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3篇
  免费   45篇
  国内免费   32篇
地球物理   17篇
地质学   241篇
海洋学   3篇
综合类   27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准噶尔盆地东部吉木萨尔凹陷主要生油层系二叠系测井研究发现,平地泉组烃源岩泥页岩具有荧光显示,而正常泥岩却没有;烃源岩泥页岩的自然伽玛、自然电位和电阻率都有增大的现象,特别是地层真电阻率增大明显.△logR法表明正常砂泥岩的电阻与声波时差曲线基本重合,而烃源岩层砂泥岩的电阻率曲线与声波时差曲线则明显不重合.平地泉组是主力生油层,这一结果与前人的研究具有一致性,也与有机碳热解的化验结果一致.同时发现烃源岩电阻越大,烃源岩产生的原油成熟度越高.  相似文献   
92.
基于苏北盆地金湖凹陷的地质及地球物理资料,根据区域构造演化背景和剖面,描述了该凹陷的构造特征,讨论了该凹陷西斜坡构造演化阶段,并探讨了其构造演化特征。结果表明:金湖凹陷西斜坡地区断裂构造发育,大部分断层弧形弯曲,断层以小级别断层为主,断层组合以拉张型为主,断块圈闭发育;西斜坡在新生代期间的构造演化可划分为斜坡发育阶段(古新世阜宁期)、差异抬升阶段(始新世戴南期一三垛期)、逆冲褶断阶段(始新世三垛期末)、构造稳定阶段(新近纪和第四纪)等4个阶段;新生代构造活动强弱交替,断层活动差异性明显,古新世阜宁期和始新世三垛期断层活动规模和活动强度较大,新生代整体持续西抬东降,有利于聚集来自斜坡东部深部凹陷的油气形成油气藏。  相似文献   
93.
应用原油、天然气及烃源岩样品有机地球化学资料,对准噶尔盆地呼图壁气田油气地球化学特征及成藏时间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呼图壁气田原油来源于白垩系烃源岩,天然气来源于侏罗系煤系烃源岩干酪根裂解气,源岩大量生气始于12 Ma左右,天然气成藏时间约在5 Ma.  相似文献   
94.
苏北盆地金湖凹陷西斜坡构造特征及构造演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苏北盆地金湖凹陷的地质及地球物理资料,根据区域构造演化背景和剖面,描述了该凹陷的构造特征,讨论了该凹陷西斜坡构造演化阶段,并探讨了其构造演化特征.结果表明:金湖凹陷西斜坡地区断裂构造发育,大部分断层弧形弯曲,断层以小级别断层为主,断层组合以拉张型为主,断块圈闭发育;西斜坡在新生代期间的构造演化可划分为斜坡发育阶段(古新世阜宁期)、差异抬升阶段(始新世戴南期—三垛期)、逆冲褶断阶段(始新世三垛期末)、构造稳定阶段(新近纪和第四纪)等4个阶段;新生代构造活动强弱交替,断层活动差异性明显,古新世阜宁期和始新世三垛期断层活动规模和活动强度较大,新生代整体持续西抬东降,有利于聚集来自斜坡东部深部凹陷的油气形成油气藏.  相似文献   
95.
准噶尔盆地位于古亚洲洋构造域南部,是中亚造山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早石炭世,该盆地继承了晚泥盆世多洋岛的古地理格局,沉积了一套巨厚海相沉积物。随着古准噶尔洋持续收缩,海水逐渐退去,区内形成多个残余洋盆,并最后被充填及消亡。太勒古拉组、包古图组和希贝库拉斯组为西准噶尔地区从下到上的石炭纪沉积序列,完整记录了西准噶尔残余洋盆充填消亡的全过程。根据上述三组地层岩性及其组合特征、沉积构造特征,将残余洋盆收缩充填过程分为3个阶段:太勒古拉组以暗色硅质岩、硅质泥岩夹粉砂岩为主,代表着洋盆沉积记录,即盆地阶段;包古图组以硅质岩、粉—细砂岩和含砾砂岩为主,毫米—厘米级鲍马序列极为发育,代表洋盆缓慢收缩充填的开始,即缓慢充填阶段;希贝库拉斯组以含砾砂岩、砾岩、角砾岩夹砂岩和泥岩为主,浊流沉积和风暴沉积较为发育,水体较浅,残余洋盆进入快速充填—消亡阶段。  相似文献   
96.
针对D10JQ3D低幅目标区开展了基于微测井约束的折射静校正方法综合应用研究,利用微测井的速度、厚度信息,对折射法中的初始速度(V0)、折射界面定义等关键环节进行约束控制,其后应用微测井的单点静校正量对折射静校正量进行标定和约束校正,使最终静校正量误差控制在3 ms内,满足低幅目标区的地质综合研究需要,对其它探区静校正方法的综合应用也具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7.
粗粒沉积及其储层表征的发展历程与热点问题探讨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随着全球化石能源消费的不断增长,常规砂岩与碳酸盐岩大中型油气田的勘探举步维艰,砂砾岩这种粗粒沉积的特殊油气藏再次走进勘探家的视野。近年来,中国砂砾岩储集层展现出巨大的油气潜力,尤其是新疆准噶尔盆地玛湖大型砾岩油藏的发现,亟待开展针对性的研究。作者梳理了全球粗粒沉积研究的发展历程,将其划分为:概念形成的萌芽(1885—1947)、成因分析的快速发展(1948—1987)以及理论形成的工业应用(1988至今)3个主要阶段,每个阶段均表现为科学家对粗粒沉积的热点与瓶颈问题进行了聚焦分析与探讨,由实际现象或油气田的发现引发出问题,开展成因探讨,形成理论后再指导实践的科学发展过程。综合每个阶段的研究主题以及代表性文章和事件,并结合作者长期研究过程中的思考,提出了当前粗粒沉积所面临的关键性热点问题与今后研究方向的建议,主要包括:古地形特征与坡度、沉积成因机制、相带与微相划分、水槽模拟实验、砾岩成岩作用、测井解释瓶颈、地震处理与解释以及定量地质知识库建立的需求等。  相似文献   
98.
根据库车河剖面三叠-侏罗系干酪根显微组分的分布特点,将干酪根显微组分划分为5种组合和12种亚组合,结合沉积特征等资料推测每一种亚组合所对应的沉积环境。根据孢粉化石母体植物的生态习性推测三叠-侏罗系沉积时期古气候的变化规律是:由半干旱(俄霍布拉克组)→半潮湿(克拉玛依组下段)→潮湿(克拉玛依组上段-克孜勒努尔组下段)→半干旱、半潮湿(克孜勒努尔组上段-恰克马克组)→半干旱(齐古组、喀拉扎组);由热带、亚热带型气候(俄霍布拉克组-塔里奇克组)→亚热带-暖温带型气候(阿合组-克孜勒努尔组)→亚热带型气候(恰克马克组-喀拉扎组)。根据干酪根显微组分、沉积特征等资料推测俄霍布拉克组、克拉玛依组上部标志层段、黄山街组二-四段中、下部、阳霞组上部标志层段和恰克马克组为该区三叠-侏罗纪五个主要的湖泊(滨浅湖、半深湖-深湖)发育期;齐古组为洪泛湖泊发育期;塔里奇克组、阳霞组下段和克孜勒努尔组为三个主要的沼泽(以河沼为主,如岸后沼泽、分流间沼泽等)发育期。  相似文献   
99.
利用岩石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压汞等测井多种资料,系统研究了三塘湖盆地石炭系火山岩储层的岩性特征、储集空间特征和储层特征。研究表明,石炭系火山岩储层以中、基性火山岩为主;储集空间分为原生孔隙、次生孔隙、裂缝三大类;储层孔隙组合有孔隙型、裂缝型、孔-缝复合型,其中孔-缝复合型最为有利;储层具低孔-特低孔、低渗-特低渗和强非均质性的特征,埋藏压实作用对火山熔岩的影响有限,不整合面和喷发间歇面、断裂发育带对有利储层的分布具有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0.
新疆克拉玛依油田三叠系克下组冲积扇内部构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研究区丰富的密井网和邻近露头资料,探讨了新疆克拉玛依油田三叠系克下组冲积扇内部构型单元的层次划分系统,并建立相应的沉积构型模式。在冲积扇的扇根、扇中和扇缘各亚相带,进一步划分了3个级次的构型要素以表达其内的沉积复杂性。扇根亚相主要由主槽、片流带和漫洪带组成,其中,在主槽内主要发育槽流砾石(岩)体(可细分为砾石坝和流沟)与泥石流沉积,在片流带内主要发育片流砂砾体(可细分为砾石坝和流沟),在漫洪带主要发育漫洪砂体和漫洪细粒沉积,总体构型样式以广泛分布的砾石坝夹含流沟和漫洪沉积的“泛连通体”为特征;扇中亚相主要由辫流带和漫流带组成,其中,辫流带的主体构型要素为辫流水道(可细分为砂坝和沟道),总体构型样式为复合宽带状辫流水道砂体与漫流细粒沉积侧向相间、垂向互层为特征;扇缘亚相主要由径流带和漫流带组成,其中,径流带的主体构型要素为径流水道,总体构型样式以窄带状径流水道和漫流砂体镶嵌于漫流—湿地泥岩之中为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