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1篇
  免费   61篇
  国内免费   53篇
测绘学   56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球物理   18篇
地质学   201篇
海洋学   22篇
综合类   8篇
自然地理   7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311.
莫桑比克阿尔特里哥纳是世界著名的伟晶岩区之一,蕴藏着丰富的稀有金属、稀土、水晶和宝石等矿产资源。伟晶岩脉及其矿体的分布受北北东—北东向和北西向断裂控制,北北东—北东向分布的伟晶岩矿床以稀有金属矿种为主,北西向分布的伟晶岩矿床以稀土金属矿种为主。伟晶岩体及其矿体呈脉状和透镜状等,规模大,富含钽铁矿、铌铁矿、锂云母、锂辉石、绿柱石、独居石、铌钇矿、烧绿石和泡铋矿等矿物。伟晶岩年龄410M a~560M a,是泛非构造运动的产物。按岩浆凝固浓度等分类,伟晶岩类型为稀有金属伟晶岩,部分为浅成、晶洞状伟晶岩;按化学成分等分类,伟晶岩以钠锂型为主,部分为钾型。伟晶岩体有明显的结构分带。  相似文献   
312.
许逢明 《地质与勘探》2022,58(3):629-652
随着三维地质信息技术的发展,三维地质建模和深部成矿预测研究对实现深部找矿突破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本次基于已知矿区的中段、勘探线剖面图及钻孔数据等资料,依托Micromine平台,从矿床尺度(比例尺1:1000)建立了黑龙江多宝山铜矿、铜山铜矿的地质体和蚀变矿化体两类三维地质实体模型。以地表地质图、图切地质剖面、钻孔数据及岩石物性数据为约束,基于重磁电三维物性反演,综合解译了93条重磁电剖面。在综合剖面地质解译成果的基础上,利用平行剖面显式建模技术,从矿集区尺度(比例尺1:2.5万)建立了多宝山矿集区84 km2范围内3000 m以浅三维地质体实体模型。在三维地质体模型的基础上,以多宝山、铜山铜矿体三维地质模型为先验数据模型,根据区域找矿模型,利用“立方体预测模型”法,提取与成矿有关的二值变量(地层、岩体、构造)、连续变量(重、磁、电)等7个勘探变量,利用GeoCube3.0逻辑斯蒂回归深层次机器学习集成模块,开展了研究区的勘探变量集成,经由ROC模型评估后验概率,在可靠后验概率的基础上,利用C-V分形方法计算阈值以圈定深部找矿有利靶区,综合圈定深部找矿靶区8处,预估...  相似文献   
313.
居维伟 《江苏地质》2015,39(1):37-45
通过对印尼某矿区磁铁矿矿床区域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分析,认为该矿床形成于印支期,其形成与强烈的区域性花岗质岩浆侵位活动有关,成矿物质主要来自花岗质岩浆晚期—期后热液.研究表明,花岗岩浆经过了充分的分异演化,在结晶成岩的过程中,大量铁质从岩浆中分离出来,形成富铁熔浆贯入充填成矿,随着温度的降低,形成的含铁质成矿流体与Pzmm中的碳酸盐层或钙质粉砂岩发生接触交代而形成矽卡岩型铁矿.矽卡岩型是矿区的主要成因类型.  相似文献   
314.
陈小华 《江苏地质》2000,24(3):181-183
介绍梅山铁矿、凤凰山铁矿的尾矿特征,探讨利用澳大利亚新型重选设备进行铁矿尾矿再选的可能途径。对于降低铁矿山尾矿库存量,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315.
叶景艳  胡建  汤倩 《江苏地质》2013,37(1):1-16
榴辉岩是造山带中最为常见的高级变质岩石,无论是自身还是其原岩均蕴含着丰富的地球动力学信息。以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主孔0~2000m范围内揭露的榴辉岩为对象,按其与围岩接触关系,划分为与片麻岩类共生的榴辉岩、与超基性岩毗邻的榴辉岩以及与超基性岩共生的榴辉岩3种类型。据此对比分析了此3类榴辉岩的地球化学组成的差异,提出了这些岩石的原岩可能是由单一岩浆房岩浆经堆晶及分离结晶作用演化而来的基性—超基性杂岩体,物质来源主要为富集地幔物质的部分熔融,其构造环境应位于洋壳对大陆俯冲的消减带,但并非岛弧环境,应是弧后拉张岩浆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