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25篇
测绘学   4篇
地球物理   7篇
地质学   133篇
海洋学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1.
根据遥感影像—地质分析,东川—易门地区为“四纵一斜七横一环”构造格局。其中,东川—易门环形影像和易(门)罗(茨)东(川) (一斜)影像构造带组合成“φ”状构造,四纵(为小江、晋渡河、汤郎易门、绿汁江断裂)和七横(为淌塘、马鬃岭、乐业、罗茨、安宁、晋宁、通海断裂带)组合成格状构造。重磁异常、矿产分布与构造有明显的对应性。矿产多展布于“四纵一斜七横一环”不同影像—地质构造迭加部位。  相似文献   
22.
23.
本文分析了倾斜改正引起的平距误差,推导出采用高差及垂直角进行倾斜改正时测距边倾角限值的计算公式。最后提出选择倾斜改正方式的原则。  相似文献   
24.
滇中古裂谷带岩浆系列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滇中南北构造带,晋宁运动后出现一套特有的非造山型岩浆系列,即:晋宁-澄江期的碱性玄武岩-碱性次花岗岩-深成花岗岩,海西期的溢流玄武岩-辉绿岩墙群-碱性正长岩,印支-燕山期的环状超基性碱性杂岩-碳酸岩-碱性花岗岩组合;系一套深源富碱的暗色岩建造及其派生物。滇中裂谷作用是紧接着晋宁造山运动后发生的,即在元古代褶皱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裂谷发生和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受一组南北向基底断裂所影响,在裂谷开始阶段的岩浆活动带有  相似文献   
25.
元江红龙厂因民组与美党组接触关系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昆阳群划分争论的焦点,集中在两个“四组”谁上谁下的问题上,回答因民组与美党组的接触关系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在滇中地区,因民组与美党组间多见断层接触,这是事实。但近年来,随着工作的不断深入,二者间为沉积接触关系已见报道,而都被“倒置”观点者一一加以否定。1980年12月,在全国昆阳群会理群基础地质研究经验交流会上,西南冶金地勘公司三○九队和  相似文献   
26.
滇中北部的鹅头厂式铁矿是一种典型的层控矿床。在矿床形成的过程中,构造起着双重的控制作用,即:东川运动之后的经向构造体系萌芽期,南北向的裂谷式海槽控制了矿源层的形成;晋宁—澄江运动时的经向构造体系定型和发展期,由南北向的罗次-易门断裂带派生的多字型构造控制了矿源层的改造,以及成矿物质的转移、富集和矿床的形成。因此,这类矿床是构造体系成生、发展控制层控矿床形成和分布的典型实例。  相似文献   
27.
高建国 《矿产与地质》1995,9(3):185-190
热水塘铅锌矿床赋存于4个不同时代的地层中,矿体受含矿层位和构造的控制,呈脉状和似层状,矿体中金属元素和矿物组合单一,在研究矿体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的基础上,着重剖析了成矿元素的地球化学,硫,铅同位素及金属源,含矿溶液和地下溶液等特征,认为该矿床成因属“后成铅锌矿床”。  相似文献   
28.
云南、广西两省区锡矿储量占全国锡储量四分之三以上。锡矿床分布区位于环太平洋锡矿带西段和特提斯—马来西亚锡矿带近交汇部位,锡矿化集中个旧至大厂及其邻近地段。主要成矿区、矿床的展布不仅与花岗岩体,近等轴状构造隆起区相对应,而且还与遥感图像上的环形影像所圈定的环块构造有关。  相似文献   
29.
盼望已久的《云南地质》创刊号出版了。这是我省地质工作人员的喜讯。这个刊物是应我省广大地质工作者的要求而编辑出版的。我们怀着喜悦的心情,向这新诞生的刊物致以热烈的祝贺。云南省的地质情况有其特点:构造相当复杂,地层颇为齐全,古生物、矿物、岩石类型繁多,矿产较丰富,这是进行地质工作相当理想的地方。但是我们也看到这里地质工作难度也不小,要取得一点成绩,往往要化费很大的气力。云南省地质工作者,在党的领导  相似文献   
30.
本文运用地质力学的理论,对云南的地质构造特征,以及主要构造体系控制某些重要矿产的分布作了综合分析,全文共分三部份:第一,从中国大陆运动的方式和方向出发,论述了云南主要构造体系的分布特点,并运用力学的分析方法,重点厘定了三种弧形构造,即:联合弧、复合弧及序次弧。第二,从地壳形变史的研究入手,结合建造的分析,不同构造层内构造形迹筛分的方法及构造不整合的确定等,重塑了云南主要构造体系的成生发展史,提出了各种构造体系发生、发展、加强、改造的过程,以及伴随这些过程岩浆活动及变质作用的特点。第三,把成矿建造和控矿改造结合起来,从时间和空间两个方面分析了云南的锡钨、铜、铁等重要矿产的形成和分布,即与主要构造体系在成生发展中的内在联系;初步归纳出主要构造体系对这些矿产的分级控矿和复合控矿的看法,提出进一步找矿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