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24篇
  免费   297篇
  国内免费   6篇
测绘学   5篇
地球物理   2142篇
地质学   31篇
综合类   40篇
自然地理   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4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45篇
  2020年   63篇
  2019年   70篇
  2018年   62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49篇
  2015年   45篇
  2014年   93篇
  2013年   74篇
  2012年   73篇
  2011年   61篇
  2010年   68篇
  2009年   80篇
  2008年   73篇
  2007年   64篇
  2006年   73篇
  2005年   88篇
  2004年   71篇
  2003年   68篇
  2002年   68篇
  2001年   74篇
  2000年   63篇
  1999年   74篇
  1998年   73篇
  1997年   48篇
  1996年   50篇
  1995年   35篇
  1994年   37篇
  1993年   47篇
  1992年   40篇
  1991年   39篇
  1990年   44篇
  1989年   36篇
  1988年   42篇
  1987年   80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5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61.
朱令人 《地震地质》1989,11(4):53-54
夏浩明同志的文章(下称《讨论》)对我发表在《地震地质》1988年2期上的《大地震前地震信息熵的异常——以乌恰地震为例》(下称《例》)提出了若干原则性的批评。对此,我首先表示欢迎和感谢。夏浩明同志能坦率地发表自己不同的看法,进行自由讨论是很好的。我也本着这样的态度,谈谈自己的看法,以期对问题的认识有所进步  相似文献   
62.
近几年来,中苏两个社会主义国家各方面的关系都有了重大发展,特别是边境地区的合作发展更快。两国政府已决定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与苏联中亚地区可以直接开展科技交流和合作。这完全符合两国科学家的愿望。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震局与苏联吉尔吉斯科学院地震研究所于1988年12月6日在乌鲁木齐签定的地震科技合作议定书是这一合作的重要实例。  相似文献   
63.
蔡仲琼 《内陆地震》1989,3(3):230-239
本文在水化前兆清理研究的基础上,采用统一的异常判别方法,应用适合本地区的“异常可靠性评价标准”,对新疆乌鲁木齐地区150km范围内的中强地震和反例事件进行了深入剖析,对水化异常与地震三要素的关系进行了统计分析。研究结果是制定地震水化异常判据和定量化指标的基础。  相似文献   
64.
王克宁 《内陆地震》1989,3(3):269-274
目前,台站有许多采用感光记录方式的前兆仪器,通常,这种仪器时间服务系统准确度差,报警系统不够完善,交直转换和对备用直流电源的监视均采用人工方法,从而影响了图纸的质量。为此,我们研制了前兆光记录仪器控制仪,它具有准确的时间服务系统、稳定、可调的直流电源,灵敏、可靠的报警系统,并具有交直流自动转换装置,能自行监视备用电源的电压,且具有过放、过充保护和配带自动标定装置。  相似文献   
65.
马宝柱 《内陆地震》1989,3(3):281-287
破坏性和灾害性大震发生后,人们对地震发生的时间、震级、地点以及是否还会发生强余震都极为关注,于是,大震速报的速度和质量也就显得至关重要。迅速正确地确定大地震的时间、地点和震级,对抗震救灾、减轻地震灾害都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乌鲁木齐地震台是大震速报台之一,该台的台基岩性为三迭纪砂岩,主要以DD—1型可  相似文献   
66.
王玉兰 《内陆地震》1989,3(4):323-331
分析研究十四年来距乌鲁木齐350km范围内发生的Ms≥4.0级地震资料,总结硫化氢临震突跳异常特征及异常型态类型,确定硫化氢临震突跳与地震的内在联系。认为硫化氢突跳性前兆是中强地震短临预报标志之一,它与地震三要素的对应关系,可作为发震时间的定性判据,根据映震效果推断硫化氢是地震前兆灵敏组份之一。本文试图从硫化氢水地球化学环境、氧化还原反应及微生物影响等方面对硫化氢临震突跳异常作粗浅解释。  相似文献   
67.
新疆特克斯-昭苏地震断层的发现及有关问题的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86年作者在特克斯-昭苏盆地首次发现长70公里、最大垂直和水平位移均达8米的地震断裂带和地震形变现象,并认为是1716年地震时形成的。地震断裂带的展布和运动方式,与科博河-昭管处断裂相一致。特克斯断裂带是一条复杂的断裂带,它由多条断裂组成。1716年地震表明该断裂带具有新的活动性  相似文献   
68.
本文通过对乌鲁木齐市地震小区划的80个地面脉动观测点所得功率谱分析结果表明,乌鲁木齐市地面脉动具有明显的频谱特征,而且这种特征与场地土类型密切相关,随着场地土不同显示出明显的差异。根据谱型把市区分为四个小区。  相似文献   
69.
本文概述了进行地震危险性分析的离散化计算方法及其在昌吉市地震危险性分析中的应用’最后仅就文中所采用的计算方法进行了粗浅的讨论。  相似文献   
70.
苏联境内天山地区是全球内陆地震十分强烈的地区。该地区绝大部分区域呈高地震活动状态。 从50年代开始,苏联中亚地区各加盟共和国科学院、苏联大地物理研究所以及石油、地质、气象等部门就已协作开始大范围的大地构造、地球物理场综合研究,为天山地区地震活动性分析、地震危险性区划以及烈度区划图的编制等积累了大量的资料。从苏联近年来的文献可见,该地区地震活动性研究取得了重要成果。特别是中长期地震趋势预测和大震短期预报研究进展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