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2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39篇
测绘学   120篇
大气科学   40篇
地球物理   32篇
地质学   72篇
海洋学   13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51篇
自然地理   844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41篇
  2021年   61篇
  2020年   42篇
  2019年   46篇
  2018年   63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45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58篇
  2013年   48篇
  2012年   56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57篇
  2007年   50篇
  2006年   51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冉钊  高建华  杨捷  李晨阳 《地理学报》2023,(6):1573-1590
探索新兴资源要素在地理空间上的新表现对于制定和优化国家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构建地理本性视角下资源集聚与演化的理论基础框架,综合运用空间分析和因素探测方法,对中国商业健身资源集聚的格局演化及其形成机理开展研究。结果表明:(1)中国商业健身资源的空间集聚格局呈现出两方面的显著特征,一是以京广铁路和长江黄金水道为骨干的“十”字型廊道的空间形态与演化趋势,区域中心城市在此格局中扮演重要角色,京广沿线城市经济发展和长江经济带则发挥着重要支撑作用;二是中国城市群地区是商业健身资源空间集聚的主体区域,其中沿海地区城市群起着主导作用,尤其在山东半岛和长三角城市群表现出空间连片发展的态势。(2)中国商业健身资源冷热点格局呈显著的阶梯状分布特征,自东向西由热点区、次热点区逐步演替为次冷点区、冷点区,其中空间热点区域经历了由环渤海、长三角地区向华北、华中和华东地区扩张演化的过程,东北和西北地区的次热点区具有跨越“胡焕庸线”并向西发展的态势,次冷点和冷点区域整体变化相对稳定,局部变化主要表现为广西东部和广东西部地区由冷点区演变为次冷点区。(3)中国商业健身资源的集聚演化是三大地理本性要素交互耦合作用下的...  相似文献   
72.
水资源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刚性约束,识别流域水资源利用变化驱动因素具有重要意义。首先从结构视角测度黄河流域水足迹变化,进而基于Tapio脱钩模型与Kaya-LMDI分解模型,解析水足迹与经济增长脱钩状态,并从技术效应、结构效应、规模效应、禀赋效应、城市化效应和人口效应识别水资源利用变化驱动因素。研究发现:(1)黄河流域水足迹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农业水足迹占比高达85%,用水结构与产业结构倒挂问题突出。(2)黄河流域上下游水资源量与水足迹空间分布不匹配,中下游面临更严重水资源约束。(3)水足迹与经济增长关系主要表现为弱脱钩,但2015—2019年各省区开始向强脱钩转变。(4)规模效应、城市化效应和人口效应对水足迹变化起拉动作用,技术效应、结构效应和禀赋效应对水足迹变化起抑制作用,但仍有提升潜力,各省区影响因素存在一定差异。为此,需要强化水资源利用技术研发与推广,推动农业集约式发展,提升农业用水效率,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和新型城镇化建设,缓解水资源约束困境,推动黄河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73.
李小建 《地理科学》2023,(5):816-827
基于理论著作和其他文献,分析经济地理学家提出并具有较大影响的政治经济地理、制度经济地理学、演化经济地理学和关系经济地理学四大学派的特点和交叉,认为:政治经济地理与制度经济地理学在制度研究上有交叉;政治经济地理与演化经济地理学都重视“过程”或“演化”研究;政治经济地理与关系经济地理学在人与组织关系上有共同之处;关系经济地理学与演化经济地理学共同注重路径依赖;演化经济地理学强调制度与经济演化的关系,关系经济地理学关注制度与经济互动的关系,它们与制度经济地理学形成交错。各学派的核心特征为:政治经济地理聚焦政治经济(生产关系)的地理过程,制度经济地理学研究特定地域制度塑造或制约经济行为及经济结果,演化经济地理学关注企业等经济主体的空间演化,关系经济地理学注重形成经济景观的各相关因素的关联作用。这些学派弥补了经济地理学规范分析的一些不足,同时在普遍规律研究上有明显缺陷。中国经济地理学理论建设在鼓励学术观点争鸣的同时,应注意兼顾现象的特殊性和理论的一般性。  相似文献   
74.
以武汉市主城区为例,运用大气校正法反演地表温度,基于步行指数计算步行性,通过空间叠加识别出高步行-高热类(预警空间)、高步行-低热类(友好空间)、低步行-高热类和低步行-低热类4类空间,并基于脆弱人群视角探究城市的健康公平性。结果表明:预警空间占全域12.53%,呈大小落石状分布于城市中心区,友好空间占全域1.13%,零星散落于预警空间内。研究区内32.50%的常住人口生活在预警空间,33.11%的儿童和40.01%的老年人生活在高步行性和高热环境暴露风险的空间中,预警空间对老年人表现出明显的倾向性,老年人健康风险较高。此外,儿童相对于老年人更多生活在低步行性空间,老年人相对于儿童面临更高的热环境暴露风险。  相似文献   
75.
专业村的形成是一村多数农户不断参与专业项目的过程,农户行为方式不同,对专业村的形成速度、产业分工及经济效益的影响不同。运用2011年河南省柘城县史老八杨木加工专业村的调查数据,对农户行为与专业村的形成速度、产业分工及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究。发现:1农户的信息、资金、技术等生产条件的获取方式,深刻影响其参与专业项目的时间,进而影响着专业村的形成速度;2农户的社会交往行为对其参与产业分工的类型影响深刻,进而影响着专业村的产业结构。3农户生产资金的获取方式、与专业协会的联系频度对专业村经济效益的影响深刻。该研究结果的实践引申,专业村、农业产业区的建设,需政府的引导与支持,但更需因地制宜,结合农户行为特征进行。  相似文献   
76.
按照系统性、层次性、可操作性等原则,从城市旅游现状竞争力、旅游潜力、旅游环境支持3个方面构建城市旅游竞争力评价指标模型。以中原经济区30个省辖市为研究对象,采用SPSS 19.0中的因子分析法定量评价城市旅游竞争力。依据城市旅游竞争力综合得分将中原经济区30个城市划分为强旅游竞争力城市、较强旅游竞争力城市、较弱旅游竞争力城市、弱旅游竞争力城市4个等级,对不同等级的旅游竞争力城市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77.
探讨制度变革对农田生产活动的影响可加深对中国农地制度变迁的理解,丰富和发展农业区位理论。通过实地调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某团三连农业生产管理体制的变革对农田生产活动的影响,首先,运用空间分析、统计分析等方法对比了制度变革前后农田生产活动的变化特征:制度变革后种植结构趋于多样化,棉花种植面积迅速降低,其他作物种植面积快速增加;多数农田(64.8%)投入减少;绝大部分农田(94.3%)生产效率提高。其次,运用相关分析、回归分析法,剖析了形成此现象的原因:①越倾向于认为体制因素是阻碍连队经济发展的职工,其作物种植种类越多;②制度变革后,生活费用增加的农户愿意增加农田投入,并通过调整生产要素投入结构来降低农田总投入成本;③制度变革后,生产资料的效用增强。结论:以农业生产的最小组织单元为研究对象,选取制度变革前后农业生产数据,测度新的政策方针对农户的影响,将更能真实地反映新制度的效应。  相似文献   
78.
河南省委、省政府在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中明确提出:统筹推进大中小城市、中心镇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加快构建符合中原实际的五级城镇体系,走城乡统筹、社会和谐、生态宜居的新型城镇化道路。河南省作为中原经济区的主要组成部分,其城镇体系的等级层次结构建设对整个经济区的新型城镇化进程至关重要。基于此,首先,从城镇体系等级层次结构的概念内涵出发,选用"城镇中心性强度"综合指标,通过主成分分析法计算河南省18个省辖市和108个县城、县级市的城镇中心性强度;其次,根据评价结果将河南省126个城镇划分为6个等级层次;最后,基于综合评价结果,结合河南省城镇体系中城市、城市群的发展态势,提出现代城镇体系等级层次结构的组织方案和调控策略。  相似文献   
79.
以黄河下游典型农区封丘县为研究区,调查比较了农业景观中半自然生境(包括人工林、树篱和沟渠)与农田生境中植物和地表节肢动物的物种多样性,并应用广义线性模型(GLM)从不同的空间尺度分析半自然生境和农田中的物种多样性与景观变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①林地植物多样性最高,且以人工林和沟渠中的植物物种相似度最高;各半自然生境中地表节肢动物的多度和物种丰富度明显高于农田,且以人工林和树篱间地表节肢动物的相似度最高.②在250 m景观范围内的景观变量能更好地解释植物多样性和地表节肢动物多样性,而树篱和沟渠在400 m景观范围上地表节肢动物的尺度效应最显著.③在250 m尺度上植物多样性与景观变量的拟合方面,在人工林和树篱生境中,散布与并列指数(IJI)和植物丰富度呈显著负相关;人工林中IJI和周长面积比(PA-RAMD)对植物香农多样性指数呈负相关;在树篱中,边缘密度(ED)、聚集度指数(AI)与植物香农多样性指数负相关显著,欧几里得最近距离(ENN_MN)与均匀度指数正相关;在沟渠中,ED、AI与植物丰富度显著负相关.④地表节肢动物与景观变量的拟合显示,在250 m景观范围上,人工林生境主要体现在多度与香农多样性指数(SHDI)和土地利用丰富度的负相关,而农田中则是多度与SHDI呈显著负相关,与ED、PARA_ MD、AI和土地利用丰富度(LUR)呈显著正相关;在400m景观范围上,树篱中,IJI与地表节肢动物的多度和丰富度呈显著正相关;沟渠生境中,只有多度与IJI和土地利用丰富度显著负相关,与SHDI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80.
生于芬兰的阿尔瓦·阿尔托(1898年~1976年)(图1)[1]是现代设计的重要奠基人之一,他与格罗皮乌斯、赖特、柯布西耶、密斯齐名,是现代建筑学的先驱,同时也是现代灯具设计、家具设计、室内设计、工业产品设计、城市规划领域的代表人物之一。阿尔瓦·阿尔托终生倡导人性化建筑,主张一切从使用者角度出发,他把芬兰的建筑传统结合到现代欧洲建筑中,形成了既有浪漫主义特征又有地方特色的设计风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