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3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155篇
综合类   1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4 毫秒
71.
<正>我国是一个磷矿资源丰富的国家,已探明资源总量仅次于摩洛哥,位居世界第二位。在已发现的磷矿石中有1/3以上伴生铀、钍、镭等天然放射性核素(鄢正华,2011)。工、农业的快速发展导致磷矿的开采量逐年攀升,同时也加剧了环境放射性污染,甚至危害人类的健康,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72.
<正>我国是铅锌生产和消费大国,铅锌产量和消费量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李飒等,2013)。而且铅矿和锌矿储量及基础储量仅次于澳大利亚和美国,居世界第三位,但是国内铅锌矿中小型矿床居多,大型、超大型矿床较少,且矿石类型复杂,共伴生组分多,矿床品位普遍偏低。在铅锌矿的开采以及浮选过程中,伴随的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73.
<正>世界上原生铬铁矿床主要分为两种类型。第一类是产于具有韵律层理的层状基性-超基性侵入杂岩体内的层状铬铁矿,典型例子分布于南部非洲的前寒武纪地盾区,如布什维尔德(Bushveld)、斯蒂尔瓦(Stillwater)和大岩墙(Great Dyke)等铬铁矿床。第二类是产于蛇绿岩的超镁铁质杂岩(阿尔卑斯型超镁铁质杂岩)内的豆荚状铬铁矿床,其特征与层状铬铁矿不同,  相似文献   
74.
<正>若尔盖铀矿床位于西秦岭褶皱带之南亚带,作为中国著名的碳硅泥岩型铀矿床之一,该地区的铀矿不仅规模大,品位较富,而且分布较集中,并伴有多种金属可供综合利用(陈友良等,2004;金有忠等,2005)。我国铀矿地质工作者根据碳硅泥岩型铀矿的主导成矿作用,将其划分出风化壳型、沉积-成岩型、淋积型和热液叠加改造型4大类,并根据赋矿岩性划分出9个亚类。若尔盖铀矿床属于热液亚型,它  相似文献   
75.
<正>甘肃大水金矿不仅矿床规模大,品位高,埋藏浅,矿石成分简单,易采易选,且矿化体征极为独特,年产黄金2 t以上,总储量逾百吨。目前,国内外对该类型金矿床的研究程度较低。对此类矿床的深入研究有利于人们进一步认识西秦岭造山带的构造演化历史和成矿规律,也有利于整个秦岭造山带地区矿产勘查评价工作的深  相似文献   
76.
<正>我国是全球矿业大国之一,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然而由于长期以来对矿山开发中的环境保护程度不够,在矿业开采带来巨大财富的同时,矿山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目前,资源与环境之间的矛盾已成为世界普遍关注的焦点,且这一矛盾已成为制约我国矿业  相似文献   
77.
<正>微细浸染型金矿于60年代最早发现于美国西部内华达州,以产于古生代沉积碳酸盐岩地层中的卡林金矿床为典型代表。自70年代末我国在广西境内率先找到该类金矿床以后,已先后在贵州、云南、陕西、四川、甘肃、湖北、湖南及安徽等省区内相继发现一大批此类金矿床(点)(王可勇等,2000)。目前,微细浸染型金矿床已成为我国主要的热液金矿床类型之一,并日益  相似文献   
78.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分布于四川米易垭口地区前震旦纪五马箐组变沉积岩的沉积时代属中元古代晚期,但对其沉积物的物质来源和沉积时的构造环境仍缺少深入的探讨。本次研究对米易垭口地区五马箐组变沉积岩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米易垭口地区五马箐组变沉积岩在主量元素上显示富硅(w(SiO2)均值为73.28%)、富铝(w(Al2O3)均值为13.23%)、贫钙(w(CaO)均值为0.50%)、贫镁(w(MgO)均值为0.85%)的特点,其原岩应为一套以杂砂岩、黏土岩等为主的泥砂质沉积岩。变沉积岩的化学蚀变指数(CIA)均值为71.6,成分变异指数(ICV)均值为0.93,指示变沉积岩物源区为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经历了中等程度的风化作用,属近源沉积的产物。变沉积岩的Al2O3/TiO2比值(均值为27.8)、Al2O3/(Al2O3+Fe2O  相似文献   
79.
可地浸砂岩型铀矿床中铀赋存状态及铀矿物空间嵌布特征会影响地浸时浸出工艺的选择及溶浸液的优化,研究矿石中铀赋存状态及铀矿物工艺参数对于提高矿床的铀浸出效率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集了二连盆地乔尔古铀矿区矿石样品,通过扫描电镜、电子探针及综合矿物分析仪(TIMA)等方法,分析铀赋存状态及铀矿物粒度、解离度、连生矿物等工艺矿物学参数。结果表明:(1)乔尔古铀矿区矿石中铀的存在形式主要为铀矿物、含铀矿物和吸附态铀。铀矿物主要为沥青铀矿和少量的铀石。(2)铀矿物粒度较小且变化范围较大,铀石粒径最大可达30~35μm,沥青铀矿粒径最大可达60~65μm;多数铀矿物的粒径小于20μm,其中铀矿物粒径在5~10μm的数量是占比最多(铀石和沥青铀矿分别占总颗粒数量的37.88%和27.78%)。(3)铀矿物解离度较低,解离度小于10%的铀石和沥青铀矿的占比分别为99.72%和91.84%。铀的赋存状态表明乔尔古铀矿区适宜地浸,但实际浸出时铀浸出率可能会受到铀矿物粒度及解离度特征的严重制约,使得经济效益受到较大影响。本研究有效查明了乔尔古铀矿区铀赋存状态以及铀矿物工艺参数,有助于研究制定适合该矿区的地浸采铀...  相似文献   
80.
砂岩型铀矿是重要的铀矿资源,地浸采铀是开发利用砂岩型铀矿的重要方式。在地浸采铀过程中,矿体中白云母、高岭石等层状硅酸盐矿物会降低铀的浸出效率,为了得到层状硅酸盐矿物降低铀浸出效率的具体机制,本文通过元素地球化学及工艺矿物学的相关分析测试探讨砂岩型铀矿浸出实验前后铀的赋存状态及工艺矿物学参数。可知浸出实验前后SiO2含量均在75%~80%左右,Al2O3含量均在10%左右,这两种主量元素含量最高且浸出前后变化不大,浸出后U元素含量从569×10-6降低至200×10-6~300×10-6;浸出后铀矿物的主要连生矿物从黄铁矿变为长石、云母和黏土矿物;浸出后白云母、绿泥石等层状硅酸盐矿物的比表面积略微增加。通过扫描电镜对其进行表征可知,地浸前矿石中铀主要以独立铀矿物、吸附态铀、类质同象铀3种形式存在,地浸过程中浸出液会将部分独立铀矿物及吸附态铀浸出带走,但部分吸附在长石孔隙及层状硅酸盐矿物表面的铀难以被浸出,主要是因为层状硅酸盐的层片状结构阻止了铀矿物与溶浸液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