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3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40篇
测绘学   31篇
大气科学   16篇
地球物理   65篇
地质学   125篇
海洋学   20篇
综合类   14篇
自然地理   1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11.
郭少丰  汤中立  罗照华  赵文浩 《地质通报》2009,28(10):1458-1464
冀东地区是一个金矿聚集区,但与国内外的矿集区相比,冀东地区却“只见星星不见月亮或少见月亮”,这可能是因为某些具有地区性特征的找矿标志尚未被人们所认识。本次工作采用SHRIMP锆石U-Pb法测得唐杖子金矿的花岗斑岩株的形成年龄为173Ma±2Ma,牛心山红色花岗岩的年龄为173Ma±2Ma,与峪耳崖岩体红色花岗岩的年龄174Ma±3Ma相吻合,同属中生代燕山早中期,应是同一岩浆活动的产物。如果金矿与该岩浆活动有关,那么这3个矿床就具有成因上的联系,即它们(也许包括更多的矿点)可能由一个热中心分异矿化形成,后经多次地壳活动形成目前的格局。  相似文献   
112.
基于WebMGIS的矿山安全实时监测集成系统及其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矿山安全实时监测对矿山安全与防灾减灾具有重要的意义。该文在分析当前国内矿山GIS(MGIS)、矿山安全监测系统(MSMS)研究与应用现状的基础上,指出MGIS与MSMS在企业网上进行集成的必要,提出了统一的时空框架下系统集成后的功能和总体结构,论述系统集成中的开发方法选择、时空数据组织、空间数据接口、数据库访问方法及页面更新等问题,最后对该系统在开滦林南仓的成功应用作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13.
基于D-InSAR的煤矿区开采沉陷遥感监测技术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该文在综合分析国内外开采沉陷监测技术现状、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SAR)和差分干涉测量(D-In SAR)技术发展及其在地表沉陷监测中应用成果的基础上,分析了D-InSAR技术在煤矿开采沉陷变形监测中的特点与技术优势。指出:应用D-InSAR进行煤矿区开采沉陷监测的具体目标是矿区地表沉降演变过程分析、采区地表沉陷动态监测与分析和矿区DEM数据更新;亟须研究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有:源数据获取与选择、数据处理方法、地面配合措施、精度与可靠性评价、多源信息集成分析等。D-InSAR为煤矿区地表时空演变过程研究和开采沉陷实时动态监测提供了新的技术方法;作为"数字矿山"的重要内容,D-InSAR可以有效地指导矿区生产、整体规划与长远发展,并为矿区可持续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14.
目的:探讨CT平扫测量心外膜及心周脂肪体积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关系。方法:选取开滦集团高管健康查体职工475例,均接受胸部CT平扫检查,测量相应心外膜及心周脂肪体积。根据颈动脉彩超结果将其分为有斑块组165例和无斑块组310例,并进一步以BMI (kg/m2)“24”、“28”分别作为超重、肥胖的界限,将其分为正常体重组129例、超重组258例和肥胖组88例。分别研究正常体重组、超重组和肥胖组中有无颈动脉斑块者的心外膜及心周脂肪体积的相关性。结果:正常体重组有颈动脉斑块者45例,无斑块者84例;超重组有斑块者86例,无斑块者172例;肥胖组有颈动脉斑块者34例,无斑块者54例,3组中有颈动脉斑块的心外膜及心周脂肪体积均大于无颈动脉斑块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外膜及心周脂肪体积随着肥胖程度的增加而增加,排除BMI因素,心外膜及心周脂肪体积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具有较强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5.
地震资料的有效信号反射弱,且易受多次波的影响,不可避免地存在随机噪声干扰。提出一种基于神经网络改进小波的地震数据随机噪声去除方法,采用神经网络模型,识别出随机噪声信号,对该信号进行小波包分解,获取多类别随机噪声信号,采用级联BP神经网络模型提取出多类别随机噪声信号,实现地震数据的随机信号压制。实验结果显示,这种改进小波方法对地震数据随机噪声信号的去噪效果较好,在复杂沉积地质结构被探测介质的地震数据随机噪声压制方面具有较强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16.
利用沈家台LN-3A型数字化水位仪观测资料,采用功率谱密度估计的方法,检测到了2011年3月11日日本M_w9.0级大地震激发的_0S_2~_0S_(76)基频球型自由振荡和5个谐频球型自由振荡_1S_3、_1S_6、_2S_(12)、_7S_(10)、_1S_(38),并与地球初步参考模型(PREM)的理论自由振荡频率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实际观测振荡频率与PREM模型预测的振荡频率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117.
118.
曹瑞明  郭香敏  崔伟  刘春来  杨立群  丁枫 《地质论评》2024,70(3):2024030001-2024030001
司家营条带状含铁建造(Banded iron formation,BIF)型铁矿床是冀东地区规模最大的铁矿床,前人对其进行了大量的年代学、岩石学和元素地球化学工作,但目前尚未对其进行Fe同位素研究。本文通过Fe同位素和主微量、稀土元素相结合的方法对司家营BIF的成矿物质来源和形成背景提出了有效制约,同时对司家营BIF的锆石U- Pb年龄数据进行补充。锆石U- Pb年代学显示,司家营BIF形成于2537~2531Ma。地球化学数据显示司家营BIF矿石主要由TFe2O3和SiO2组成,具有较低的Al2O3和TiO2含量,富集Fe重同位素(δ56Fe=0.341‰~0.525‰);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呈现轻稀土亏损、重稀土富集的特征,具有明显的Eu、Y、La正异常,Y/Ho比率较高(Y/Ho=34.96~45.84)。这些特征表明司家营BIF是基本无碎屑物质参与的化学沉积岩,稀土元素来源于高温热液和海水的混合溶液,铁质来源于海相热液流体。司家营BIF缺乏真正的Ce负异常和Fe同位素组成均为正值指示其形成于缺氧环境。综合对比世界上其他地区太古宙BIF的Fe同位素特征,本文认为新太古代时期地球海洋含氧量逐步上升,此时海洋总体属于缺氧环境,但部分地区氧气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119.
针对唐山市区地质环境研究的现状,选用G IS组件(M apOb jects)结合可视化编程工具VB研发了地质数据管理平台。在所建立的地质数据管理平台上利用模糊数学评价方法,选择地质构造、地层岩性、第4系厚度、地下水、岩溶地面塌陷和采煤地面塌陷作为评价因子,建立了唐山市区环境地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编程实现了唐山市区环境地质评价分区,为城市规划和工程建设提供了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20.
多地震作用下密肋复合墙体抗剪承载力与可靠性指标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文着重对典型墙体多遇地震作用下的承载力可靠指标进行了验算,并对影响墙体抗剪能力的各种因素进行了显著性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