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测绘学   5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34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86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2 毫秒
51.
南非拥有独特的旅游资源,20世纪90年代以来,政治体制的转变为南非入境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契机。本文运用地理集中指数、旅游产业绝对集中指标、季节性强度指数等定量方法,在南非入境旅游数据资料的基础上,分析了南非入境客源市场的空间结构和南非入境游客旅游心理行为,从而为优化南非入境旅游客源市场未来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2.
中尼口岸作为环喜马拉雅经济合作带的窗口,其贸易和交通发展是中国建设“面向南亚开放大通道”的重要支撑。论文探讨口岸贸易与跨境交通的耦合协调机理,运用评价指标体系法和可达性模型分别评估中尼口岸的贸易可持续发展水平和跨境交通可达性,运用耦合协调模型分析2010—2019年中尼口岸贸易可持续性与跨境交通可达性的耦合协调关系。研究结果表明:① 口岸贸易与跨境交通复合系统是一个具有交互耦合关系的有机整体,口岸贸易与跨境交通高水平同步发展是口岸贸易与跨境交通耦合协调的关键。② 中尼口岸贸易的整体可持续发展水平偏低,贸易流量是中尼口岸贸易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要素;中尼口岸的跨境交通可达性提升缓慢,樟木口岸的跨境运输优势明显。③ 中尼口岸贸易与交通发展的耦合协调整体处于中度失调状态,贸易滞后于交通发展,交通对贸易的促进作用有限。为了推进口岸贸易与跨境交通的耦合协调发展,应当充分发挥中尼口岸的货运职能,大力发展尼泊尔转口贸易,打通南亚大市场。加快建设吉隆口岸跨境经济合作区;远期打造新通道以发挥樟木口岸大宗货物运输功能;利用直升机发展普兰(斜尔瓦)口岸的“神山圣湖”旅游经济,促进口岸贸易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3.
田野调查是地理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然而我国的实施状况却并不乐观。美国中小学地理田野式教学实践经验已经十分丰富,值得借鉴。在查阅了大量资料的基础上,总结出美国中小学田野教学的主要做法和特点是:美国国家地理课程标准强调"做地理",且以访谈和调查为主要方式;美国田野式教学深受学校重视,并已形成成熟的教学模式;美国社会氛围提倡地理田野式教学,各类野外学习项目"百花齐放"。并提出了美国中小学地理田野式教学对我国的启示。转变观念:地理田野式教学并非只是口号;扩宽思路:中学地理田野教学的组织者并非只有教师;增强弹性:中学地理田野教学的教学时间并非只有地理课堂。  相似文献   
54.
通过构建市域(地级市)尺度旅游竞争力评价体系,应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浙江省市域旅游竞争力进行定量评价,得到11个地市旅游竞争力综合指标得分和排名,并根据评价结果对其差异格局形成原因进行深度剖析。结果表明,浙江省市域旅游竞争力水平整体差异较大,表现为区域旅游业发展不平衡,杭州、宁波双核格局明显,温州、绍兴为竞争力较强市,金华、舟山、台州、湖州竞争力较弱,丽水、嘉兴、衢州为弱竞争力市。各地区旅游业发展应避开其竞争力薄弱环节,走差异化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55.
时空综合作为历史与地理学科素养整合的契合点,指向地球表层各种地理事象的尺度关联和过程分析,从而揭示“格物”到“育人”的内在机理,深化跨学科整合育人的价值意蕴。本文梳理并提炼出近三年考查时空综合思维的地理过程类试题特征,通过剖析典型试题,归纳出考查要旨及思维趋向,提出时空综合在史地素养统整培育中的教学路径。  相似文献   
56.
沙丘的粒度组成主要由风况、沙源、沙丘形态与气流之间的相互作用等决定,粒度组成可以反映沙丘的形成过程。对毛乌素沙地20个新月形沙丘及沙丘链,25个抛物线形沙丘的迎风坡脚、丘顶、背风坡脚表层0~5 cm进行了采样,并对其粒度组成进行了分析测试,来探讨其粒度特征。结果表明:(1)相比新月形沙丘,抛物线形沙丘分选性更差,悬移组分更高;抛物线形沙丘迎风坡相比新月形沙丘分选性更差,粗沙含量更高。(2)沙丘的粒度分布模式统计中,新月形沙丘出现最多的是迎风坡最细的类型,占比65%,而抛物线形沙丘则倾向于背风坡最细类型,占比56%。(3)植被、新月形沙丘和抛物线形沙丘相反的形态以及形态与气流的相互作用是导致两种沙丘粒度差异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7.
正一、思维导图概况思维导图(Mind Map),又称心智图,20世纪60年代由英国学者东尼博赞(TONY BUZAN)创造。思维导图是用图解的形式和网状的结构,加上关键词和关键图像,储存、组织和优化信息(通常在纸上)。其中的每个关键词和关键图像都承担特定的记忆,鼓励新的思  相似文献   
58.
21世纪以来的海南省逐步迈入快速城镇化阶段,为了明确城镇化的发展阶段及其主导因素,采用主成分分析、回归分析等定量研究方法,建立包括人口、用地、经济和社会等诸多层面因素的复合指标体系,借助SPSS 19.0软件平台综合研究海南省的城镇化进程,明确城镇化的发展阶段及其主导因素。2000年以来,通过复合指标体系测算的综合影响力对新世纪以来海南省的城镇化影响强度整体上逐渐增加,并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总体表现为减弱、提高、急速增强3个阶段,不同阶段的城镇化主导因子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59.
浙江自然地理环境与采石文化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伟忠 《地理学报》2010,65(9):1099-1110
浙江是石材大省,采石文化源远流长,近年来陆续发现多个古代采石遗迹。浙江采石文化是在浙江特有的地质、地貌、水系、气候等自然地理要素的综合作用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浙江的地质条件是区域采石文化发生和发展的前提条件。“七山一水二分田”的地貌格局对采石文化的产生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山地丘陵本身就是潜在的采石场所,蕴藏着丰富的石材资源,平原中的孤丘、平原与山地丘陵过渡地带以及盆地边缘地带常常分布有采石场,而特殊的河口地貌、漫长曲折的海岸线和数量众多的岛屿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对采石文化产生影响。纵横交错的水系为石材的运输提供了便捷,有利于采石文化的传播,而河流水利工程的建设也会对采石文化产生一定的影响。特殊的沿海气候条件也会对采石文化产生一定的影响。采石文化对自然地理环境会产生一定的反作用,影响并且改变当地的地貌、水文、植被等自然地理环境要素。人类的采石活动对自然地理环境的改变主要是通过采石场景观的形成和石材的使用两条途径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60.
云GIS的内涵与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德根  梁勤欧 《地理科学进展》2012,31(11):1519-1528
云计算将是下一代计算平台,云计算的发展必将带动与计算科学密切相关的地理信息系统学科的发展.本文采用文献分析方法综述了云计算的特征、云GIS内涵、关键技术和科学问题,指出云GIS是利用云基础设施获得大规模计算能力来解决GIS中海量空间数据的分布式存储、处理任务划分、查询检索、互操作和虚拟化等关键性科学问题,提高GIS 数据处理与管理能力,为计算密集型和数据密集型的各类GIS 服务提供高性能处理的技术.其基本内涵是空间数据的云特征,空间数据管理中的云计算特征.同时指出云GIS 将彻底突破GIS 既有的“专业圈子”,实现GIS自身的革命性突破,极大地扩展其市场规模.然后,本文介绍了云GIS平台,指出云GIS发展中的优势与不足;最后,从云GIS模式技术发展趋势、应用需求及教育专业需求3个方面展望了中国云GIS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