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3篇
测绘学   1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43篇
海洋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7 毫秒
21.
简述了立体阴影图像处理方法。对柴达木盆地重力资料进行了处理,分析阴影图像处理的地质效果。  相似文献   
22.
四川省某地区地质构造和重力、磁性、电性异常特征显示为一个构造活动稳定的地区,具有与扬子地台相同的基底,古生代沉积演化显示稳定沉降特征,研究认为:该区具有较好的“生储盖”配置条件和构造圈闭条件,是一个良好的油气远景区。  相似文献   
23.
地球物理勘探新方法技术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物探工作的新仪器设备、处理软件以及一些新方法新技术,列举了物探方法在资源、环境与工程领域中的应用实例。重点在金属矿方面的应用。物探方法技术的长足进步、发展及其应用,在经济与社会的发展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4.
利用远参考与Robust技术手段对新疆北天山地区大地电磁原始资料进行去噪处理,以及静态校正、逐级反演、梯度法、残差法等处理与综合地质解释,取得了较好成效。将该区划分为四棵树凹陷、山前断褶带、北天山推覆带、中天山隆起带四大构造单元,其中北天山推覆带地表裸露石炭系基岩。在推覆断层之下,显示中浅部存在层状低阻异常带,推测为侏罗与白垩系地层,为油气远景区。  相似文献   
25.
Radio-magnetotelluric(RMT)是以无线电发射机为信号源的一种地球物理勘探方法,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数米至数十米内的近地表工程和环境地球物理勘探.目前,各类电磁资料的反演均是以寻求满足目标拟合差的地下介质电阻率分布为目的.然而,对于勘探频率为10~300kHz的RMT数据,由介电常数所引起的波动场在总场中的比例可达20%以上,在这种情况下,忽略介电常数,仅通过电阻率参数的反演来进行数据拟合势必降低反演资料解释的准确性.为解决这一问题,本文研究了基于电阻率-介电常数的双参数同步反演算法.构建了一个全新的双参数目标函数,并推导了双参数反演迭代方程组;通过灵敏度分析,研究了电阻率和介电常数对正演响应的影响,并据此提出相对电导率的概念,统一了反演参数的灵敏度;通过理论模型分析了参考频率、双参数正则化因子对反演结果的影响,并给出了一般性的参数优选方案.此外,为了能够灵活处理复杂地形,本文采用非结构的正反演双网格进行模型离散,并通过局部加密技术保证反演的速度和精度.最后,对一带地形的理论模型分别进行了单参数和双参数反演,结果表明单参数反演无法正确反映出地电信息,而双参数反演能够准确得到异常的分布,验证了本文所开发的双参数反演程序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6.
在2006年~2007年,中国石油青海油田分公司在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区开展了高精度重磁三维MT勘探,在钻井、物性资料的基础上,利用高精度重磁、三维MT资料,综合研究了该区油砂山~油南地区基底结构,并将"油南构造"重新解释为油泉子构造,油南北断坡和油南南断坡。  相似文献   
27.
有效视电阻率与大地电磁响应阻抗张量矩阵的模相对应,是坐标旋转不变量,在一维条件时有效视电阻率等于常规视电阻率ρα,在二维条件时等于ρTE和ρTM的几何平均,具有降维特征。因静态效应不影响有效视电阻率的曲线形态,所以可用平移法进行静校正,由于与旋转轴无关,对有效视电阻率进行二维反演可避免因极化模式判别不准确而带禾的反演结果偏差。经系统的讨论,认为在大地电磁测深资料处理解释中,可充分利用有效视电阻率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28.
以印尼某铁矿区为例,说明AMT法寻找隐伏铁矿的有效性。配合磁法,利用AMT法的低阻体圈定隐伏磁铁矿,为钻孔设计及矿山开发提供了物探依据,在国际化的商业勘查中取得了良好的勘探效果。  相似文献   
29.
南海处于欧亚、印度—澳大利亚和太平洋—菲律宾海三大板块的夹持地带,区内以NE向深海区-海盆为中心,周围有众多的含油气盆地。南海区具有"北断(裂)、南褶(皱)、东(俯)冲、西(碰)撞"的构造特征。南海及其周缘新生代玄武岩和花岗岩广为分布,故有潜在的大火成岩省之称。其中,火山岩以碱性玄武岩为主,多为OIB型成因,其成岩年龄自南海中心至外围呈由新逐渐变老的趋势。深部地幔流动呈现出涡旋式上涌的特点,上地幔明显具环带状结构,中心部位为上升流,外围为下降流,表现出热幔柱和冷幔柱活动"双模式"对流。从区域S波速度扰动异常来看,在670km间断面,对热流体上涌确有阻挡作用。通过层析成像研究,证实本区存在巨型复蘑菇云状地幔低速体,演化过程和相邻板块活动构成相辅相成关系。由于地幔热流体上涌,促使地壳-岩石圈上隆、熔融、减薄和断陷,形成南海从边缘向中心(海盆)热流温度逐步升高的轨迹,基本控制油气田"外油内气"环形有序分布的格局。  相似文献   
30.
地球化学异常评价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球化学异常评价的主要任务是区分矿致异常和非矿致异常以及就此提出远景预测区。文章就地球化学异常评价时对异常元素组合、规模、地球化学异常的分带性、元素的表生地球化学行为、异常所处的地球化学场以及异常所处的地质背景等地球化学特征进行探讨,旨在从诸多方面对地球化学异常进行评价,更加全面、客观、科学、真实地体现出异常存在的价值,以取得更理想的地质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