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4篇
  免费   46篇
  国内免费   20篇
测绘学   54篇
大气科学   9篇
地球物理   23篇
地质学   69篇
海洋学   36篇
天文学   50篇
综合类   28篇
自然地理   31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6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571.
论述斜角坐标系量化图形的立体化问题:(1)斜角坐标网的立体化,包括构成各种几何形体以及立体化产生的不同效应等;(2)内容图形的立体化,重点是单、双坐标系基础图形,包括各种不同柱状形体的构成等;(3)量化图形整体的立体化,包括多坐标系中心组合、三面体组合、反转组合等组合图形,侧重研究坐标网与内容图形的配合等。  相似文献   
572.
震级是表示地震自身大小的一个量,是地震的基本参数之一,正确使用震级,对于科学研究、地震预报、地震应急等工作至关重要.本文从震级的发展过程、震级的单色性、震级统一的不可行性、震级转换的危害性、震级优选的科学性等方面,论述了震级的使用方法,以便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在实际工作中能够正确地使用地震的震级.  相似文献   
573.
在包括双星及逃逸物质的系统总角动量守恒模型的基础上,采用星风质量吸积机制,由伴星通过逐次脉冲从主星吸积物质并与其外包层进行混合的模型出发,自洽地计算了钡星的重元素超丰,并给出理论计算结果与观测值的比较.计算结果表明,当取Bondi-Hoyle质量吸积率的五分之一作为实际吸积率时,对于轨道周期较长(P>1600天)、相距较远的钡星系统,在误差范围内,理论计算曲线与大多数样品星的重元素丰度观测值相符合;而对于HD204075和HD16458两颗钡星,将质量吸积率增大为Bondi-Hoyle质量吸积率的二分之一时,计算结果与观测值符合较好,这表明质量吸积率在Bondi-Hoyle质量吸积率的十分之一至二分之一之间.对于具有较短轨道周期(P<600天)的钡星系统,计算结果与丰度观测值偏差较大,表明钡星系统中还有其它的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574.
CS30301–015和HE1045+0226是两颗C元素和s-过程元素均超丰的贫金属(CEMP-s)星.视向速度观测发现这两颗星可能为单星.采用叠加与分解的方法探究这两颗星化学元素的天体物理来源能够为更好地理解银河系早期化学演化提供线索.计算结果表明:这两颗星的轻元素和Fe族元素主要产生于大质量星的primary过程.对于CS 30301–015,中子俘获元素主要来自AGB (Asymptotic Giant Branch)星中的主要s-过程. Pb的显著超丰主要归因于主要s-过程的贡献(约占Pb观测丰度的99.8%).需要更多的视向速度观测来确定这两颗星的轨道特征.对于HE 1045+0226, 56Z (质子数)62的重中子俘获元素主要来源于主要s-过程; Eu主要来源于主要r-过程.而轻中子俘获元素Y和Zr主要来自快速自转大质量星的primary弱s-过程,这一核合成过程对HE 1045+0226的Y和Zr丰度的贡献分别约为69.8%和67.6%.这从观测的角度证明弱s-过程能够在贫金属环境下发生.  相似文献   
575.
水声定位系统中, 声线弯曲是造成定位误差大的主要原因, 本文针对该问题提出了一种迭代适应点分层(IAPL)的声线修正算法, 将声速剖面筛选分层修正声线。首先搭建水声定位模型, 通过拟合目标海域的监测数据, 得到声速高次函数; 其次探究声线弯曲时目标位置与掠射角的关联性, 由此构造出声线插值函数并求解路径参数; 最后提出划分原则, 精简声速剖面分层。仿真结果表明, 所提算法定位误差较低, 分层精简率均维持在48.04%的水平, 使计算量平均下降可达50.27%, 能够最大程度保留声速剖面的原始特征, 减少分层数量, 提高计算效率。  相似文献   
576.
开展新形势下中国不同类型地区人口集疏变化研究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具有重要参考意义。论文以县域为基本单元,基于2000—2020年三次人口普查数据,对全国以及城市群、原连片特困区和边境区等不同类型地区的人口时空演变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中国人口分布东密西疏的格局并未发生根本改变,2020年胡焕庸线东南半壁和西北半壁人口比值仍约为94∶6。目前中国分县人口已经进入负增长阶段,2010—2020年超过一半的县域人口负增长。(2) 2000—2020年城市群人口增长1.53亿人,2020年占全国人口的比重接近90%,是承载中国人口的主体区域。2010—2020年,19个城市群中珠三角和长三角人口增长最为显著,而哈长和辽中南城市群人口负增长。(3)原连片特困地区在2000—2020年人口持续减少,20年间人口减少了1100万人以上。新疆南疆三地州和西藏区2个少数民族聚居区人口增长明显,2010—2020年人口增幅超过15%。(4)边境地区县域2000—2020年人口基本保持稳定,但2010—2020年人口集聚度和人口密度略微下降。其中,东北和北部边境地区人口下降明显,201...  相似文献   
577.
植被物候是指示气候变化的重要因子,大气污染物变化对植被生长峰值的影响尚未得到充分探究。论文利用卫星观测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2001—2015年的时序数据,分析京津冀地区植被生长季峰值(peak of growing season,POS)、生长期最大值(maximum vegetation growth,NDVImax)的时间变化,探究大气污染物(PM2.5)对POS、NDVImax的影响,阐明PM2.5对POS、NDVImax与气象因子响应机制的影响。结果表明:燕山和太行山区POS较早且NDVImax较大,东南部平原POS较晚,张家口地区、燕山和太行山区NDVImax呈显著增加趋势。季前降水(季前指POS或NDVImax与影响因子偏相关系数绝对值最大值对应的时间距多年平均POS的时间长度)对POS、NDVImax  相似文献   
578.
尹旭  魏慧  李裕瑞 《地理研究》2023,(6):1492-1505
县城建成区的时空演变特征是县城发展状态的重要指示器,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战略决策具有参考价值。本研究基于不透水面数据构建中国县城建成区的识别方法,提出县城建设集中度指数,并由此揭示了2010—2020年中国县城建成区的时空演化特征。研究结果:(1)本研究建立的技术方法可有效识别中国县城建成区边界,制备的30 m×30 m数据集精度高于已有的典型数据集。(2) 2020年,中国超过64%的县城建成区面积在10 km2以下,面积超过20 km2的县城主要集中在黄淮海平原、长三角、海峡西岸以及湘、赣、川的省会都市圈。2010—2020年县城建成区扩张较快的县域主要集中在中西部省份,且呈现出在西南地区空间集聚的特征。(3) 2010—2020年近60%县域的县城建设集中度增加,县城建设集中度较高的县域集中在中西部地区。总体上,地形起伏度越大,县域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县城建设集中程度也越高,且随着时间变化集中趋势不断增强。研究认为,应当加强对县城建设用地的动态监测,提高建成区土地的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做大做强县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城...  相似文献   
579.
耿晓蒙 《测绘学报》2023,(11):2010-2010
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具有分辨率高、不受天气影响等优势,为近岸船舶和海水养殖的准确检测提供了持续观测数据。但是近岸陆地和海洋背景复杂,SAR影像中经常存在易与船舶目标混淆的虚警目标,如近岸陆地背景中的建筑物、港口人工设施、堤坝、跨海桥梁,以及海洋场景中的灯塔、小岛、礁石(岩石)和方位向模糊引起的“鬼影”。近岸复杂潮汐和地形引起养殖区水位动态波动较大,  相似文献   
580.
昌黎黄金海岸沙丘动态变化及动因解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多年实地观测数据,并结合多期遥感影像解译结果.系统分析了昌黎黄金海岸沙丘典犁地段的动态变化特征及其动因,结果表明:在盛行风作用下,受物源减少、植被固定和人为扰动等诸多因素影响.沿岸沙丘在整体向陆移动的背景下,移动距离由小到大依次为沙丘中段,北段、南段;沙丘迁移速度渐缓,由3.04 m/a减小到2.07 m/a;沙丘高度逐年降低,除个别年份高度呈现正增长外,其他年份均为负增长;沙丘向海坡坡度、背海坡坡度均减小,向海坡坡度变化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