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6篇
地质学   16篇
海洋学   1篇
  2023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1.
铜石金矿田金元素来源新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铜石金矿田位于鲁西中生代富碱次火山杂岩体--铜石岩体周围,该岩体侵入于燕山晚期,主要有闪长玢岩、二长斑岩和隐爆角砾岩组成.岩体与金矿田有密切的成因关系,目前一般认为铜石金矿田金元素来源于泰山群地层,岩体与金矿是衍生关系而非同源关系.但文章通过对铜石金矿田地质特征、流体包裹体成分、氢氧同位素证据、锶、氧和铅同位素比值、碲元素地球化学特征以及国内外成矿地质条件相似地区研究成果分析得出新的观点:铜石金矿田金元素来源于深部碱性玄武岩浆,矿体与岩体是同源而非衍生关系.该新认识对鲁西黄金找矿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西秦岭南亚带层控金-硒矿床的赋矿地层年代与成矿时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秦岭南亚带层控金硒矿床的赋矿地层为太阳顶群 ,为一套主要由炭质硅岩和炭质板岩组成的硅岩建造。对于太阳顶群的时代 ,至今仍众说纷纭 ,莫衷一是 ,大多数人认为属晚寒武世—奥陶纪 ,也有认为属晚震旦—早寒武世。作者通过对古杯类化石的鉴定以及Rb Sr、Sm Nd同位素等时线年龄测定后认为 ,赋矿的太阳顶群时代应属早寒武世 ,而非晚寒武世—奥陶纪 ,更不可能为晚震旦世。对金硒矿床中 2个成矿阶段石英样品进行40 Ar/ 3 9Ar快中子活化测定后获得马鞍型谱线特征。其中坪年龄 (71 .4 5± 0 .5 5 )~ (80 .0 5± 0 .6 5 )Ma、最小视年龄 (70 .2 4± 1 .93)~ (78.5 9± 2 .85 )Ma和等时线年龄 (6 9.4 5± 0 .38)~ (81 .6 1± 0 .5 5 )Ma均十分接近 ,说明所测 2件石英样品的40 Ar/ 3 9Ar年龄真实可靠 ,表明太阳顶群中层控金硒矿床的成矿时间主要发生于燕山运动晚期  相似文献   
13.
地球化学开放系统是在地球化学过程中存在物质带入带出的系统,其质量平衡研究不仅可以定量考察物质的带入带出和体积变化,而且能够限定地球化学过程的机制,指示元素的地球化学行为,为成矿作用过程研究提供线索和背景信息。质量平衡方法已被国内外许多学者用来研究各种系统中的质量变化和体积变化,并取得了  相似文献   
14.
红土型铝土矿是加纳共和国铝土矿资源的主要矿床类型。阿瓦索铝土矿床产于西非克拉通古元古界比理姆岩系(泥板岩类)的表层红土中,是典型的红土型铝土矿。通过分析阿瓦索铝土矿的成矿地质背景、矿体特征以及矿石地球化学元素特征发现,铝土矿石的化学组分以Al_2O_3、SiO_2、TFe_2O_3为主,TiO_2次之,碱金属元素含量极低;风化过程中Zr、Hf、Nb、Ta等微量元素含量稳定;Cr—Ni关系图显示比理姆岩系为铝土矿的矿源岩,三水铝石主要由比理姆岩系中的黏土矿物经过风化淋滤形成,表层铝土矿在后期风化和红土化作用下结构构造发生一定的变化,铁氧化成以赤铁矿为主的铁壳,最终形成一个大型的红土型铝土矿。  相似文献   
15.
热水沉积成矿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热水沉积成矿作用是当今地质学和地球化学领域的研究热点和重要课题,至今已经取得了许多重要的研究成果。通过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资料的综合调查分析,对热水沉积成矿的概念、矿物岩石学标志、地球化学特征、成因机制及其与金属成矿作用的关系等方面进行归纳总结,重点评述了热水沉积元素地球化学和同位素地球化学方面的判别标志。文章认为,对地质环境背景、有机地球化学与分子古生物学、成矿系统与成矿动力学以及现代海底热水沉积成矿机理等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将是热水沉积成矿研究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6.
川东北地区下三叠统飞仙关组白云岩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萍 《地质找矿论丛》2010,25(3):241-245
在川东北地区下三叠统飞仙关组沉积相模式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详细研究了区内鲕粒白云岩、具残余鲕粒结构的粗粉晶-细晶白云岩、泥微晶白云岩、藻纹层白云岩、粗粉晶-细晶白云岩的岩石学特征,并结合碳氧同位素、微量元素、流体包裹体3种地球化学特征资料认为:鲕粒白云岩和具残余结晶鲕粒白云岩为混合水白云石化作用形成;泥微晶白云岩和藻纹层白云岩为回流渗透白云石化作用形成;粗粉晶-细晶白云岩为埋藏白云岩化作用形成。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川西大凉山区螺髻山北麓地下水化学特征、演化机制以及评价地下水质现状,笔者系统采集研究区不同地段的15组地下水样品为研究对象。利用Gibbs图解法、离子比例系数法和基于RMSprop算法的BP神经网络评价法,探讨该地区地下水化学特征演化机制,评价地下水质现状,支持服务帮助当地合理开发和安全利用水资源。结果表明研究区水化学类型以Mg2+·Ca2+-HCO3为主,其水化学离子的形成主要以岩土风化溶滤作用为主,由硅酸盐矿物与碳酸盐矿物共同控制,硅酸盐矿物控制更显著。结合地质背景,认为硅酸盐矿物主要来自火山碎屑岩类、花岗岩类、砂岩类和泥质岩类等岩石。利用BP神经网络对5 000组地下水样本学习训练,对研究区样本进行评价,模型训练图像表明BP神经网络能很好拟合地下水样本训练集并且对测试集进行客观准确的判断。研究区地下水评价结果显示:Ⅰ类水质点占13.3%,Ⅱ类水质点占40%,Ⅲ类水质点占46.6%,整体水质较好,建议Ⅲ类水质地区普格县特尔果乡甲甲沟村、普格县特补乡白庙子需要加强地下水污染源调查以及水质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