徽北淮阳成矿带西段。本文在区域成矿地质背景和研究区内物化探异常综合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研究区内矿(化)点的成矿地质条件进行综合研究,总结归纳了研究区内各矿(化)点的矿化成因类型,对研究区找矿潜力作出评价,并指出下一步找矿思路。  相似文献   
56.
程红文 《探矿工程》2015,42(6):11-16
充填钻孔是一种高精度垂直孔,地层促斜、钻孔自然弯曲率较大时,常规钻进方法难以控制钻孔轨迹。在施工中应用定向钻进及随钻测量技术,则可以对钻孔实施全程轨迹监控,使其按照设计轨迹延伸。主要介绍了广西华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铜坑矿将充填站充填孔施工中定向钻进设计、随钻测量、纠斜、侧钻等技术及工艺等。  相似文献   
57.
结合研究区内的地质背景,系统论述了洪冲地区多金属元素原生晕地球化学特征,圈定综合异常共16处。总体上,异常具有一定的分带性,从南到北大致为:Cu-Mo-Au→Pb-Zn-Ag→Pb-Ag,具有高温到低温的特征,空间分布明显受燕山期岩浆热液活动和构造断裂等因素联合控制,并且Mo、Cu、W、Au等尾晕元素与As、Sn等头晕元素相互叠加,显示出多阶段叠加成矿的特点。其中Hs5、Hs7、Hs14、Hs15综合异常带,具有良好的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58.
红土地纺织厂滑坡是金寨县滑坡地质灾害中的典型案例,其规模小,危害大.本文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充分认知滑坡形态特征.运用剖面测量、钻探等勘探方法,查明滑体、滑带、滑床岩土体性质,分析滑坡成因及破坏机理,并判定其稳定性,提出合理治理滑坡的建议方案.  相似文献   
59.
陈涛  朱丽  任正情 《安徽地质》2021,31(2):151-155
遥感技术应用于下垫面各要素信息的提取,其具有动态、宏观、快速等特点.本文基于Landsat影像和ASTER GDEM数字高程数据,对2009年和2019年东江-韩江流域下垫面各要素包括坡度、坡向、土地利用分类、植被覆盖度、不透水面等信息进行了监测,并分析了下垫面各要素十年间的变化,为该地区水文地质调查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60.
以沙坪沟钼矿主要的赋矿岩石——石英正长岩和花岗斑岩为对象,通过对比不同蚀变强度岩石的岩相学、岩石地球化学和同位素特征,研究该矿床的钾质交代作用-矿化特征,探讨不同热液蚀变的元素组合、蚀变过程中的元素迁移和Sr-Nd同位素的变化及其成因、不同蚀变的物理化学条件差异及其与矿化的关系,进而揭示蚀变-成矿热液流体的特征和起源。研究表明,石英正长岩和花岗斑岩的地球化学特征总体相似,显示其属同源岩浆演化产物,二者均受到钾质蚀变,但蚀变强度相差较大。钾质蚀变岩石的化学成分表现为高K_2O、Rb和低Na_2O、CaO、Sr、Ba,不同蚀变强度的岩石Rb/Sr和Sr同位素组成差别较大,花岗斑岩样品数据更显离散,甚至出现异常低的锶同位素初始值,表明热液蚀变强烈改造了Rb-Sr同位素体系,而Sm-Nd体系基本保持稳定。这一现象在东秦岭-大别钼矿带中典型的斑岩钼矿床也有出现,显示该成矿带具有相似的蚀变类型、热液起源和演化特征。而且钾长石化后期至黄铁云(绢)英岩化阶段也是最主要的钼成矿期,表明这期间流体系统pH值的降低致使Mo元素从流体中沉淀成矿。对比斑岩铜、铜-钼矿床和钼矿床的蚀变特征及其过程中元素和同位素的变化可以发现,这3种矿床均发育碱质交代作用,但蚀变强度、热液的Rb-Sr分异程度及其对原岩的改造程度存在较大差异,这暗示了各自特有的成岩、成矿物质和流体来源及大地构造背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