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25篇
测绘学   1篇
地球物理   21篇
地质学   47篇
海洋学   27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39 毫秒
61.
晚第四纪西北太平洋风尘记录与冰期旋回的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西北太平洋两个柱状样沉积学、矿物学与环境磁学的综合分析表明 ,在排除了火山活动干扰后可以直接利用石英丰度、磁化率及非滞后剩磁等替代性标志 ,指示来自东亚大陆的风尘沉积 ,提取有关古大气环流的信息 .通过RC1 0 1 75柱状样的风尘记录与氧同位素曲线对比 ,发现全新世气候最佳期以及末次间冰期是风尘堆积量明显增强时期 ,与早期的认识并不一致 ,显示了海、陆风尘记录与全球冰期旋回之间以及气候与环境系统的内部存在相当复杂的非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62.
对东秦岭地区洛南盆地的上白川、刘湾和丹江上游的二龙山黄土剖面进行了岩石磁学研究。结果表明,大部分黄土和古土壤样品的磁性矿物以磁铁矿和磁赤铁矿为主,古土壤中亚铁磁性矿物的含量比黄土的多,极少数黄土样品以反铁磁性矿物为主。亚铁磁性矿物和反铁磁性矿物的含量随成土作用增强而增加,成土作用形成的细粒亚铁磁性矿物包括超顺磁性和单畴(似单畴)颗粒,但以单畴和(或)似单畴为主。古土壤磁化率增强与这些土壤成因的细粒亚铁磁性矿物含量有关,显示出受气候变化控制的特点。东秦岭地区黄土岩石磁学性质与黄土高原地区的相似,但也存在一定差异,而且三个剖面之间磁化率值整体差别较大。温湿的气候和复杂的山区地形可能是导致这种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63.
根据树轮宽度指标重建了祁连山中部地区过去248a以来上年7月到当年6月降水总量的演变历史,解释方差为41.9%,发现降水有明显的干湿变化。重建序列表现出6个降水较多时期(高于多年平均值),它们是:1767—1781,1802—1814,1839-1859,1885-1915,1941-1955,1979-1991年;同时也存在7个降水较少时期(低于多年平均值),它们是:1755-1766,1782-1801,1815-1838,1860-1884,1916-1940,1956-1978,1992-1998年。与青海省历史记载的自然灾害进行对比,发现该地区或者附近地区历史记载的灾害年份在本文重建的降水量序列中均有所反映,在一定程度上反证了重建序列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64.
近年来,在东秦岭南洛河流域发现了大批旧石器地点,该区域被认为是中国南北方旧石器工业的交汇和过渡地带。但是,早期人类在这一带的活动时间和环境背景尚不清楚。由于第四纪黄土的定年方法相对成熟,旧石器遗址的黄土堆积可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重要证据。对洛南盆地上白川和刘湾两个遗址的黄土剖面进行土壤地层和磁性地层研究以及光释光年龄和磁化率测定结果显示,该地区的黄土堆积可能从110万年前就已经开始,地层有明显的黄土-古土壤旋回,指示了气候和环境在冰期-间冰期时间尺度的变化。黄土地层下部出土的石制品表明,至少在约80万年前后人类就在这一带活动并制作工具。石制品两面加工技术被广泛采用,大量制作精美的手斧和薄刃斧等Acheulian工业类型工具的发现,显示洛南盆地的旧石器工业可能已经突破了"莫氏线(Movius Line)"的框架。  相似文献   
65.
青海共和盆地干热岩经历的热历史过程、热源是了解干热岩地热藏形成亟待解决的难题,不同时期、不同类型的脉体可为其经历的热过程、热源提供证据。经调查发现,盆地东北当家寺岩体及井下干热岩中电气石脉体与该区后期断裂产状相近,是否代表后期热事件需要确定。本研究选择对GR1井、DR3井中酸性侵入岩岩芯和当家寺露头岩体中发现的电气石脉体开展了岩相学、锆石年代学、电子探针、LA-MC-ICPMS原位微量元素及B同位素分析,以约束电气石脉体的成因和源区。结果表明,GR1、DR3井岩芯及当家寺岩体含有电气石脉体的岩性分别是碱长花岗岩、高镁闪长岩及二长花岗岩;其中露头区花岗岩体中电气石脉的宽度约20cm,产状直立,其围岩的形成时代为239~241Ma。背散射及显微图像特征揭示,GR1井和DR3井下中酸性侵入岩及当家寺岩体中电气石为碱族的黑电气石和镁电气石,具有远近不同的多个流体来源。δ^(11)B分布在-11.50‰~-11.93‰,与大陆地壳平均的同位素组成δ^(11)B值(-10‰±3‰)相近。结合区域地质资料,认为在晚三叠世时期,该区域整体处于碰撞期或后碰撞期,陆壳加厚发生部分熔融形成S型花岗岩(~220Ma),其中含硼的热液流体侵位于早期具有俯冲背景的I型花岗岩(~240Ma)中形成电气石脉。  相似文献   
66.
<正>碲元素(tellurium或Te)被誉为"现代工业、国防与尖端技术的维生素,创造人间奇迹的桥梁"(银剑钊等,1995),广泛用于冶金等行业。但其在地壳中的含量平均为0.005μg.g-1,属分散元素(涂光炽等,2003)。但在中国西南地区发现了碲的独立矿床(陈毓川等,1994),表明碲不仅能富集,也能独立  相似文献   
67.
藏北羌塘早古生代岩浆作用及其构造演化对研究青藏高原早期演化历史以及羌塘盆地基底性质结构等具有重要科学意义。本文在综述前人研究基础上,系统总结了藏北羌塘地区早古生代岩浆岩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年代学格架,初步探讨了青藏高原早古生代构造-岩浆事件对冈瓦纳大陆北缘构造演化以及羌塘盆地基底属性的约束。羌塘地区早古生代岩浆岩主要分布在日湾茶卡、都古尔、戈木日、本松错等地区,岩性以变质辉长岩、变质玄武岩、安山岩、花岗岩、变质流纹岩以及花岗片麻岩等为主。基于区域地质调查和年代学研究结果,羌塘地区早古生代发生了多期岩浆作用,分别为~500 Ma、~482 Ma、~474 Ma、~455 Ma、~438 Ma。这些岩浆岩可能是泛非造山运动结束后,冈瓦纳大陆北缘岩石圈伸展减薄的产物,并构成了羌南-保山板块早古生代的结晶基底,但有关伸展减薄的机制问题仍需开展进一步的研究工作,这些地质记录对恢复和反演青藏高原冈瓦纳大陆北缘的陆缘性质具有重要约束意义。  相似文献   
68.
近年来海域水合物的实际钻探结果显示,当富生烃凹陷具有适宜的水深、温度、压力等地质条件时,浅部沉积物往往是水合物的潜在富集区域。尽管富生烃凹陷具有优异的生排烃潜力,热成因气较为充足,为水合物的形成提供充足的气体来源,但实际调查表明浅部地层中水合物的气体组分和碳同位素更多地表现为微生物成因气或混合成因气的特征,并没有深部热成因气形成的天然气水合物广泛发育的特征。2007年和2015年在我国南海北部陆坡神狐海域白云凹陷进行了两次水合物钻探,与2007年获取的具有微生物成因特征或热成因气贡献非常小的混合成因水合物相比,在2015年钻探中,有钻孔站位的烃类组分测定揭示了较高含量的乙烷和丙烷,从而直接证实了该站位的水合物气源主要是热成因气。白云凹陷内油气钻井地球化学测试分析显示,虽然深部烃类气体受东沙运动的影响存在大规模的逃逸和散失,但部分热成因气仍然可以通过断层、底辟和气烟囱等垂向通道运移至浅部地层之中形成天然气水合物。通过两个钻探区"深部烃源层系—中部运移通道—浅部水合物矿体"三者的垂向耦合对水合物成藏的控制研究,指出通道类型和运移效能的差异可能是导致同一富生烃凹陷背景下的两个水合物矿藏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对于2007年钻探区而言,在深部热成因气沿着效能较低的通道发生自下而上的长距离运移过程中,可能会发生气体组分分异和碳同位素分馏等作用,导致气体的地球化学更多地表现为"微生物成因气"的特征。而在2015年钻探区,由于断裂、底辟构造发育,深部热成因气可以被更有效地输送至水合物成藏沉积地层中,气体组分和同位素没有发生显著的变化。  相似文献   
69.
为了探讨北海盆地油气富集的控制因素,对前人在该区的大量研究成果进行了整理和分析,结果显示,北海盆地三叉裂谷所在的3个地堑具有上下2层不同的结构特征,即晚侏罗世末期的裂谷拉伸运动造就了北海盆地的下构造层,而早白垩世之后的热沉降作用塑造了北海盆地的上构造层;断层主要分布在下白垩统之下的老地层中。北海盆地油气成藏组合主要受下构造层的控制,成藏模式主要表现为中生代砂岩断—背斜油气藏,因此,可以认为,北海盆地油气富集的主要控制因素是晚侏罗世—早白垩世的裂谷拉伸运动。  相似文献   
70.
稀土元素主要通过交代碳酸盐矿物的Ca2+0进入碳酸盐格架,所以沉积碳酸盐(岩的稀土元素特征能够很好的指示沉积流体来源和古环境。常用的稀土元素指标包括稀土元素总量(ΣREE)、稀土元素配分型式、以及La、Ce、Eu、Gd和Y等元素的异常指数。碳酸盐(岩)的稀土元素含量可能受到硅酸盐矿物、Fe-Mn氧化物/氢氧化物和磷酸盐等非碳酸盐组分以及成岩蚀变作用的影响。因此,在分析过程中,我们只有排除这些影响因素,才能用碳酸盐(岩)的稀土元素指标来探讨流体来源和古环境。这要求我们采集新鲜剖面上的样品,并用适当浓度的弱酸进行分步溶样,提取适当的组分,避免样品中的非碳酸盐组分干扰原始沉积组分的稀土元素特征。不同的沉积水体和沉积相下形成的碳酸盐(岩)具有不同的稀土元素特征:从太古宙到全新世的海相碳酸盐(岩)记录了LREE亏损、La正异常和高Y/Ho值的稀土元素特征;海底孔隙水的稀土元素特征则受氧化-还原条件、离子络合形式、孔隙流体来源的制约;热液流体具有LREE富集、Eu正异常的稀土元素特征;河水和湖泊有相对平坦的稀土元素特征。因此,碳酸盐(岩)的稀土元素特征具有重要的古环境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