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7篇
  免费   56篇
  国内免费   7篇
测绘学   4篇
地球物理   246篇
地质学   16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1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20世纪80年代以来,针对地震孕育期间孕震信息的模糊性,国内开展了多项模糊数学方法在地震预测中的应用研究。应用这些方法可以将多项指标所显示的孕震的模糊信息转化为清晰的地震预测结果。现仅介绍模糊聚类分析和模糊综合评判两种常用方法在地震预测中的应用研究概况及其预测实效。  相似文献   
82.
1996年11月9日长江口以东海域发生MS6.1地震,震前距震中290km的湖州地倾斜台观测到中期异常和短临异常,距震中240km的宁波地倾斜台也观测到短临异常.这里简单介绍了地倾斜异常的演化过程以及地震三要素的预测.震前我们进行了中短期预报,取得较好效果,但没有提交短临预报意见,这主要是由于短临异常出现较晚和台站资料报送不及时所致.  相似文献   
83.
杨钢宇  郭铁栓 《地震学报》1996,18(4):518-522
超声地震模型试验工作,作为工程多波地震勘探的重要手段,已被用于解决复杂的工程质量检测.本文介绍了这一技术在甬江隧道水底基础质量检测中的应用.研究模型的材料取材于施工现场.其实验结果成功地用于现场检测中.   相似文献   
84.
地震宏观前兆异常,如动物行为异常、地下水和温泉变化等的性质,是根据与日本某些大地震有关的大量资料进行了研究的。  相似文献   
85.
86.
我国现行规范谱的超越概率标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建文  刘峥  石树中 《中国地震》2007,23(3):245-250
工程场地的地震安全性评价给出的加速度反应谱在长周期部分一般均低于相应的规范谱。本文用Ⅰ类和Ⅲ类场地的地震动参数衰减规律,讨论加速度反应谱与不同周期规范谱值对应的重现期。结果表明,对加速度而言,基本情况是规范反应谱周期越长越保守。当峰值加速度对应的重现期为475年时,对于本文的工程算例,Ⅰ类和Ⅲ类场地的加速度反应谱分别于3.7s和5.2s以后超过重现期5000年。本文认为,对目前使用的衰减规律的可靠性,对一致概率谱与规范谱的关系,对按保守谱设计的工程在长周期地震波作用下的表现以及对速度、位移等在抗震设计中的作用等问题应作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87.
作者在地震观测台站建设的实践基础上,提供一套完整而易于操作的防雷设计和运行解决方法来保护地震观测系统,使通信线路、设备正常运行。  相似文献   
88.
地磁加卸载响应比与地震对应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浙、沪、苏邻近 4个地磁观测点的近十年的资料,及邻近区域10个地震进行了每日Z分量日变幅加卸载响应比随时间变化和响应比月均值的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加卸载响应比阈值P0(Z) 和响应比月均值PM(Z)的大小与地震的震级、震中距及异常出现的早晚并非完全呈线性相关;当响应比值大于某一阈值时,有可能发生一定震级的地震 ;按该方法结果综合分析,截止1998年9月底,未来1年左右的时间内在该研究区域或更大范围(含台湾区域)有可能发生6级左右的地震。该方法可作为分析预报手段参与中短期和短临地震趋势判断的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89.
就地震预测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谈一点看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益兴 《地震学刊》2000,20(2):66-69
对以宾态度对等地震预测这一难题进行了思考。提出了攻克地震预报这一难题,必 地壳运动研究为前提,正确运用数学这个工具,以严格的科学态度对观测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将经验上升为理论,并由此对一些不科学的做法提出了批评。  相似文献   
90.
浙北及邻近地区应力场数值模拟与地震危险区预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构造地质学、地震地质学的考察和观测结果,结合构造单元、地震活动分区和研究区位置确定计算模型的范围,选定一个构造骨架,确定计算模型的边界形状和几何参数。然后参考地震震源机制解结果和新构造运动特征,选定模型边界条件,参考岩石力学实验结果,确定模型的物理参数,最后利用线弹性二维有限元程度计算了各节点位移、各单元应力应变及应变能增量。通过分析应用应场和应变能增量划分出2个地震危险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