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3篇
测绘学   1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124篇
综合类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赵希刚  贺建国  赵翠萍 《矿物学报》2007,27(Z1):552-553
随着核能的利用开发,我国对核燃料的需求剧增.目前我国铀矿找矿是多类型、多渠道、多方法.在北方中新生代盆地中的铀矿找矿中,钻探工作量投入较大,费用高.而前期的物化探方法工作投入较少.分析原因一是物化探方法的研究水平(仪器信噪比、数据采集质量、数据后期处理能力、数据反演计算、解释方法、工作效率问题)等存在差异,二是物化探方法的应用效果有不尽人意的地方,三是地质科研经费和地质工作侧重点等诸多原因.使物化探方法应用受到限制.在这种条件下,根据物化探方法在北方中新生代盆地中的铀矿找矿方法筛选和成功经验,根据瞬变电磁测量的性能和应用效果,认为瞬变电磁方法在寻找中新生代盆地内铀矿中有明显的作用.在铀矿找矿的不同勘探阶段部署瞬变电磁方法,目的是查明工作区盆地基底起伏形态、埋深,查明盆地盖层结构,特别是找矿目的层的埋深、厚度及空间展布特征,砂体分布特征,断裂构造的产状特征等.为钻探工程布署提供依据,做到了物化探先行的作用.  相似文献   
42.
重力资料识别鄂尔多斯盆地线性构造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利用重力异常数据微弱信息挖掘技术识别线性构造的方法,并介绍其实现过程.方法采用水平梯度法和二次垂直导数等方法提取微弱信息,利用数字图象显示技术成图.结果识别出鄂尔多斯盆地线性构造多条,分析对比鄂尔多斯盆地区域地质构造资料及重力解释成果,具有较好的吻合性.为深入研究该地区线性构造补充了新的证据.结论该方法提取了区域重力异常资料中的微弱信息,弥补用等值线图示构造信息的不足,有助于线性构造的分析.水平梯度法(最大模)和二次导数处理方法与数字图象成图相结合取得良好的解释效果.  相似文献   
43.
吐哈盆地十红滩铀矿床控矿因素及找矿靶区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傅成铭 《铀矿地质》2005,21(2):85-91
在分析了吐哈盆地十红滩铀矿床地质构造、含矿地层和水动力环境对层间氧化带和铀矿化控制作用的基础上, 笔者认为艾丁湖构造斜坡带、断块构造及次级断裂、褶皱是铀矿化定位的标志, 辫状河相砂体为层间氧化带和铀矿化提供了有利的空间, 层间承压水和地球化学环境的变异部位是成矿物质沉淀的重要场所, 据此对有利的成矿靶区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44.
宁夏惠安堡地区大地构造背景处于鄂尔多斯盆地西缘褶断带的马家滩褶断带,传统理论认为褶断带不利于后生铀成矿作用。但近几年的找矿探索证明褶断带后生铀成矿既具有典型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的一些特点,也有其特殊性。西缘逆冲推覆构造带由逆冲推覆体主体和前缘带组成,前缘带由推覆前缘带和反冲带组成。反冲带多见东倾的叠瓦状反冲断层,最东部反冲断层的上、下盘附近是铀矿化集中的地方。正是这些东倾的叠瓦状分布的反冲断层使找矿目的层反冲上升,接近地表,与含氧地下水发生水力联系,地下水得以对目的层进行更深入、更彻底的改造,形成层间氧化和铀矿化。  相似文献   
45.
李继安  张凯 《铀矿地质》2011,27(1):46-51
从分析在砂岩型铀矿中镭氡平衡破坏的原因出发,探讨了镭氡平衡系数的计算方法,并对不同的计算方法进行了讨论。该系数的取得,为十红滩铀矿床北带放射性测井数据的修正、矿体边界的划分、铀矿资源量的计算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6.
柴达木盆地北缘地区砂岩型铀矿成矿条件与成矿潜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权志高  宋哲  傅成铭 《铀矿地质》2014,(3):155-160,192
通过对柴达木盆地北缘地区地质构造背景、找矿目的层中-下侏罗统沉积体系、沉积相、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水文地质条件、层间氧化带和铀矿化基本特征的综合研究分析,认为区内具有砂岩型铀矿成矿的地质演化背景条件,构造斜坡带发育有辫状河、三角洲等具泥-砂-泥地层结构的沉积组合,盆地蚀源区及目的层内铀含量均较高,铀源条件良好,地下水补-径-排水动力系统和水文地球化学条件良好,在目的层内已发现发育完善的层间氧化带和与层间氧化带相关的砂岩型铀矿化.总体而言,区内具有较好的砂岩型铀矿成矿地质条件,但由于喜山期以来新构造作用的强烈改造,断裂构造发育,变形作用强烈,找矿难度较大.  相似文献   
47.
将瞬变电磁法应用于吐哈盆地十红滩地区铀矿勘查,采用分离回线装置方式进行测量,划分了找矿目的层的结构、埋深、厚度及空间展布特征,基本查明了矿区基底隐伏断裂及褶皱构造位置,研究认为解释出的构造与砂岩型铀矿成矿关系密切,对该地区铀矿找矿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通过后期钻孔验证,取得了良好的地质效果。  相似文献   
48.
微生物在矿床的形成中直接或间接参与了成矿过程,某些细菌从 U6+还原成 U4+过程中获得生存能量,在铀矿化的形成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对十红滩铀矿床容矿层岩石的不同地球化学分带中细菌的分布特征研究,分析和探讨了不同细菌的生命代谢特征与铀迁移、富集成矿的关系,建立十红滩地区铀矿微生物的成矿机制。  相似文献   
49.
声波测井法计算剥蚀厚度在十红滩地区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尚高峰  尉小龙  宋哲  刘治国 《铀矿地质》2012,(5):307-310,306
介绍了利用声波测井数据求取地层剥蚀厚度的基本原理及计算方法,并对十红滩北矿带侏罗系剥蚀厚度进行了计算,总结出该区侏罗系的剥蚀厚度特征,对研究盆地演化过程及其演化历史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0.
概述渭河地堑的形成发育和邻区的耦合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秦岭造山带、渭河地堑和鄂尔多斯盆地作为相互联系的动力学系统,研究造山带-盆地系统中,渭河地堑的发生、发育过程和造山带隆升以及鄂尔多斯盆地构造变动之间的关系。将渭河地堑的发育过程分为:晚白垩世-古新世(1(2-E1),始新世-上新世(E2-N2),第四系(Qp,Qh)三个阶段。20±(2-4)MaBP是青藏高原演化的转折期,青藏高原开始对周围邻区产生整体影响和远程效应,渭河地堑的沉积可以与青藏运动、昆黄运动、共和运动相对应起来,为渭河地堑对青藏高原演化的远程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