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1篇
  免费   205篇
  国内免费   129篇
测绘学   74篇
大气科学   60篇
地球物理   93篇
地质学   552篇
海洋学   41篇
综合类   6篇
自然地理   49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53篇
  2021年   83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44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54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71.
对沧州地下水系统脆弱性进行调查评价,详细说明MAPGIS软件在数据分析过程中的应用,得出了沧州市区地下水系统脆弱性评价成果图。  相似文献   
772.
水平水井是开采浅层低渗透性含水层地下水的有效方法,水平水井施工工艺包括钻进、扩孔、井管安装、填砾、洗井等步骤。本文对导向钻进铺管技术在浅层低渗透性含水层地下水开采中的工艺进行了详细探讨。  相似文献   
773.
由于地质灾害监测现场的环境恶劣,所以对现场监测仪器系统的软硬部件组成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在目前的技术发展趋势下,为了提高仪器系统的智能化程度,大量采用了各种嵌入式操作系统。在这些操作系统中,μC/OS-II得到了广泛的应用。μC/OS-II是一个模块化很高的操作系统,可以根据不同的应用选用不同的模块,保证了可以适应不同的需求。在它基础上开发的仪器在软件系统方面都具有良好的可维护性和可扩充性。随着基于μC/OS-II系统的应用越来越多,我们可以仿效软件编程中的模块编程方式,把各种应用组成软、硬结合的混合模块。利用这些模块可以快速开发出大量新的仪器,最终实现仪器设备的标准化。本文阐述了嵌入式μC/OS-II技术,并对嵌入式μC/OS-II技术在地质灾害监测中的应用、发展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74.
GIS技术在地下水系统脆弱性编图示范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主要论述应用GIS完成地下水系统脆弱性编图的技术方法,查明某一示范区地下水固有脆弱性,并进行地下水环境保护功能分区,以保护地下水资源免受污染或是减少到最低限度,为城市规划和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775.
《干旱区地理》2021,44(4):1135-1140
采用称重法在新疆石河子市121团土壤改良实验站进行了矿物复合保水剂对干旱区凝结水的高效利用研究实验,根据实验数据分析了该地区凝结水的生成规律及矿物复合保水剂组成的人工保水层对凝结水的吸持效果。结果表明:凝结水来源于地下某深度到地表的水气和空气中的水气,发生时间基本在22:00—09:00,影响凝结水生成的主要因素有近地面大气温度、近地表土壤温度、空气相对湿度、风速等因素。由于向近地表土壤加入了矿物复合保水剂,使得混合层成为了一个人工保水层,该人工保水层对研究区的凝结水量和蒸发量都产生了影响,实验研究表明,人工保水层分布在近地表5~10 cm处对凝结水吸持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776.
TC-1在近磁尾观测到地向流的偏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使用TC-1卫星在2004年到2007年磁尾探测数据,将以往高速流的研究拓宽到较低的速度,统计分析其从-13.4RE到-5RE地心距离内的空间演化.研究发现:(1)在向着地球运动的过程中,地向流发生率在日地连线附近减小,但在晨昏两翼的发生率增加,且在黄昏侧的发生率最高;这表明地向流在运动到近地时向着晨昏两翼偏转.(2)越靠近地球,流速V和Vx越小,Vy和Vz的变化幅度较小并且具有明显的晨昏不对称性;所以地向流在近地运动过程中,不仅在晨昏方向上偏转,而且在南北方向上偏转.(3)地向流期间,等离子体密度整体偏小;但是随地心距离的减小,密度整体上逐步增加.(4)平行和垂直于磁场的流速具有明显的晨昏不对称性.在黎明侧的平行流速比黄昏侧大,在黄昏侧的垂直流速比黎明侧大.鉴于较大的垂直流速易触发与电流中断关系密切的不稳定性,我们推测电流中断更容易出现在黄昏侧.(5)除个别位置处的热压和磁压相当外,磁压在总压中一直占据主导地位.日地连线附近的总压较大,晨昏两翼处的总压相对较小;从而在晨昏向上产生较大的压力梯度,导致地向流在晨昏两翼偏转和发生率增大.在晨昏两翼,距离地球较近的位置处观测到了较小的压力;而在日地连线附近,距离地球较远的位置才可以观测到较小的压力;压力分布的这个统计特征说明过去事例研究中电流中断出现在不同的位置可能是由近地磁尾的压力分布造成的.  相似文献   
777.
利用1974-2012年保定19个气象台站逐日降水资料,采用线性趋势分析、Morlet小波变换、Mann-Kendall法和功率谱等方法,对保定市暴雨发生站次数的时间和空间分布特征及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保定地区暴雨年平均发生站次数北多南少,暴雨主要集中在东北部;汛期(6-8月)是暴雨出现的主要时段,最集中的时段则出现在主汛期(7-8月);暴雨站次数从5月中旬开始呈现缓慢增加趋势,6月下旬猛增,7月下旬达到最高值;近39 a来,年暴雨发生站次数整体呈下降趋势,尤其是8月下降趋势最为明显。保定主汛期暴雨发生站次数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存在着由少到多的突变,90年代末期存在着由多到少的突变  相似文献   
778.
乔兰  庞林祥  隋智力  石岩 《岩土力学》2013,34(Z1):97-102
对糯扎渡水电站心墙与垫层混凝土结合部位的高塑性黏土进行现场碾压与防渗试验,采用沉降量、灌水法、环刀法等多种方法对黏土质量进行检测对比,探讨高塑性黏土的压实机制以及颗粒级配、铺土厚度、碾压遍数等不同施工工艺参数及不同参数的组合对压实与防渗效果的影响,提出结合施工工艺参数,黏土现场压实质量控制应以沉降差或沉降率为主、渗透性可以采用压实度来进行控制,该方法可有效地保证填筑质量,加快施工进度,并可对有压实机防渗要求的类似工程的质量控制、检测和评价提供参考,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779.
当前温度测量应用越来越广泛,针对工农业及科研领域对低功耗及高精度测温的要求,系统描述了一个桥式测温系统的设计方案与工作原理。系统采用低功耗AVR单片机作为控制芯片,通过单臂分压将热敏电阻分压后的电压信号传入A/D转换芯片,再将A/D转换后的数字量送入单片机计算,从而得到热敏电阻阻值,最后通过曲线拟合算出所测温度值。系统能实现低功耗、高精度测温。  相似文献   
780.
地下水人工回灌过程中多孔介质悬浮物堵塞实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地下水人工回灌技术的发展与推广常因其回灌过程中物理、化学及生物作用产生的入渗介质堵塞现象而受到严重制约。针对堵塞现象中最常见且最主要的悬浮物堵塞问题,采用室内模拟实验方法,通过将悬浊水连续注入均质的石英砂柱中,来刻画多孔介质中悬浮物堵塞的现象及发生的过程,并分析其发展规律,同时量化计算了堵塞速率。实验结果表明:回灌15 h左右表层介质渗透系数开始降低,即堵塞在表层开始发生,并随时间增加不断向深部发展;连续回灌100 h后表层渗透系数趋于稳定,进入介质内部悬浮物的量减少,内部堵塞发展也趋于稳定,此时堵塞主要在入渗深度10 cm左右的范围内。计算不同堵塞层的堵塞速率λ:表层0~1 cm的λ最大,为0.038 3 h-1,λ随入渗深度增加而减小。对于介质整体的渗透性而言,其降低明显滞后于表层介质,但随时间发展主要受堵塞层的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