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6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103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8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6 毫秒
31.
城市道路塌陷严重危害城市公共安全,对城市道路塌陷隐患进行快速、准确、绿色的探测,有助于减少城市地下病害发育,提升城市安全运营能力。通过调查分析,成都市城市道路塌陷的主要成因包括地质结构复杂、地下水丰富、人类工程活动频繁等。采用车载三维探地雷达对城市道路进行快速探测,建立了以探测、解译、验证、评估、成果及信息化管理为系统的探测体系。实践表明,车载三维探地雷达是快速探测城市道路塌陷隐患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2.
通过对阿坝州壤塘县大骨节病区地质环境特征的调查,分析研究大骨节病与地形地貌、地层岩性、饮水水源及饮水水质的相关关系,并探讨大骨节病区改水方向,为病区综合防治大骨节病提供地质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3.
通过野外调研和综合分析,发现金沙江下游宜宾—白鹤滩段水电工程库区长约410km的沿江地带发育了349个变形破坏体(滑坡、崩塌和变形体),总体积31.49×108m3,其中体积大于1 000×104m3的崩滑体有51个。岸坡变形破坏密度和线模数分别为0.35个/km和316.95×104m3/km。结合金沙江干流岸坡地质环境条件,统计研究了金沙江下游水电工程区岸坡变形破坏基本特征及其与所赋存的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地形条件、岩体结构和近期河流地质作用等要素的关系,为水能资源梯级开发工程的规划设计提供了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34.
吊板垭地处白沙河与雷公洞沟,丽面临空的陡峭山坡地带。在人为长期采煤掏空破坏下,使煤层顶板受重力作用,累进性变形不断发展,岩层破碎,其前缘逐渐失去支撑,促使顶板岩体大量塌落,酿成大规模山崩。  相似文献   
35.
川中北白垩系红层咸水水文地质特征及形成条件的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川中北白垩系红层下部咸水的存在,以及它对上部淡水的影响,前人在该区的工作中比较重视。但对咸水分布、埋藏、咸淡水界面和形成条件等方面的研究和看法不尽一致。笔者根据近几年接触到的部分实际资料,认为这些资料反映该区白垩系红层咸水分布有一定规律可寻。现根据早白垩世沉积环境的推断,对咸水水文地质特征和形成条件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36.
本文利用工程地质勘察所积累的丰富经验,采用综合评判方法,提出了一种通用分类方案。  相似文献   
37.
一、国土资源基本概况 西南经济区(云南、贵州、四川、广西及重庆市)幅员面积约137万km~2,占我国国土总面积的14.5%左右。人口近2亿,约占全国人口总数的20%。 经济区内各类资源十分丰富。有耕地二亿一千万亩,人均一亩多一点。这里有极其丰富的生物资源,  相似文献   
38.
通过历时2年的安宁河流域生态环境地质调查试点,结合大量前人资料和多时段的遥感解译成果综合分析,充分利用3S技术和信息技术,探索和总结出一套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很强的生态环境地质调查与评价方法体系,为编制生态环境地质调查技术要求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也为其他地区生态环境地质调查提供可借鉴的经验和示范。系统全面地阐述了生态环境地质调查特点、思路、体系构架和3S技术的应用,重点阐述了RS在生态环境地质调查中的应用、GIS技术在生态环境地质评价中的应用以及生态环境地质GIS空间数据库的建立。  相似文献   
39.
四川巴中市南龛斜坡变形破坏机制分析与稳定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研究南龛斜坡自然地质环境条件、岩土物理力学参数以及现场勘探测试的基础上,采用地质分析、半定量的弹塑性有限元分析、定量的极限平衡法分析、因素敏感性分析以及可靠性分析等方法,分析了斜坡的成因机制和稳定性,并计算了其破坏概率。作者们认为该斜坡变形破坏的地质力学模式为溜滑-蠕滑-拉裂型;坡面上雨水入渗是斜坡溜、蠕滑、拉裂变形破坏的主导诱发因素。计算结果表明就整体而言,斜坡无论在天然和饱水状态都处于基本稳定状态,宏观上斜坡还不具备大规模滑动的条件;但在饱水状态下,局部地段特别是斜坡前缘坡体将处于不稳定或潜在不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40.
盐源县地势险峻,山高坡陡,地层岩性与地质构造复杂,加之降雨充沛,致使地质灾害种类繁多。区内主要发育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灾害。本文在资料收集和野外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盐源县境内地质灾害的分布规律、规模及不同灾害类型的形成条件,为盐源县地质灾害防治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