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83篇
测绘学   13篇
地球物理   38篇
地质学   101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移动荷载作用下双层Euler梁模型土动力响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弹性波动理论为基础,利用分层法计算了双层连续支撑Euler梁下地基土的位移,同时考虑了不同的车辆荷载模型,并将计算的结果和单层Euler梁下地基土的位移进行了比较,比较表明:轨道结构本身和车辆悬挂体系具有一定的减振功能。因此,该研究对由交通荷载引起的环境振动分析和评价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2.
虽然边坡灾害治理实践已经积累了大量的成功的或失败的边坡治理工程案例,但这些工程案例产生的大量数据信息未被充分利用与开发,造成了极大的资源浪费。为此,基于边坡工程案例,应用数据挖掘与知识发现和递归的自-组织模糊神经推理网络的方法,初步提出了一种基于案例挖掘的边坡稳定性智能评价系统,并通过案例挖掘的应用实例表明了该系统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53.
基于案例的边坡治理方案选择决策支持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全敏  丁保艳  吴定洪  赵涛 《岩土力学》2008,29(5):1351-1354
边坡治理是边坡工程研究的核心问题,其治理方案的选择直接关系到边坡治理的成功与否。边坡的治理需要很丰富的经验和知识,但知识的获取一直是边坡治理决策的瓶颈问题。长期以来,边坡治理工程实践已积累了大量的工程案例,这些案例中蕴涵了大量的经验和知识,急需挖掘与开发,并应用于边坡治理决策中,进而指导边坡治理工程实践。为此,针对边坡治理决策中的边坡治理方案选择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案例的边坡治理方案选择系统,用以对边坡治理方案选择提供有效的决策支持。该研究具有较好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4.
对上海典型软土地铁车站结构振动台模型中的自由场振动台模型试验建立了三维计算模型,包括计算范围的确定,材料本构模型的选取,动力边界条件的选用以及地震波的输入等4个方面.用该模型对自由场振动台模型试验进行了三维的拟合分析,并将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以及二维拟合分析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表明三者吻合较好.说明该计算模型可用来模拟模型土的动力特性,可为建立上海软土三维地震响应的计算方法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55.
滑坡锚拉抗滑桩的非线性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元友  谢佐强  李梅  曹杉杉 《岩土力学》2008,29(10):2627-2632
基于滑坡锚拉抗滑桩设计的变形协调计算法和非线性优化方法,利用Matlab优化工具箱中的单目标多变量非线性优化函数Fmincon,以工程造价为目标函数,建立了锚拉桩优化设计模型,实现了锚拉桩的主要设计参数优化,使锚拉桩成本最小。实际工程应用结果表明:和原方案相比,优化设计可以大幅度降低锚拉桩的直接投资,产生较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6.
夯击方式对强夯加固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田水  王钊 《岩土力学》2008,29(11):3119-3123
工程实践表明,“重锤低落距”和“轻锤高落距”的作用效果有较大差别。在考虑材料非线性、几何非线性、接触非线性、运动非线性以及它们之间相互耦合特性的基础上,利用显式瞬态非线性有限元分析技术分析了强夯夯锤对地基土的冲击碰撞过程,得到了土体的运动轨迹、夯锤与土体之间的最大撞击力、撞击持续时间、夯沉等结果,分析了不同夯击方式下的能量利用效率及土的物理力学指标对夯击方式的敏感性,结果表明“重锤低落距“优于”轻锤高落距”这一结论是有条件的。  相似文献   
57.
58.
以武汉仁恒公园世纪深基坑支护项目为研究背景,通过设置前长后短非等长双排桩进行基坑支护,并利用天汉设计软件对该项目的某一个支护段进行设计计算分析。结果表明:该支护段的前后排桩的最大位移为37.9 mm,在地面以下1.0 m处(即桩顶),被动区弹性抗力安全系数为3.90。而本项目基坑预警控制指标为支护结构水平位移≤40 mm,能够满足设计监测要求,为以后非等长双排桩在基坑中的应用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59.
基坑开挖引起的地表沉降对周边建筑物的安全造成了一定的威胁,在已有大量实测数据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数学函数模型,并结合模型函数性质提出了基于最大沉降量Smax和沉降范围r的沉降模型表达式,结合相关工程实例中的数据分析,证明该模型对基坑开挖引起的地表沉降规律有着较好的适用性,将该模型与其他类似的模型进行了对比.研究成果可为相关基坑工程开挖引起的地表沉降的预测和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0.
地铁车辆段试车线区段的列车夜间运行车速较快,且行驶于上部建筑的立柱之间,振动由道床直接传递到建筑中,导致振动舒适度超标。以某地铁车辆段试车线上盖建筑为背景,建立基于舒适度评价的精细化有限元模型,结合实测数据核验模型准确性,分析楼板的振动规律。研究表明:楼板车致振动频率集中于楼板基频附近,最大振动出现在楼层中部;增大楼板厚度和混凝土强度使Z振级减小,设计时可适当加厚楼板;振动预测计算时需考虑隔墙和活荷载的影响,应禁止将隔墙拆除进行改装,拆除隔墙后楼板约束减少,自振频率降低,Z振级增大1~4dB。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