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58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129篇
海洋学   5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3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微生物修复石油污染地下水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修复陕北黄土区石油污染地下水,采用优化土著微生物菌群的生物技术,进行了地下水中石油的降解与修复实验研究。在实验装置内加入了1.5%的优化菌群制剂,优化出的菌群初步鉴定主要有:假单胞菌属、微球菌属、放线菌属、真菌类的青霉属和曲霉属等。实验结果显示,在实验装置中人为添加石油含量为182.5 mg/l、862.5 mg/l、1695.0 mg/l时,经过28~37 d的微生物修复,地下水中石油的降解率为27.47%~92.46%,而无菌对照中的石油含量变化在5%以内,说明在无菌条件下地下水中石油降解缓慢。该实验过程验证了微生物修复技术在地下水石油污染修复中的有效性,探索了应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2.
通过在河套平原五原地区建立典型剖面,对从剖面上采集的水样进行测试分析,结合地质环境特征,得出五原剖面上各地质、地貌单元条件下砷在浅层地下水的赋存形态。应用美国地质调查局专业水文地球化学软件Phreeqc进行水文地球化学模拟,对五原地区地下水Fe-As-H2O体系中砷的吸附释放趋势进行讨论,得出五原剖面上扇前洼地砷酸盐主要表现为从羟基铁上解离释放出来;而黄河冲湖积平原地下水中As主要表现为在水中解离。黄河冲湖积平原地下水中Fe(OH)3对砷释放的抑制力远远高于扇前洼地。  相似文献   
103.
河北平原地下水NO3^-污染的原位微生态修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地下水NO3^-污染为例,利用优选的菌群刺剂和少量营养碳源,在河北平原进行了NO3^-污染地下水的原位微生态修复试验.试验结果显示,地下水NO3^-含量在58~72.66mg/L时,经4.5~10天的修复试验,地下水中NO3^-含量降低至7.38~0.85mg/L,去除率达到86.5%~98.8%,去除效果较好,持续时间长.该方法为修复治理大面积地下水NO3^--N污染提供了可行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04.
依据相关凋查和基础背景资料,文章对石家庄市地下水源地保护区的堆放垃圾及其污染现状进行了简要分析,揭示山在此区域堆放垃圾已对地下水产生了明显污染。针对此污染,探讨性地提出了依据地质环境条件,将区内山前、滹沱河现代河床与河漫滩及古河漫滩、滹沱河河漫滩及占河漫滩以北、滹沱河河漫滩及古河漫滩以南等地带进行区别防治,并对已污染地区施以不同方法治理的对策与认识。从而为石家庄市的绿色生态和优美家园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5.
电解浓缩-液闪仪计数法分析天然水中氚含量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张向阳 《岩矿测试》2005,24(2):109-111
文章对在电解浓缩液闪计数法分析天然水中氚含量的复杂分析系统中,蒸馏、称重、电解、计数等每一过程中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106.
地质微生物地球化学作用的意义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概要论述了地质微生物学、地下水微生态学、微生物地球化学作用的基本概念、研究内容、研究现状、科学意义、关键问题、发展前景和在地下水环境保护中的作用。该研究领域不仅拓宽了整个地质科学的研究范畴,而且推动了地质科学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相似文献   
107.
该文分析矿业开发造成的地表土地资源破坏及其类型特征,阐述各种土地类型合理利用方向,总结出单一和复合两类7种模式。提出今后土地质量演化和"土壤资源库"是地表被破坏土地资源利用的关键问题和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08.
刘平贵  李雪菊 《地下水》2001,23(1):39-42
从区域地质环境的角度论述了黄土高原河谷阶地的成因类型 ,分析了河谷冲积层潜水的水文地质环境 ,指出河谷冲积层潜水在严重缺水的黄土高原所具有的供水意义 ,认为以河谷区为轴线发展黄土高原的优势经济农业是该区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9.
宁晋泊沉积剖面碳酸盐含量及其古气候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华北平原宁晋泊地区南王庄剖面的14C测年和碳酸盐环境指标分析,表明宁晋泊地区28ka以来的古气候变化可分为9个阶段1.大约28000~25000aBP(12.90、11.25m),气候温暖偏湿.2.大约25000~22700aBP(11.25~9.70m),气温较低,抑制蒸发,晚期温度略有回升,碳酸盐含量有增加趋势.3.大约22700~17200aBP(9.70~8.05m),抱粉组合反映气温寒冷,碳酸盐含量较低,相对湿度较大,晚期有变干的趋势.4.大约17200~10600aBP(8.05~5.60m),气候非常干旱,湖泊水体大量蒸发,湖面收缩,产生了大量碳酸盐沉淀.5.大约10600~2600aBP(5.60~4.00m),孢粉组合反映早期偏凉,后期气候温暖,降水充沛,流域生物繁盛,有机质富集.6,大约2600~2270aBP(4.00~3.67m),气候不稳定,变化频繁的特点.7.大约2270~850aBP(3.67~0.60m),碳酸盐含量平均12.55%,变化较大,显示了当时湖泊环境不太稳定.8.大约850~220aBP(0.60~0m),是剖面的最顶部,碳酸盐含量低可能是受土壤形成过程中淋滤作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0.
本文通过研究古潜山地下水化学的基本特征及其在时空上的分布规律,结合地质构造史,提出了古潜山地下水在时间上经历了6个水文地质期的演化,在空间上受控于盆地外围燕山、鲁西山区大气降水的输入补给,并发展成为具有渗入起源的溶滤水。并从时空上论证了现代水化学场是以稀释淡化、反向变质为主,并辅以浓缩盐化、正向变质两种格局形成演化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