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0篇
测绘学   5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49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1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61.
大家知道:我们测绘工作主要分内业和外业两大部分,而外业工作的顺利与否,将直接关系到成果的质量及经济效益。如何提高野外作业效率以及较好地解决作业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这是每个作业员都所希望的。本文主要谈利用伸长脚架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并提出较大胆的设想。  相似文献   
62.
土地是社会发展的基础要土素,近年来沿海发达地区日益增长的土地需求与土地供给的现状产生了很大的矛盾,因此滨海城市往往把滩涂围垦土地视作重要的后备土地资源。目前滩涂围垦土地的获取方式主要分为人工促淤和吹填等方式,沿海地区往往把港口、航道疏浚及河道清淤工程得到的疏浚产物投入围垦区以同时解决这些疏浚物的消纳去向问题。  相似文献   
63.
叶蜡石矿床是一种重要的非金属矿产,主要分布于东南沿海地区侏罗纪—白垩纪的中酸性火山岩地层中,受控于区域大规模断裂和伸展断陷盆地。文章对中国内外叶蜡石矿床的地质和矿产特征进行了综合分析,总结了浙闽地区叶蜡石矿床特征和成因。浙闽地区叶蜡石矿床的赋矿原岩为流纹质火山碎屑岩和凝灰岩等,具有高硅高铝的特点。矿床成因类型主要包括火山热液交代型和火山热液充填型。结合泰顺龟湖、青田周村和山口等典型叶蜡石矿床的实例研究,文章揭示了火山热液交代型叶蜡石矿床普遍发育硅化、叶蜡石化、明矾石化、黄铁矿化的垂直分带特征,中酸性火山岩组分在热液作用下发生交代、分解,使铝有规律的富集成矿;火山热液充填型叶蜡石矿床围岩蚀变分带不明显,从围岩中淋滤、萃取的硅铝组分沿着构造裂隙运移,在有利的空间成矿。因此,笔者认为侏罗纪—白垩纪中酸性火山岩与凝灰岩、区域断裂带和火山岩带、围岩蚀变垂直分带以及陡峭山峰是叶蜡石矿的重要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64.
为了对软弱淤泥土进行加固,使之满足工程建设所需的一定承载力,在试验基地采用固结-固化复合技术对淤泥进行加固研究。试验时,将一定厚度淤泥分为浅层固化加固层和深层固结加固层;浅层(≤1 m)淤泥采用固化技术进行加固,使之形成高强度硬壳层;对于深层(>1 m)淤泥,采用真空预压技术进行加固,以提高深层淤泥的承载力并控制加固土体的后期沉降量。试验结果表明,当固化剂掺量为0.6%~5.0%时,浅层固化淤泥承载力特征值在109~330 kPa;固结-固化复合技术对土体加固效果突出,分层加固土体整体的承载力特征值在89~230 kPa;浅层淤泥经过固化处理后,土体强度较高,对地表荷载起到了明显的扩散作用,有效地减小了地表荷载在下卧层土体中产生的附加应力;多数试验单元浅层固化土的应力扩散角在19.474°~26.303°之间。  相似文献   
65.
丁绵绵  车旭东  饶灿  李晓峰  李伟 《地质学报》2023,97(11):3825-3845
稀有金属铌钽在我国华南存在多时代成矿特征,前人对其最晚成矿期晚白垩世成矿事件报道较少。本文以浙东南的吴小垟铌矿床为研究对象,结合野外调查、岩石学、矿物原位微区分析和同位素年代学等研究,确定矿床铌成矿岩体为细粒黑云母花岗岩,成岩成矿年龄分别为89.2±0.8 Ma和86.5±1.0 Ma,揭示了该区存在晚白垩世花岗岩侵位及其相关铌成矿事件。铌除了以独立矿物的形式赋存在铌铁矿、铌铁金红石、铅烧绿石中,还有部分铌赋存于黑云母中。在岩浆-热液作用下,云母类型发生了从铁云母→黑鳞云母→铁锂云母的变化。铁云母Nb含量最高可达1253×10-6,黑鳞云母-铁锂云母铌含量最高至794×10-6,黑云母极度富铌的特征,指示该花岗岩具有非常好的铌找矿潜力,富铌黑云母可以作为一种铌钽找矿指示性矿物。综合上述矿物学特征,得出吴小垟矿床存在两阶段铌成矿事件:岩浆期原生铌铁矿族矿物、原生富铌黑云母和铌铁金红石的形成;以及后期热液作用下铌从岩浆和原生含铌矿物中迁移出形成次生的含铌氧化物。  相似文献   
66.
鲤溪花岗质杂岩体(下称鲤溪杂岩体)从外至内由微细粒碱长花岗岩、细粒晶洞钾长花岗岩、中粒晶洞钾长花岗岩组成,它们之间为脉动侵入接触关系,可作为一个同源岩浆演化序列建立。本文着重从地质学、岩类学、岩石化学、地球化学等方面论述其特征,探讨其成因类型及所代表的构造环境并涉及其成因机制。结果表明:该杂岩体形成于白垩世早期,是浅成的硅饱和偏碱性碱性花岗岩类;其矿物成分和化学成分基本上为反序演化,属A型花岗岩;其成因机制为双峰式,揭示了浙东南地区在中生代时期处于引张性的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67.
分析了富阳二中滑坡的基本特征和形成机制,通过对滑坡体的稳定性计算结果可知,滑坡体在天然状态下处于极限平衡状态,在饱水情况下稳定性较差,易发生滑动;针对滑坡体的具体情况,提出了合理的加固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68.
钠长石是我省的一个新发现矿种,钠长石产于石英闪长岩体的外接触带九里坪组的流纹质晶屑玻屑凝灰岩层位中,矿体呈似层状产出,其成矿主要受侵入体,地层层位及构造控制,矿床成因类型属岩浆期后热液交代蚀变形层控矿床,成矿时代属燕山晚期。  相似文献   
69.
浙东南地区次生石英岩型红柱石矿床为一种新的矿产类型,本文简要地总结该类矿床的地质特征和矿床特征,探讨了成矿地质条件和矿床成因,认为该类型红柱石矿床是由火山岩经火山热液蚀变形成次生石英岩,然后经热接触变质作用,致使部分铝硅酸盐矿物脱水分解形成红柱石矿床.  相似文献   
70.
笔者系统地收集了区域地质、物化探等相关资料,进行综合分析与研究,结合正在进行的省基金项目发现的新成果,应用成矿系统理论开展成矿地质条件、控矿因素、成矿规律及系统演化的研究,厘定了燕山期火山―岩浆热液成矿系统,划分了二个成矿亚系统,建立了相关的钼多金属矿床成矿系统模式,对下步找矿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