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5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49篇
测绘学   17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137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103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0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91.
本文统计了豫西熊耳山地区53个金矿床(点),编绘了熊耳山地区金矿床分布图。系统的野外矿床地质观察以及熊耳山地区矿床分布图都显示,该区金矿的主要控矿要素为太华群变质结晶基底、北西向和北东向断裂构造,以及燕山期酸性侵入岩。太华群处于熊耳山核部,南北两侧以不整合接触带分别与熊耳群及新生代地层相拆离。矿集区45%的金矿床分布于太华群内,从鲁山、熊耳山到小秦岭.金矿化程度增强,而太华群中的金丰度依次降底,显示太华群提供了部分成矿物质。近东西向马超营断裂为熊耳山地区一级构造单元,其北侧发育一系列北东向次级断层。区内金矿床主要分布于马超营断裂以北,明显沿北东向断层成带分布,且矿床的控矿构造也呈北东向,暗示了北东向断层的控矿特征。研究区内发育有花山、五丈山、合峪、太山庙等大花岗岩体和大量石英斑岩脉和花岗斑岩岩脉。花山岩体和五丈山岩体与地层外接触带是控制金矿床产出重要区域,36%的金矿床产出于岩体附近或角砾岩体内,小型岩脉则广泛发育于各金矿床内。本区1:20万区域化探金含量存在七个异常区,分别与该区金矿床集中分布区相吻合。  相似文献   
92.
通过对苇沙河金矿床地质特征、成矿条件研究,认为苇沙河金矿床产于早元古代集安群荒岔沟组变质火山岩及中元古代老岭群板房沟组浅变质碎屑岩中,区内发育石英闪长岩,矿化受NE向断裂带控制。矿体形态为脉状、似层状及透镜状,矿体厚度及品位变化较大。金矿围岩蚀变发育,包括硅化、黄铁矿化、褐铁矿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金矿(化)带的形成与闪长岩体有密切关系。中酸性岩浆活动与断裂构造是矿床形成的关键因素。地质特征表明,板房沟金矿为叠加改造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93.
经过对小秦岭-熊耳山地区金矿床矿石矿物标型特征的分析研究,总结出如下规律:1)黄铁矿晶形随成矿阶段而变化,成矿早期和晚期,黄铁矿常常呈立方体,成矿中期以五角十二面体及其聚晶为主;2)贵金属矿物的标型:石英脉型金矿以自然金为主,蚀变岩型金矿则以银金矿为主;在同一成因类型的矿床中,成矿早期见少量自然金,成矿中期在石英-黄铁矿阶段自然金大量出现,而多金属硫化物阶段,银金矿逐渐增多;成矿晚期,仅有少量自然金;3)金的成色:小秦岭地区以自然金为主,且成色较高,平均在844~937之间;而熊耳山地区由于出现银金矿或碲化物导致金成色相对偏低,平均813~914.形成温度高者金成色亦高,反之则低;另外,金的成色随着成矿作用早晚而变化,石英脉型金矿从早到晚,其成色有968~940~870变化,蚀变岩型则由929~942.7向876.7~899变化.总而言之,金矿物的标型反映的是其形成的物化环境、成矿条件、矿物的空间分布规律等,在进一步找矿中可以作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4.
李肖龙 《地质与勘探》2020,56(2):253-264
位于豫西熊耳山地区的北岭金矿是一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床,其金矿化严格受断裂构造控制。本文在详细的矿床地质特征研究基础上,采集主成矿阶段的矿石并挑选其中的黄铁矿进行铅和硫同位素研究。结果表明,黄铁矿的~(208)Pb/~(204)Pb值为36. 789~37. 861,平均值为37. 455;~(207)Pb/~(204)Pb值为15. 383~15. 505,平均值为15. 444;~(206)Pb/~(204)Pb值为16. 373~17. 294,平均值为16. 939。矿石铅μ值为9. 36~9. 43,平均值为9. 38; Th/U值为4. 04~4. 17,平均值为4. 09。矿石铅主要来源于地幔,有壳源物质的混染。黄铁矿的δ34S为-9. 6‰~-16. 6‰,平均为-14. 85‰,表明随着成矿过程的进行,硫同位素发生了较强烈的分馏,分馏原因可能是因天水加入到成矿流体中导致氧逸度升高造成的。  相似文献   
95.
采用三维激光扫描仪对防空洞进行测量的目的是实现防空洞的3D立体化表达,把防空洞的空间位置、四至、走向等直观精确地表现出来,从而提高防空洞空间体积计算的精度,并在很大程度上提高非专业管理人员对防空洞的管理能力.采用天宝SX10三维激光扫描仪对现场进行导线布设、三维扫描等,获得了高精度防空洞点云数据,并对点云数据进行精度验...  相似文献   
96.
文章在简述驻马店市区地下水环境背景的基础上 ,重点论述了该市地下水开采现状及无序开采后引发的环境地质问题。由此建议该市要调整供水结构 ,积极引进客水 ,封闭市区中深层开采井 ,限制污水排放 ,节约用水 ,加强地下水环境的动态监控 ,以保护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97.
确山县大金山含钾岩石矿床位于华北地台南缘东端 ,属沉积—变质型非金属矿床 ,含钾岩层赋存于中元古界汝阳群中 ,初步探明矿石储量 389 6万t。本文阐述了矿床地质特征、生产钾镁肥的工艺试验及开发利用前景 ,为相关厂家生 (转 )产钾镁肥提供了生产依据  相似文献   
98.
麦饭石能够溶出丰富的微量元素是其最重要的特征之一,也是评价麦饭石质量优劣的标志,所以对麦饭石溶出机理和影响溶出的相关因素进行探讨,很有必要。微量元素以多种形式存在于岩石和矿物之中,其中以副矿物和包裹体内含量最丰。在自然条件下,由于H_2O、CO_2、O_2的作用,矿物发生溶解、水化、氧化和碳酸化,生成新矿物,其中部分微量元素也随之被解析出来。影响麦饭石溶出量的因素有矿物的晶格能、水化能、粒度、温度、浴液的酸碱度、动力条件等。对其本身活化可以大大提高麦饭石中矿物质的溶出量。  相似文献   
99.
宜洛煤田处于河南东秦岭北部山麓逆冲断层带内,已勘探的煤田均位于推覆体之中。本文较为详尽地介绍了该区推覆构造的特征。  相似文献   
100.
熊耳群上覆的云梦山组、高山河组早期属河流、后滨、前滨、河口三角洲及潮间带环境,后期过渡为近滨至远滨环境。古陆在北部和东北部。它们是继承熊耳群裂谷构造环境下的沉积物,以后逐渐转入稳定大陆边缘。长期以来,对熊耳群生成的沉积构造环境有裂谷与岛弧两种不同意见,本文认为,裂谷环境的看法可能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