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0篇
地质学   54篇
自然地理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51.
西准噶尔是巨型中亚造山带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地区分布有多条蛇绿混杂岩带,其中达尔布特蛇绿混杂岩带被认为是西准噶尔规模最大的蛇绿混杂岩带,主要是以方辉橄榄岩为主的超镁铁质岩、镁铁质橄长岩、辉长(绿)岩,枕状熔岩、块状玄武岩及硅质岩。对达尔布特蛇绿混杂岩带中的块状玄武岩进行详细的岩石学、岩相学、同位素年代学及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块状玄武岩的LA ICP MS锆石U Pb(加权平均206Pb/238U)年龄为(375±2) Ma,时代属于晚泥盆世。岩石SiO2质量分数为45.24%~49.86%,具有高镁、钛和碱的特征(w(MgO)=2.45%~6.85%,w(TiO2)=1.68%~3.74%,w(Na2O+K2O)=2.37%~5.34%),属于碱性玄武岩系列。碱性玄武岩具有典型洋岛玄武岩的稀土元素和微量元素模式,且相对富集轻稀土元素和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Th等。高场强元素Zr、Hf、Nb、Ta没有明显负异常,显示其来源于富集地幔,主要组成为尖晶石和石榴石二辉橄榄岩,并发生了5%~10%的部分熔融。结合研究区与碱性玄武岩伴生的沉积岩特征、前人资料及对比邻区同期火山岩,可知达尔布特蛇绿混杂岩碱性玄武岩形成于大洋板内与地幔柱有关的洋岛环境,即碱性玄武岩是晚泥盆世地幔柱活动的产物,暗示中亚造山带在晚泥盆世就有地幔柱活动。假若这里提出的晚泥盆世地幔柱模式是正确的,将意味着地幔柱活动在显生宙中亚造山带地壳增生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2.
氯铜矿矿物特征及在找矿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氯铜矿是由其他铜矿物氧化而成的表生矿物,常与赤铜矿、铜兰、褐铁矿等共生,是野外寻找铜矿化体的标志矿物之一.本文对土屋铜矿中的氯铜矿矿物特征及其在找矿中的标志作用进行了论述. 1 矿床地质特征 土屋铜矿床位于塔里木板块与准噶尔板块碰撞对接缝合带北侧的觉洛塔克晚古生代火山岛弧火山岩中,其成因为与斜长花岗斑岩有关的斑岩型铜矿,赋矿岩石为含铜石英岩、斜长花岗斑岩、中基性火山-次火山岩.该矿床蚀变类型齐全,分带明显,主要有硅化、青磐岩化等.矿石矿物为黄铁矿、斑铜矿、辉铜矿、氯铜矿、方铅矿、闪锌矿、辉铜矿等.脉石矿物主要…  相似文献   
53.
韧流岩系不光是一套构造成因的强直片麻岩系,还包括沿该构造面层状贯入、层状熔融、层状流体改造等综合效应体.从构成上简要定义为:强直片麻岩系+层状岩席+层状重熔岩系+层状水岩变质带的四位一体模式. 1 层状韧流岩系的地质特征 东天山卡瓦布拉克地区大地构造位置属中天山卡瓦布拉克断隆,在1∶25万大黑山幅内,该构造单元被喀拉塔格断裂分为南北2个部分(图1). 北部为深部热隆形成的环状熔融岩系,由内到外分别为:中基性侵入岩核、红色钾长花岗质重熔岩系、灰色片麻岩系、表壳岩系.环状熔融岩系较完整的保留了中下地壳层圈构造,受后期改造影…  相似文献   
54.
泥火山是地质流体活动的结果,喷发需具备泥浆源、泥浆运移通道和水补给3个条件。对乌苏泥火山8个喷口泥浆进行岩石地球化学分析,轻稀土元素富集,重稀土元素亏损,轻、重稀土元素平均比值为6.81,泥浆中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Ba、Rb等,高场强元素Nb、Ta强烈亏损,Th弱亏损,(La/Yb)_N值为5.47,Ce/La值为2.22,球粒陨石标准异常值δEu显示中等负异常(0.760~0.805);Sr/Ba值为0.33~1.01(平均值0.60),表明源岩为陆相沉积且古盐度较低,Ce/La(2.22)、Ce_(anom)(-0.007)、V/(V+Ni)(0.78)值均指示源岩形成于还原环境。稀土、微量元素分析及地层对比分析表明,乌苏泥火山源岩来自于下侏罗统八道湾组、三工河组,为河流沼泽相-半深湖相含煤地层代表的弱还原-还原沉积环境,源岩的最大埋藏深度为7~8km。泥火山源岩的研究为指示油页岩、烃类物质的位置提供了证据。  相似文献   
55.
奈楞格勒矿田位于西天山博罗霍洛成矿带中北部,主要发育莱历斯高尔钼矿床、3571铜矿床和七兴铅锌多金属矿床。其中,七兴铅锌多金属矿床产于矿田的东北部,赋存于上志留统博罗霍洛山组碎屑岩中,矿体受NE向断裂控制,呈脉状产出。对七兴铅锌多金属矿床石英-硫化物阶段的闪锌矿进行的Rb-Sr同位素测年研究,获得等时线年龄为(362.2±4.9) Ma,表明矿床形成于晚泥盆世—早石炭世。闪锌矿的(87Sr/86Sr)i值为 0.7103~0.7107,平均值为0.7105,指示成矿物质是以幔源为主的壳幔混合来源。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认为,七兴铅锌多金属矿床是奈楞格勒矿田在海西期区域性构造-岩浆-热液成矿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