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9篇
  免费   45篇
  国内免费   32篇
地球物理   17篇
地质学   241篇
海洋学   3篇
综合类   23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赵勇  宋阳  罗勇  张静 《新疆地质》2006,24(4):460-463
利用地震物理模型技术,依据准噶尔盆地车38井区三维地震的地质解释成果,按一定的模拟相似比,制作一个三维物理模型.利用超声波反射技术,用2种观测系统对模型进行全三维数据采集.通过不同面元三维数据效果对比,提供针对不同地质目标确定面元大小的试验依据,提出从野外采集、资料处理到解释的成套方案.根据不同地震地质条件和勘探目标要求,应用模型正演技术可以指导合理确定三维地震勘探面元大小和其它采集参数.  相似文献   
72.
英吉沙南阿克巴西麻扎尔一带的中泥盆统克孜勒陶组,下未见底,与上覆上泥盆统考库亚组之间呈整合接触.从剖面特征分析,自下而上可划分出海岸相及混积陆棚相(包括生物礁、风暴岩),为一典型的进积沉积体系.各相段中沉移特征明显,沉积构造十分发育,特别是上部具有点礁性质的生物礁不仅礁核、礁翼清晰,而且定殖、拓殖、泛殖、统殖等4阶段特征明显.该剖面为研究滨浅海相沉积的良好剖面。  相似文献   
73.
莫索湾地区侏罗系三工河组储集层沉积及成岩作用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要根据5口评价井,莫101、莫102、莫103、莫104、莫105井及盆5、盆6井的取心资料、电测曲线、综合录井资料以及地震资料分析研究,得出研究区侏罗系三工河组J1s2^2;地层的岩石学特征,认为储层的岩石类型为细中粒岩屑砂岩及不等粒岩屑砂岩,细粒岩屑砂岩少量.沉积相为三角洲前缘亚相,并指出它们在纵向上的沉积序列特征及砂体展布特征.通过大量的分析化验数据分析了成岩作用类型,划分了其成岩序列及成岩阶段.指出压实作用、粘土矿物及敏感性及软碎屑等因素不同程度的影响了储集层。  相似文献   
74.
早石炭世海侵范围较小,莫莫克以东为古岛,以西为向北西倾斜的水下隆起,为局限台地--开阔台地相清水碳酸盐岩和混积陆棚相沉积:晚石炭世早期海侵范围扩大.铁克力克古岛沦为水下隆起,莫莫克以西为较厚的混积陆棚相和滨岸相砂岩沉积.以东为局限台地-开阔台地相清水碳酸盐岩沉积;晚石炭世中期为稳定的海侵期,形成潮坪-局限台地.开阔海台地相清水碳酸盐岩沉积:晚石炭世晚期--一早二叠世早期为规模最大的海侵期,也是塔西南碳酸盐岩台地发育的鼎盛时期,其重要标志是形成了台地边缘礁滩相带,高能浅滩相最为发育.莫莫克以西地区下二叠统棋盘组为海陆交互相沉积、上二叠统达里约尔组为湖泊一河流相沉积.莫莫克以东地区下二叠统普司格组为河流-湖泊-扇三角洲相沉积、上二叠统杜瓦组为冲积扇-扇三角洲相沉积.  相似文献   
75.
商明  乔文龙  曹菁 《新疆地质》2003,21(3):312-316
由于储集层岩石结构和孔隙结构的特殊性,使得其在开发上不同于一般碎屑岩油藏,特别是砾岩储集层的普遍严重非均质性,给油田(藏)开发带来极大的难度.在系统总结国内外主要砾岩油藏基本特征和开发历程的基础上,对克拉玛依砾岩油藏开发效益进行了评估.指出克拉玛依砾岩油藏在开发中所应用的技术并不比国外差,但经济效益与国外同类油藏相比明显偏低,这主要与克拉玛依砾岩油藏的油层厚度小、储量少、原油粘度高、天然驱动能量低和由其决定的单井产量低等因素造成.  相似文献   
76.
陆梁油田低阻油层成因及其识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陆梁油田白垩系呼图壁河组低阻油层进行了研究,分析该区低电阻率油层的成因,认为粘土的附加导电性、束缚水饱和度高、构造幅度低及强润湿性是造成油气层电阻率低的重要原因,低阻油田的粘土矿物以伊,蒙混层、伊利石、蒙脱石、绿泥石为主,均呈薄膜状分布于砂粒周缘,膜厚2—5μm,最厚可达10μm油层具亲水性.这种含水粘膜极大地扩大了储集层中导电网络面积,它是导致白垩系呼图壁河组低阻油层成因的主要原因,由于不同含油气性储层中的烃类(石油沥青)含量姐成和性质不同,所反映的荧光和有机地化特征也不同,椐此本应用地球化学方法中氯仿沥青“A”的含量、热解气相色谱的游离烃含量和总烃含量以及饱和烃色谱特征,结合储层荧光的发光强度、发光面积及分布特征对低阻油层、油水层、含油水层及水层进行了识别,在生产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7.
贵州东部中上寒武统层序地层学及台地演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对贵州东部丹寨一三都中上寒武统两个碳酸盐岩露头剖面的层序地层学研究,识别出3个(三级)层序及8个体系域,并认为由于构造升降运动,两露头剖面的沉积环境发生变化,该区台地类型由中寒武统的缓坡型陆棚演变成上寒武统的镶嵌陆架型台地。研究表明,自中元古宙晚期以来,研究区经历了由洋壳过渡到陆壳的演变过程,体现在该区自中寒武世至晚寒武世由广阔的坡缓底平的广海陆棚沉积,转为台地(斜坡)-广海(盆地)沉积环境。  相似文献   
78.
准噶尔盆地吉木萨尔凹陷中-上二叠统沉积相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健  刘楼军  黄芸  王军  胡斌 《新疆地质》2003,21(4):412-414
准噶尔盆地东部吉木萨尔凹陷中-上二叠统由上芨芨槽子群、泉子街组、梧桐沟组组成.凹陷内中-上二叠统经历了低水位域→高水位域→低水位域的变化过程,其有利相带以扇三角洲和三角洲相为主,主要发育于东斜坡区的东北部及东南部以及凹陷南北两侧断裂下盘,在南北局部的乌拉泊组和梧桐沟组还发育浊积扇.油气显示集中于三角洲或扇三角洲相带内(芦草沟组、梧桐沟组),凹陷腹部深湖-半深湖相内的扇三角洲和三角洲沉积区是凹陷内油气的最有利聚集区和保存区.  相似文献   
79.
刘朝荣  张健 《新疆地质》2002,20(Z1):31-37
塔里木盆地西部巴楚以南,喀喇昆仑山、西南天山和麻扎塔格所夹持的地域,油气勘探已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已找到柯克亚、巴什托普、和田河等油气田.经过近年的研究,对该区的地质构造提出几点新认识.包括古亚洲洋和特提斯洋是影响该区沉积和构造的主要因素;塔里木盆地西南坳陷两侧不对称;深浅层次构造差异较大;区内断裂和背斜多形成于喜玛拉雅构造运动.此外,根据大量野外实地考察和地震资料,对克里阳和乌恰地区构造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研究.对玉立群背斜存在与否提出怀疑的意见,并对帕米尔前缘的的逆冲推覆构造样式进行了详细解剖,提出帕米尔山前存在3个相互叠覆推覆体的见解.  相似文献   
80.
塔里木盆地西南沉积相展布特征及演化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庄锡进  肖立新  杨军 《新疆地质》2002,20(Z1):78-82
塔里木盆地西南∈-Q的完整地层层序分布较为广泛, 可划分出14个等时地层单元.早古生代沉积相以浅海台地相碳盐岩沉积为主,后期海退出现了陆地边缘相碎屑岩.总体经历了由碳酸盐岩台地相向碎屑岩台地相演化的沉积旋回.晚古生代是由海变陆的转折时期,区内经历了较大规模的来自北西向天山海和南西向昆仑海的石炭纪最大海侵,海水几乎覆盖了整个地区.晚二叠世海水全部退出塔里木西部,整个地区上升为陆.中生代由于盆地与山系的相对升降运动比较剧烈,昆仑山和天山急剧抬升,研究区只是缓慢进行着基底断块活动,形成陆盆.在中生代末期还遭受了相当规模的海侵,直至始新世末.新生代塔西南坳陷下沉,接受古近-新近纪沉积,而麦盖提、巴楚、柯坪地区抬升为陆,缺失该期沉积.渐渐世开始,才开始接近沉积,直至中新世形成统一沉积盆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