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71篇
测绘学   3篇
地球物理   77篇
地质学   135篇
海洋学   7篇
综合类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本文介绍了2019年4月7日北京海淀M2.9及4月14日北京怀柔M3.0地震的基本参数速报情况,并利用区域台网波形数据,采用全波形反演方法ISOLA获得了这两次地震的最佳双力偶解。反演结果显示:M2.9地震的节面Ⅰ走向29°,倾角70°,滑动角?149°,节面Ⅱ走向288°,倾角61°,滑动角?22°;矩心深度14 km,矩震级MW=3.4。M3.0地震的节面Ⅰ走向93°,倾角84°,滑动角?30°,节面Ⅱ走向186°,倾角60°,滑动角173°;矩心深度16 km,矩震级MW=3.4。震源机制反演结果表明,两次地震均为走滑型为主的地震,其与震源区域附近历史地震震源机制解具有相同性质。   相似文献   
172.
文章利用天然地震的PS转换波研究了北部湾陆缘地区的地壳结构特征.PS转换波测量表明:本区地壳内部存在4个明显的转换界面:PSC、PSG、PSM、PSM1,分别代表上地壳、中地壳底界以及Moho面(下地壳底界)和上地幔顶部的第一转换面.计算结果表明,本区上地壳厚约12 km,中地壳厚约9 km,下地壳厚约11 km,Moho面深约32 km.地壳厚度(或Moho面深度)由海向陆变厚(或变深),由内陆的灵山到海陆交界处的北海、合浦,Moho面深度(或地壳厚度)由34 km变为30 km左右.PS转换波测深结果还表明,本区内NE向钦防-灵山断裂、合浦-博白断裂以及NW向小董-合浦断裂向深部延至中地壳,属壳断裂性质.北部湾陆缘地壳性质上仍为陆壳,由陆向洋明显减薄,北部湾盆地发育于这一减薄陆壳的前缘,是由地壳进一步伸展减薄所形成的.  相似文献   
173.
东昆仑大地震的深部构造背景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本文以深地震测深剖面资料揭示的地壳结构形态为切入点 ,探讨东昆仑 8.1级大地震的深部构造背景。沱沱河—小柴旦长 5 0 0km的剖面范围内发现两处大的莫霍面错断 ,分别位于东昆仑 柴达木结合带之下和金沙江断裂之下。青藏高原北部的地壳厚度 6 1~ 75km :莫霍面具有一致南倾 ,逐步加深的产状及弱反射性特征 ;下地壳明显增厚 ,但速度未见明显降低 ;上地壳发育逆冲、走滑断裂 ;地壳中部存在低速层。北邻的柴达木盆地地壳相对刚性 ,厚 5 2± 2km。东昆仑及邻区的壳幔结构有利于强地震孕育。在印度板块向北推挤和柴达木地块的向南插入的区域挤压应力场中 ,青藏高原北部较弱的下地壳缩短增厚 ,变形过程中的蠕滑引起地壳浅部的应力放大。但NE向主压应力的作用不是大地震形成的唯一要素 ,与青藏高原北部各地体侧向运动有关。侧向运动速率和幅度的差异使应力在各地体的边界断裂积累并使其复活。而低速层对形成孕育大地震需要的“立交桥式”的局部应力环境是必不可少的条件。  相似文献   
174.
路鹏  苗良田  李志雄  莫纪宏  陈华静  王松 《地震》2007,27(3):125-130
为了解我国科学数据共享现状, 规范科学数据汇交、 共享、 管理, 笔者开展了科学数据共享现状调查。 在基本情况调查的基础上, 对我国科学数据资源现状、 科学数据共享机制、 制约科学数据共享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初步分析, 指出了在我国实施科学数据共享应强化的基础工作。  相似文献   
175.
南水北调引水工程实施后,对北京市的供水面积达700km^2。供水范围内的水位将会有不同程度的上升,10年后北京市地下水资源储存量将增加16.8×10^8m^3,缓解北京水资源短缺的现状。同时,不可避免地改变目前的地质环境状态:地面沉降灾害将减缓;地下水总硬度将会降低等;改变建筑物抗浮能力,造成已有地下建筑物的设防水位和防渗水位的变化、地下室可能出现渗漏问题;砂土液化的范围将扩大;供水区域内非正规固体废弃物填埋、堆放场的固体废弃物受到地下水不同程度的浸泡,产生大量的垃圾浸出液,浸出液中污染物进入地下含水层后,势必对附近的地下水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污染等环境地质问题。  相似文献   
176.
郝国强 《矿产与地质》2009,23(3):238-242
文章通过对内蒙古翁牛特旗二把伙银多金属矿区地质特征综合分析,认为矿区成矿作用类型为与火山穹窿构造形成有关的隐爆角砾岩成矿,成矿作用受断裂构造和火山机构双重控制;从浅表至深部,矿床类型依次为浅成低温热液型、裂隙充填隐爆角砾岩型和斑岩型(隐爆角砾岩筒型)。为二把伙银多金属矿区深部找矿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7.
1992兰德斯地震震源处应力量值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盛书中  万永革 《地震学报》2011,33(4):420-430
给出了根据地震前后应力轴偏转、地震应力降和地震前后相对主应力大小,计算震源处应力量值的方法.并将该方法运用于兰德斯地震的霍姆斯特德谷断层段,获得了该子断层10 km深度处震前最大、中间和最小主应力的量值分别为271,266 MPa和259 MPa;震前断层面上的正应力和剪切应力分别为265MPa和6.2 MPa;震后断...  相似文献   
178.
2010年玉树Ms7.1地震前后大气物理化学遥感信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高分辨率卫星遥感数据反演了地表温度、水汽、CO总量和CH4体积分数的时空变化,讨论了这种变化与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Ms 7.1地震以及地震断裂带的关系.利用MODIS LIB数据反演的玉树地震前后的温度数据表明,在主震前亮温和地表温度出现高值,高值异常高于震前几年的同期平均温度并沿NW向断裂带分布;这与测量...  相似文献   
179.
我国地质灾害种类多、分布广、危害大、形势严峻。本文通过分析地质灾害治理中的外部性、产权及其治理机制,指出至少有天灾、历史遗留欠账、治理主体难以明确的共三类地质灾害的治理是需要国家财政负担。本文提出,针对这三个类型的地质灾害治理,通过对地质灾害发生地的土地、矿产和地质资源创建产权,并与地质灾害治理捆绑出让,获得地质灾害的长效治理,最后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80.
玉树Ms7.1级地震甘达村段构造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地震对断层带气体逸出的影响和震后气体地球化学特征随时间的变化,以及地震动力学特征,利用土壤气地球化学方法,于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Ms7.1级地震断层甘达村段测量地表破裂特征和震后断层气氡和汞浓度,发现断层带土壤的气氡和汞浓度的平均值分别为9246 Bq/m3和4.2 ng/m3。破裂带中Rn浓度变化幅度大,而Hg的浓度变化较小。断层主滑面附近Rn浓度相对降低,为地表破裂后断层气逃逸所致。泉水气氡观测发现,震前氡浓度增高,表明地震断层活动性增强。因此巴颜喀拉地块向东不均匀挤压,使深部气体沿地震断裂逃逸至地表,这也是造成断层带气氡、汞浓度的增高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