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6篇
  免费   140篇
  国内免费   145篇
测绘学   7篇
地球物理   47篇
地质学   827篇
海洋学   4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20篇
自然地理   5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70篇
  1992年   94篇
  1991年   93篇
  1990年   111篇
  1989年   57篇
  1988年   74篇
  1987年   62篇
  1986年   68篇
  1985年   57篇
  1984年   40篇
  1983年   48篇
  1982年   27篇
  1981年   40篇
  1980年   29篇
  1979年   14篇
  1978年   2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2篇
  1973年   2篇
  1959年   2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本文报道了铀系国内标准样鉴定结果。通过参加这项国内的标准样对比计划,建立了铀系法定年的实验程序和流程,成功地测定了两个碳酸盐标准样的各项同位素比值和年龄值。并对流程进行了初步的讨论。  相似文献   
62.
XSh铀矿田是一个典型的受破火山口控制的火山洼地型铀矿田.本文在前人工作所取得的丰富资料的基础上,经过野外和室内研究,对矿田内铀成矿的地球化学特征作了初步分析和总结.重点讨论铀的迁移形式和沉淀成矿机理.  相似文献   
63.
在四乙基碘化铵—碘化钾—醋酸—醋酸钠体系中测定镉2.0×10~(-2)微克/毫升—1.6微克/毫升中,峰高与浓度呈线性关系,峰电位在-0.70伏左右(饱和甘汞电极)。30多种共存元素在一定范围内不干扰测定.本法应用于矿石中微量镉的催化示波极谱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64.
四川渠县龙门峡三叠系嘉陵江组第三、四段为一完整的灰岩—白云岩—蒸发岩沉积旋回,在该旋回中,有三种不同成因的白云石,具不同的有序度。由潮间—潮上蒸发泵作用形成的白云石,有序度最低,平均0.509;由浅滩环境混合水白云化作用形成的白云石,有序度最高,平均0,923;由超咸水泻湖中高Mg~(2 )/Ca~(2 )值卤水交代成因的白云石,有序度较低,平均0.782.  相似文献   
65.
何昌礼 《物探与化探》1985,9(4):317-319
延拓方法是重磁数据处理中常用的位场变换方法。向上延拓对滤去浅部不均匀体引起的干扰可以起着重要作用。但究竟上延多高才能滤去规模多大、埋藏多深的不均匀体引起的重力异常呢,本文试图来探讨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66.
氟磷锰矿(Triplite)是属于氟磷铁矿(Zwieselite)氟磷锰矿(Triplite)系列的端员矿物。业已发现,与该系列矿物成分相似的矿物还有:磷锰铁钙矿(Graftonite)氟磷钙镁矿(Isokite),羟磷锰铁矿(Triplodite)、羟磷铁锰矿(wolfoite)以及最近发现的镁氟磷锰矿(magniotriplite)等。  相似文献   
67.
秦岭东段花岗伟晶岩中铍矿化的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尔花岗伟晶岩位于秦岭东西向加里东褶皱带的东段。区内出露地层主要为太古界太华群,主要岩石有:斜长角闪片岩,黑云母斜长角闪片岩和透辉石大理岩。岩浆岩分布较广,以中酸性花岗岩为主,部分超基性及基性岩。本区花岗伟晶岩被控制在两个大断裂之间,分布广泛,在数千平方公里的狭长范围内,有伟晶岩脉数千条,分为东、西、北三个密集区。按稀有元素矿化的共生组合特点,将伟晶岩分为五个类型:Nb—TR型、Be—白云母型、Be—Nb型、Li—Be型和Cs—Ta型。  相似文献   
68.
众所周知,金刚石按含氮量分成Ⅰ型和Ⅱ型。Ⅰ型含氮高,氮浓度大于0.01%;Ⅱ型一般不含氮,氮浓度小于0.001%。Ⅰ型中,含顺磁氮的称为Ib型,其余为Ia型。根据红外吸收光谱中7—10微米范围内各吸收峰的出现情况及强度差别,Ia型又  相似文献   
69.
静电α卡法及其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前言α卡法是一种累积测氡的放射性勘探方法。在放射性勘探的各种方法中,γ测量一直处于主导地位。近年来,α测量进行累积法测氡受到了人们的重视。然而径迹测量和210Po法都有一个烦琐的化学处理过程,周期长,不能在野外及时绘出结果,成本较高,从而促使人们探索更适合野外使用的α测量方法。  相似文献   
70.
在金刚石岩心钻探中对于冲洗液量的确定,大都是以冲洗液上返流速为基本参数,用该数与环状截面积相乘求得单位时间所需冲洗液量值,作为钻进规程参数之一。而冲洗液的上返流速是由岩粉沉降速度乘上一个常数来确定的。如有的资料推荐冲洗液上返流速为岩粉颗粒自由沉降速度的1.1~1.3倍,用数学式可表示为:V_s=(1.1~1.3)V_0式中:V_s为冲洗液上返流速;V_0为岩粉颗粒在冲洗液中的自由沉降速度。而V_0值又由李丁格公式计算求得,但由于公式中的有关系数确定范围不够准确,该公式算得的数值与实际测定的数值相差较大,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