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0篇
测绘学   1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23篇
海洋学   13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对广东大宝山矿横石河下游地势平坦的农耕区上坝村表层土壤中6种重金属元素进行测试分析,并构建模糊数学污染评价模型对重金属的污染程度进行评价。结果显示,研究区土壤受到重金属Cd、Cu、As的复合污染,显示为重度污染,Cd污染最为严重,Cu、As为轻度污染,传统的综合污染指数和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评价显示为轻度和重度污染。模糊数学污染评价法有多个影响因子引入,更加符合矿区及周围地区重金属污染的现状,因而能够在矿区及周边地区土壤重金属的污染评价中得到应用,该方法基于传统的污染评价法进行优化和改良,因此具备良好的可操作性和广泛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2.
小波基及其参数对遥感影像融合图像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IHS和小波变换结合的融合方法已成为多源遥感影像信息聚合的有效途径,但小波基与小波分解层数等参数对影像融合质量影响的很多细节需进一步研究。该文以SPOT遥感影像为数据,在Matlab软件环境下进行小波簇、不同序号小波基及分解层数的图像融合,用信息熵、平均梯度和标准偏差3指标对融合图像的质量进行评价。结论如下:第1层小波分解的融合图像质量差异不大;其余小波分解层数下融合影像的质量因小波基而异,如coif5s、ym5、dmey对小波分解层数不敏感,db1、bior3.1则具有分段响应的敏感特征,其中,rbio3.1在小波分解层数为4时,融合图像失真;不同簇的小波基对融合图像质量的影响也各异。结果表明,小波基等参数的选取直接影响到遥感影像融合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广东某硫酸冶炼工业区土壤铊污染及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地累积指数法(Igeo)及富集指数法(EF)对广东某硫酸厂含铊黄铁矿冶炼废渣堆渣场周围土壤铊污染状况进行了调查和评价。结果表明,废渣周围土壤已受到了明显的土壤铊污染,铊污染物主要集中在土壤0~165cm范围,并且表现出沿垂直方向向下迅速降低的特点;土壤表层的铊吸附量未达到饱和状态,铊污染物将继续在土壤表层发生累积作用。Igeo与EF法对铊污染评价结果相似:废渣下伏土壤0~6cm范围铊污染达到中度污染水平,而在土壤约85~15cm以下为无至轻度污染水平;15cm以下没有受到土壤铊的污染;相对于下伏土壤剖面,废渣外围土壤污染更为严重,其中表层土壤0~1cm铊已经达到显著污染,土壤2~105cm范围内铊为中度污染,而在土壤约15cm以下铊为无至轻度污染。两种方法应用于工业区土壤铊污染水平分析是可行的,但是不能表明铊在土壤中存在状态、迁移能力以及生物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黄铁矿利用过程中铊的迁移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静态浸泡、动态模拟淋滤和逐级提取作基础,结合工艺过程,研究了黄铁矿利用过程中铊的迁移特征.结果表明,铊在焙烧时主要随飞灰和炉渣迁移,少量以 TlF的气态形式迁移;铊从飞灰、炉渣和沉灰渣中的释放率与浸泡时间成正比,与 Ph值和粒径成反比 (沉灰渣新样除外 ),且新样铊的释放率大于陈样,浸泡样品铊的释放率大于淋滤样品.当样品中可提取态铊含量较高,或飞灰中不可提取态铊含量较高,且飞灰含有 HF、 SO2和 SO3时,铊容易迁移.当赋存在碳酸盐矿物中的铊含量较高时,铊在酸性条件下也容易迁移,而保持炉渣和沉灰渣的 Ph值中性或接近中性,可有效防止废渣中的铊淋滤进入环境.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粤西云浮含铊硫化物矿渣堆放场及周边土壤剖面的铊、铅元素含量和铅同位素组成特征的研究,试图示踪土壤中原存的铊和人为影响的铊的分布状况.土壤样品采于露天的含铊硫化物工业堆渣场和一个邻近的背景土壤剖面.结果表明来自于废渣的土壤铊污染是有限的,废渣的铊主要聚集在0~16.5 cm的土壤上部且不同采样点数据变化较大,随着深度增加铊污染程度降低.由于铊和铅具有相似的地球化学行为,可以采用铅同位素示踪方法研究铊在土壤中的迁移过程.  相似文献   
16.
洪水淹没三维可视化能够很直观地反映洪水受灾情况,对防洪救灾部门确定减灾目标,进行防洪减灾规划等均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分析了现阶段GIS在防洪救灾应用中的不足,然后结合江西省抚州城区的地形图,建立了相应的洪水淹没GIS数据库,并利用可视化开发语言Visual C++与ArcEngine组件库开发了抚州市三维洪水淹没查询系统,详细介绍了三维地形的生成、水位线、水淹没区域、经济附属物显示及淹没区经济损失统计等功能的实现过程,为防洪工作做出科学决策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7.
对广东大宝山矿横石河下游地势平坦的农耕区上坝村表层土壤中6种重金属元素进行测试分析,并构建模糊数学污染评价模型对重金属的污染程度进行评价。结果显示,研究区土壤受到重金属Cd、Cu、As的复合污染,显示为重度污染,Cd污染最为严重,Cu、As为轻度污染,传统的综合污染指数和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评价显示为轻度和重度污染。模糊数学污染评价法有多个影响因子引入,更加符合矿区及周围地区重金属污染的现状,因而能够在矿区及周边地区土壤重金属的污染评价中得到应用,该方法基于传统的污染评价法进行优化和改良,因此具备良好的可操作性和广泛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8.
宿文姬  徐友宁  凡生  付善明 《地质通报》2014,33(8):1231-1238
研究矿业活动重金属的释放、迁移及累积特征对于控制和治理矿区水土环境污染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广东大宝山矿区水土污染源调查及横石河流域沿岸水土样品采集,以研究区土壤对照值及国家环境质量为标准,试图探讨了大宝山矿区重金属迁移及累积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横石河沿岸土壤重金属元素主要来自采矿活动的酸性废水的排放,土壤中Cd、Pb、Cu和Zn的含量均超过对照值,呈现出明显的累积特征,且Cd、Cu含量超过了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土壤中重金属累积程度及其风险等级呈现出从源头向下游递减的特点,其中凉桥、水楼下地段农田重金属处于高风险区,阳河—莲心村虽有累积,但无风险;上坝村地处土壤重金属累积的中风险区,下坝村处于低风险区。研究结果为矿区重金属污染防治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9.
利用元素总量和Pb同位素示踪技术对广东云浮硫酸厂含T1黄铁矿冶炼堆渣场周围土壤中T1的污染程度和迁移行为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堆渣场周围土壤中T1污染物丰要集中于表层土壤约16.5 cm深度内,并且表现出沿垂直方向向下迅速下降的特点.堆渣场周围土壤中T1与Pb呈显著线性相关,表明自然条件下T1与Pb在土壤中的迁移相似性,并且都以横向迁移为主.堆渣场固结层周围土壤至少44 cm范围已经受到废渣中T1释放的影响,T1污染物平均下渗速率达到2.75 cm/a.酸性雨水的淋滤作用及废渣自身不断酸化的特性是废渣中T1迁移释放入土壤的主要因素,土壤铁氧化物胶体及有机质是土壤对T1产生吸附的主要载体.  相似文献   
20.
用有机岩石学和有机地球化学方法研究了铜矿中有机质的类型、特征及其与自然铜矿化的关系。观测结果表明:矿床中有机质的类型比较复杂,有峨眉山玄武岩晚期火山喷发间歇沉积的腐殖型有机质转变的镜质组、丝质组和由腐泥型有机质成因的充填状沥青。铜矿区原生沉积有机质经受的热演化程度达到VR。 1.6%~1.9%,远比矿区外围VRo 1.08%~1.35%高,说明矿区受热程度高。后期进入的充填沥青热演化程度为ERo=1.32%~1.56%,略比原生沉积有机质低。镜质体和炭化木的总碳同位素介于-21.29‰~-22.5‰之间,充填沥青总碳同位素介于-32.2‰~-33.14‰之间,两类有机质的碳同位素组成差别很大。充填沥青生物标志化合物组合表现为:高三环萜化合物、高伽玛蜡烷、C27-C28-C29甾烷均势分布、丰富四甲基甾烷等,反映出低等水生生源输入特征,综合区域地质背景资料,初步推测其可能来源于古生代海相沉积有机质(泥盆系或下二叠统源岩)。流体包裹体组成的激光拉曼测定结果表明,流体中CH4含量较高,表明成矿体系富含甲烷,有利于氧化铜还原为自然铜的反应。据矿区蚀变矿物组合与有机的热演化程度,以及矿区脉石矿物的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测定结果,玄武岩中的铜具有早期高温分异富集特征,但是大量自然铜是在晚期温度、压力不太高的流体中受多种有机质还原作用形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