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05篇
  免费   374篇
  国内免费   1185篇
测绘学   71篇
大气科学   186篇
地球物理   317篇
地质学   2828篇
海洋学   281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68篇
自然地理   20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60篇
  2021年   136篇
  2020年   61篇
  2019年   96篇
  2018年   53篇
  2017年   69篇
  2016年   68篇
  2015年   111篇
  2014年   91篇
  2013年   132篇
  2012年   127篇
  2011年   120篇
  2010年   205篇
  2009年   241篇
  2008年   272篇
  2007年   315篇
  2006年   318篇
  2005年   265篇
  2004年   249篇
  2003年   229篇
  2002年   195篇
  2001年   58篇
  2000年   147篇
  1999年   82篇
  1998年   89篇
  1997年   41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28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对南海南部长533cm的NS-93孔连续采取423块样品,测量低场下的质量磁化率。并间隔取样202块,测量ARM。通过与沉积层序、氧同位素和矿物特征对比分析,我们认为NS-93孔磁化率的变化主要受控于外源磁性矿物浓度的变化,其值的高低与沉积物中碎屑矿物的含量相关,与碳酸盐的含量反相关,说明碳酸盐矿物对磁性矿物浓度具有稀释作用。在磁化率特征变化曲线上,与氧同位素阶段和Heinrich变冷事件、D-O旋回有好的对应关系。磁化率的相对高值与氧同位素奇数阶段和气候的暖期相对应,而相对低值则与气候冷期对应。这一规律反映了东亚季风、大洋环流强弱和陆源碎屑输入对沉积物磁化率的控制作用。同时,从ARM和磁化率的关系分析,南海南部在氧同位素阶段6沉积时期处于相对稳定的环境,南面的Borneo海峡可能是封闭的。  相似文献   
32.
顺序提取法探讨沉积物中主量元素在不同相态的分配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Tessier以及欧共体标准局BCR等前人顺序提取方法的基础上,采用一套改进的顺序提取法对海洋沉积物以及一些水系沉积物标准物质的主量元素进行逐步提取。利用ICP—AES、ICP—MS方法分析了各提取液中Ti、A1、Na、Mg、K、Ca、P、Fe、Mn的含量以及它们在不同相态的分配特征,同时,进一步探讨了酸去除沉积物中非陆源组分的效果,结果显示,最后经盐酸淋滤后的样品,沉积物中的生物、自生组分已经被溶解,而残留下来的剩余物质基本上可代表海洋沉积物的陆源碎屑组分。  相似文献   
33.
类胡萝卜素是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一类天然色素。所有类胡萝卜素形式上都可由有11个共轭双键中间碳链的番茄红素(1ycopene)基础结构通过氧化、氢化、脱氢、环化以及碳架的重排、降解而衍生。类胡萝卜素在生物体内具有十分重要的生理功能,它是植物光合作用的辅助色素,在保护细胞免受强光、活性氧和敏化色素的有害影响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类胡萝卜素具有较高的医药价值,通过摄食类胡萝卜素不仅可以预防眼病和心血管疾病的发生,还可以增强人体的免疫功能,具有抗癌、抗氧化、抗衰老等功效。因此,类胡萝卜素作为营养、保健、着色等多功能天然色素,已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保健品、饲料、化妆品等工业领域。  相似文献   
34.
四氯化碳对杜氏盐藻的毒性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等浓度对数间距0.2设置毒物四氯化碳(CCl4)浓度对杜氏盐藻进行了毒性实验,根据细胞的生长以及β-胡萝卜素含量的变化,观察CCl4,对盐藻的毒性效应。结果表明,CCl4浓度小于0.13%时对盐藻生长及β-胡萝卜素累积几乎没有影响。盐藻对CCl4的最大耐受浓度为0.20%。CCl4浓度达到0.32%时,5天之后造成细胞全部死亡和β-胡萝卜素累积消失。  相似文献   
35.
台湾的弧陆碰撞研究及其地层沉积构造研究年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台湾及其邻近地区典型板块构造弧陆碰撞运动的研究历史沿革与代表性观点进行了较为全面的介绍;将1977年颜沧波有关台湾及其邻近地区典型板块构造弧陆碰撞运动研究的观点与30年后黄奇瑜教授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对比性介绍;同时介绍了反映台湾及其邻近地区典型板块构造弧陆碰撞运动的地层沉积构造综合研究年表。  相似文献   
36.
康德—拉普拉斯的“原始星云说”是风靡世界的地球起源理论,该理论主张地球是从“原始星云”转化而来的。笔者对此理论明确提出质疑。阐述了南海化学元素的多样性及其来源,以及在星云中发生的合成元素的核过程,据此指出,地球全部海洋化学元素是在星体演化的不同阶段、不同类型核反应的综合产物,而绝非简单地从康德—拉普拉斯的“原始星云”中产生的;也就是说,是另一颗恒星或超新星聚变爆发形成的次生星云创造了地球。  相似文献   
37.
关于底侵作用和拆沉作用在南海中的指示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南海位于印度板块、欧亚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之间,是世界上最大的边缘海。许多学者对其成因模式和动力学机制进行过多方面的探讨,但往往只注重地壳浅部和侧向碰撞的研究,而忽视了深部的壳幔相互作用。从地形地貌、岩石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学、岩相古地理学等地质事实出发,论述了南海存在着大规模的底侵作用和拆沉作用,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简单的以底侵作用和拆沉作用为主的壳幔相互作用模型来模拟南海的形成演化过程,指出底侵作用和拆沉作用是南海形成演化过程中深部的主要推动力,对南海的形成演化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38.
应用U37^K和δ^18O重建末次盛冰期以来海水古温度和海平面变化,U37^K-SST沉积记录表现了冰期/间冰期模式.U37^K-SST在冰后期23.3-26.9℃;末次盛冰期22.2-23.8℃.末次盛冰期时古温度比目前平均低4.7℃,南海北部季节性温差冰后期在4.5-7.0℃;末次盛冰期在7.0-9.0℃,远远超过同一纬度太平洋季节温差.末次冰期以来在气候降温的同时,伴有海平面下降,气候的冷暖交替对海平面变化具有决定性的控制意义.  相似文献   
39.
利用2002年10月~2003年8月的中分辨率成像光谱数据MODIS(ModerateResolutionImagingSpectrora-diometer)和华南沿海及海上能见度观测数据,对华南海域连续的、长时间序列的能见度遥感监测和定量反演进行了试验。将MODIS影像分为:晴空(Ⅰ);雾和低云(Ⅱ);有降水积云(Ⅲ)和其它(Ⅳ)4类,并按照通道间相关性最小和与大气水平能见度相关最大的原则进行通道筛选。初步分析表明,水平能见度确实与MODIS卫星表观反照率存在一定的函数关系。在此基础上,对每一类进行通道筛选和特征因子提取,建立分类的反演经验模型进行大气水平能见度的遥感反演,并与观测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Ⅰ和Ⅲ类大气状况条件下,能见度的反演结果较好(相关系数分别达到0.6和0.9,远大于95%信度检验水平),而大气状况较为复杂的II类反演精度较低,相关系数只有0.5(仅达94.2%显著性检验水平)。由此可见,对于海上下垫面均一、而大气状况复杂的遥感反演问题,根据大气状况分类简化的统计反演是较为有效的1种方法。同时,对大气的辐射消光特性的了解和MODIS通道特性的分析,也是决定反演结果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0.
对深圳福田、阳江、海南新竹红树林秋茄Kandelia candel及海口榕树Ficusm icrocarpa叶中类脂物进行萃取,分离出正构烷烃,通过气相色谱(GC)及色谱-质谱(GC MS)分析,测出了正构烷烃的碳数分布和相对含量.气相色谱-稳定同位素比质谱仪(GC-IRMS)测定了正构烷烃单体化合物的稳定同位素组成δ13C.秋茄叶和榕树叶正构烷烃的碳数分布均为C17C33,主要集中在C23-C31(>90%).化合物含量最高为C27的有深圳福田秋茄、海南新竹秋茄、海口榕树,而阳江秋茄为C25.单体化合物的稳定同位素δ13C深圳福田秋茄为-31.42‰-34.48‰,阳江秋茄为-31.69‰-33.62‰,海南新竹秋茄为-30.30‰-33.04‰,海口榕树为-29.92‰33.56‰;平均值分别为-32.95‰、32.67‰、31.67‰、-31.74‰.结果表明,秋茄和陆地植物榕树的光合作用都是通过C3途径,是典型C3植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