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2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101篇
测绘学   2篇
地球物理   22篇
地质学   282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53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63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陈垒  申维 《地质通报》2007,26(1):117-121
2006年9月3—8日,在比利时的列日市召开了国际数学地质协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Mathe-matical Geology,简称IAMG)年会。本届年会由国际数学地质协会和列日大学共同承办,会议的主题是“基于多源数据的定量地学(Quantitative Geology from Multiple Sources)”。在大  相似文献   
92.
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克立格法已被广泛应用于矿产储量计算,物探、化探、遥感地质数据处理,环境科学、水文地质、农林科学和农田水利等诸多方面.文章综合分析克立格各种计算方法,对克立格复杂计算过程进行模块分解,基于Windows编写了克立格算法流程图并在Visual C 6.0平台上实现可视化编程,并对二维普通克立格算法的优化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93.
黄河源区黄河袭夺长江水系之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捷  田明中  张绪教 《地学前缘》2007,14(1):251-256
对黄河源区的河流地貌研究表明,该区共发育三级阶地,其中第一、第二级阶地形成于晚更新世的末期至全新世,而第三级阶地形成于晚更新世晚期。在晚更新世晚期,多石峡被切开,黄河源区晚更新世湖泊消失,现今黄河形成。随着现今黄河的形成和晚更新世湖泊的消失,南岸支流之一的多曲向南溯源侵蚀加强,并穿越巴颜喀拉山,夺取了巴颜喀拉山南侧原属于长江流域的贝敏曲和洛曲,使分水岭向南推进了25km,袭夺的时间为晚更新世末期。  相似文献   
94.
河南萑香洼金矿原生晕地球化学特征和深部找矿预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河南熊耳山地区是豫西重要的金矿化集中区,萑香洼金矿是该成矿带近几年新发现的金矿床.通过运用地球化学成矿指数、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的理论与方法,解析了萑香洼金矿的地球化学场,得出如下主要研究成果:①金矿床F985矿脉呈现以Au、Ag为主,伴有Pb、Zn、Cu、Bi、As、Sb等多元素的综合原生晕;②厘定金矿床的地球化学原生晕的轴向分带、横向分带和纵向分带;③原生晕轴向分带序列:头晕元素组合为As、Sb、Ba,主成矿晕元素组合为Au、Ag、Pb、Zn、Cu、Mo,尾晕元素组合为Co、Ni、Bi;④依据综合原生晕异常套合的特征,优选了4个找矿靶区,对深部隐伏矿体进行定位预测.  相似文献   
95.
浙赣皖相邻区与铜陵、德兴地区岩石系列相似,主要为高钾钙碱性系列;在岩石类型上,浙赣皖相邻区较德兴和铜陵地区两个矿集区的岩体偏酸性,主要岩石类型为二长花岗岩和花岗闪长岩,德兴地区和铜陵地区的主要岩石类型为花岗闪长岩和石英闪长岩。从浙赣皖相邻区→德兴地区→铜陵地区,岩体的里特曼指数逐渐增加,A/CNK逐渐减小,K/(K Na)逐渐减小。在岩石化学特征上,浙赣皖相邻区较德兴和铜陵矿集区的岩体富Si、K,贫Mg、Fe、Ca等暗色矿物组分及Ti、P等不相容元素组分,从浙赣皖相邻区→德兴地区→铜陵地区岩石明显地向贫Si、K富Mg、Fe方向演化。在岩石成因类型上,浙赣皖相邻区岩石主要为I型花岗岩,个别为S型花岗岩,德兴和铜陵两个矿集区岩石均为Ⅰ型花岗岩,无S型。痕量元素、同位素特征及岩石学特征表明浙赣皖相邻区的物质来源以壳源为主,而德兴地区及铜陵地区为壳幔混合型或有大量幔源物质的参与,其原因可能与3个地区不同的构造背景有关。综合上述对比研究,认为在浙赣皖相邻地区要找到铜陵式的Cu矿和德兴式Cu、Mo矿的可能性较小。  相似文献   
96.
Re-Os同位素测年方法因其可以直接对成矿作用过程中的金属矿物(硫化物、氧化物)进行测定而被广泛应用于岩浆矿床、斑岩型矿床、夕卡岩型矿床、VMS型矿床、热液型金矿等多种类型矿床的成矿年龄测定,取得丰硕的成果(李红艳等,1996;Han等,2007;Mao等,2006;Gannoun等,2003).本文通过对华北地台北缘白云鄂博西侧产于花岗岩中石英脉型沙拉庙金矿中辉钼矿进行Re-Os年龄测定,获得了该矿的成矿年代数据.  相似文献   
97.
对侵位于彭庐地块东南边缘与程浪断裂带毗邻的前寒武纪花岗岩和出露于程浪深断裂带内的超基性岩墙群的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前者属板内与岛弧环境的过渡类型,后者代表典型的火山岛弧环境。结合前人在区域构造和地质年代学的研究成果,认为晋宁运动时期,扬子板块东南缘散布着多个小型块体,在华夏板块向扬子板块方向的俯冲过程中,障公山地块先与彭庐地块沿程浪断裂带发生拼合,同时形成程浪超基性岩墙群;与此同时,彭庐地块内则表现为大规模的岩浆侵入作用。在各小型块体陆续发生碰撞后,扬子板块与华夏板块在晋宁运动晚期最终碰撞拼合,火山岛弧环境转换为造山带构造,因此,彭庐地块、障公山地块等火山岛弧均成为华南造山带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98.
上扬子区下寒武统的层序地层格架及其形成的古地理背景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上扬子区特别是贵州及邻区的下寒武统发育完整,是一套从黑色页岩系到碳酸盐岩的地层序列,该序列构成一个复杂而有序的层序地层格架。在时间变化方面,下寒武统组成一个二级层序,其中可以进一步划分为5个三级层序,形成一个有序的海侵-海退旋回序列;在二级层序之中,三级层序形成一个有序的垂直叠加形式,自下而上三级层序由“凝缩段(CS)+高水位体系域(HST)”序列演变为“海侵体系域(TST)+凝缩段(CS)+高水位体系域(HST)”,层序界面类型由淹没不整合型层序界面演变为明显的暴露间断面,意味着二级层序的相序组构与三级层序存在相似性。在空间变化方面,从北西向南东随着古地理背景由浅变深,下寒武统厚度变薄,向东南变为一个难以进行三级层序划分的凝缩序列。该层序地层格架不但表明了三级层序的两大属性--“空间上相序的有序性和时间上环境变化的同步性”,而且反映出地层记录中“两种相变面和两种穿时性”。同时,所建立的层序地层格架表明了其复杂的古地理背景;具有不同特点的三级层序代表了不同的古地理背景,意味着早寒武世复杂的古地理变迁。因此,系列层序地层格架栅状图反映出每一个三级层序的相序组构的时空变化,而系列古地理图又代表了各个三级层序形成时期的独具特色的古地理背景。  相似文献   
99.
河南熊耳山地区花山花岗岩与金矿化的关系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王长明  邓军  张寿庭 《现代地质》2006,20(2):315-321
熊耳山地区是豫西重要的金矿化集中区。通过对该区花山花岗岩的化学组成、微量元素、稀土元素、稳定同位素特征及与金矿化关系的研究,得出如下主要研究成果:(1)在R型聚类分析谱系图上表明岩体中Au、Ag、Pb、Cu、Ba元素与金矿床微量元素相关性趋于一致;(2)在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图上表现出花岗岩和蚀变岩具有相似的右倾配分曲线的特征;(3)在流体包裹体的w(Na+)-w(K+)-w(Ca2++Mg2+)成分三角图上表明金成矿流体和岩浆热液具亲缘关系;(4)岩体线性构造控制了花山地区构造蚀变岩型和爆破角砾岩型金矿床的时空分布;(5)金矿床的成矿时代为燕山期,花山花岗岩的成岩时间集中于81~159 Ma;(6)S、H、O、Pb同位素组成表明成矿物质和成矿流体来自岩浆热液。  相似文献   
100.
续晓璟  昝立宏  程捷 《现代地质》2006,20(3):423-428
通过对新疆吐鲁番盆地白垩纪和古近纪陆相地层的氧化物、碳酸钙、有机碳含量分析以及有机碳稳定同位素的测试,并通过w(Fe3+)/w(Fe2+)比值指示的古温度研究,探讨了该地区白垩系-古近系界线的特征以及古气候特点。研究表明在白垩系/古近系界线附近各项环境指标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在白垩纪末期,有机碳同位素δ13Corg明显偏正,Al2O3、Fe2O3含量降低;而进入古新世,δ13Corg明显偏负,Al2O3、Fe2O3含量升高。对w(Fe3+)/w(Fe2+)比值指示的古温度计算表明,在白垩纪末期大气温度比较低,而进入古新世气温回升,这与进入古新世有机碳稳定同位素明显偏负的特征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