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62篇
  免费   299篇
  国内免费   6篇
测绘学   5篇
地球物理   2182篇
地质学   31篇
综合类   40篇
自然地理   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6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72篇
  2020年   63篇
  2019年   70篇
  2018年   62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49篇
  2015年   45篇
  2014年   93篇
  2013年   74篇
  2012年   73篇
  2011年   61篇
  2010年   68篇
  2009年   80篇
  2008年   73篇
  2007年   64篇
  2006年   73篇
  2005年   88篇
  2004年   71篇
  2003年   68篇
  2002年   68篇
  2001年   74篇
  2000年   63篇
  1999年   74篇
  1998年   73篇
  1997年   48篇
  1996年   50篇
  1995年   35篇
  1994年   37篇
  1993年   47篇
  1992年   40篇
  1991年   39篇
  1990年   44篇
  1989年   36篇
  1988年   42篇
  1987年   80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5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本文通过野外实地考察,在收集大量资料的基础上,着重阐述了昭苏盆地地震地质概况和活动断裂的展布,规模及特征。对发现的一次大地震遗迹,包括长约70公里,左旋水平位移达8米的地震断层及沿地震断裂带两侧分布的巨大滑坡,崩塌等地震形变现象进行了描述。确定这次约相当于8.0级的大地震可能是1716年发生在准噶尔西部地区的那一次大地震,并初步确定了地震的宏观震中位置。  相似文献   
102.
本文用光弹性实验方法,模拟分析了富蕴地震前后震区应力场特征。实验表明,在富蕴8级大震前,可可托海一二台断裂中部阿克赛依是最大剪应力集中区。 打孔释放应力后,最大剪应力集中区向地震断裂南段和本区东部迁移。 地震前后应力集中区与该区中强震的空间分布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103.
本文介绍了使用RZB—Ⅰ型压容式钻孔变形计在新疆乌恰7.4级地震前所观测到的前兆异常,讨论了异常特点,异常机制以及震前应力应变场的某些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04.
1982年5月至1987年l月,重力组在阿克苏测区进行的定期重力测量。在1986年5月的测量中,该测区三个测段的重力段差值系统性地发生了100μgal左右的变化。段差对比结果出现异常。本文就该异常是否为地震前兆异常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根据调查结果,建立数学模式进行计算,计算结果与实际测量结果很接近。本文认为,1986年5月阿克苏测区出现的重力异常不是地震前兆异常。  相似文献   
105.
地震目录是目前地震研究的主要基础资料之一,也是进行地震预报工作的重要依据。本文利用数理统计方法,分别用假设检验手段和横向对比方法,对70—79年新疆地震目录审编的精确度和稳定性进行了分析评定,并获得一些可信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6.
1985年8月至87年元月,距乌什台370公里范围内,发生了几次中强地震,新疆乌什台压容应变一号元件(N7°36′E)的记录资料,在震前不同程度地出现短临应变异常。本文用三种方法处理资料,对异常进行判断和分析讨论。 1、应变日均值形态 将1986年3至5月的日均值绘制成图,可见曲线从4月1日趋势下降,4月30日下降到最低值、总幅度50~*,4月26日发生哈尔峻5.4级地震。5月1日突跳105,继之下降转平,5月20日发生阿合奇4.9级。  相似文献   
107.
乌恰7.4级地震前气象异常征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85年8月23日乌恰7.4级大震前某些气象要素有比较明显的异常变化,用乌恰及邻近地区的震前气象资料与历年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发现震中区震前的降水、气压、气温和地温的变化比邻近地区大,说明气象与地震之间确实存在某些内在的联系。  相似文献   
108.
前言 对于强震的地面地质条件及深部的构造背景已有不少学者进行过相当深入的研究,如[1,2]。可是,对界于它们两者之间,深度大约在10公里左右范围内的浅层构造条件与强震的关系问题,至今研究的人很少。据米雅奇金的研究结果,即使对于震源深度达到100公里的7.2级地震,其震前的波速异常区也仅仅在10—20公里的浅层地壳内出现。因此,若能同时研究强震的地壳表面、浅层和深部的构造条件,对地震预报及地震危险性估计无疑是有益的。同时还要看到,地下10公里以内也是石油部门人工地震勘探的深度。  相似文献   
109.
柏美祥 《地震学报》1986,8(1):79-92
新疆6.5级以上地震与16条活断层有关。查明主要活断层的活动率,与地震断距对比,可确定强震复现期。据实际资料总结的3个经验公式,对新疆及其毗邻地区29条活断层的强震复现期逐条作出估计。未来20年内,昆仑山山前活断层、帕米尔-喀喇昆仑活断层和霍尔果斯-吐谷鲁活断层是会发生6.9级以上地震的警戒断层。   相似文献   
110.
应用有关软件分析新疆乌针研究区地震活动时间分布的多重分形谱Dq-q和f(a)-a。发现两次6级强震发生前,多重分形谱发生显著变化。主要特征是对一定的q区间奇异性强度因子a取值变宽,Dq-q曲线变陡,f(a)-a的左端点或右端点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