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篇
  免费   129篇
  国内免费   106篇
测绘学   13篇
大气科学   18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286篇
海洋学   6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45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45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38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 毫秒
81.
用D、18O同位素确定黑河中游戈壁地区植物水分来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2008年7月在黑河中游临泽县平川镇戈壁地区采集降雨、地下水、土壤和植物茎干样品并进行水分的D、18O同位素测试,分析戈壁地区不同深度土壤水分的来源,确定泡泡刺(Nitraria sphaerocarpa)、红砂(Reaumuria soongorica)等荒漠植物的吸水层位及其对降雨和地下水的依赖程度。研究发现:①土壤剖面0~130 cm深度范围内的土壤水主要接受降雨的补给;130 cm以下,可能接受潜水蒸发补给,或者是前期较大降雨入渗与潜水蒸发补给的叠加;②土壤水的δD、δ18O值与深度呈指数关系;降雨入渗补给会打乱剖面的稳态,土壤水的δD、δ18O同位素组成是现存土壤水和降雨的混合;③泡泡刺和红砂都是利用深度大于185 cm的土壤水,泡泡刺吸水层位比红砂更深,表明荒漠植物的生长主要依赖更为稳定的潜水水源。  相似文献   
82.
83.
自四川盆地西北部(川西北)泥盆系观雾山组油气勘探取得重要进展以来,观雾山组的沉积储层研究受到了广泛重视。然而,由于观雾山组地层划分方案的变动和地层的穿时性,导致目前对观雾山组的时代分布和充填过程认识不清,从而影响了沉积古地理格局的恢复。本文以四川广元西北乡、潜溪河剖面泥盆系观雾山组牙形石生物地层研究为基础,结合区域古生物地层资料,认为江油马角坝以北的观雾山组绝大多数沉积于晚泥盆世早—中弗拉期,且地层沉积时间自南西向北东逐渐变晚。龙门山北段观雾山组具有自西向东、自南向北地层厚度减薄和地层时代变新的特征,表明来自扬子地台西部的古特提斯洋海水向东侵入龙门山地区,因地形差异和渐进式海侵形成了自南西向北东的超覆沉积。由于岩相分异,超覆沉积形成的观雾山组与金宝石组在区域上既表现为上下叠置关系,也表现为同期异相的相变关系。该研究不仅对约束川西北地区观雾山组地层时代提供了可靠的古生物证据,而且对认识龙门山地区泥盆系的充填过程、沉积古地理格局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4.
“宜昌蜜桔”久享盛誉,鸦鹊岭地区是其典型产地之一。本文选取宜昌市鸦鹊岭地区柑橘基地开展岩石-土壤垂向剖面地球化学测量,通过对植物营养有益元素、稀土元素等进行测试分析,调查相关元素由岩石至土壤的迁移特征,评价柑橘生长岩土环境适宜性。结果表明:土壤元素多会继承其在母岩中的含量水平,如相似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Si、Na、K、Ca、Mg、Mo、Sr等元素相似的相对富集或贫化程度;根据相关性分析及聚类分析,识别出Al-FeGe-Ni-B-K-Si,S-N-Se-P,Cu-Zn-Mo等3类正相关性元素组合;选择种植柑橘土壤所对应的成土母岩适宜性优劣排序依次为,红花套组(K2h)长石石英砂岩>牌楼口组(E2p)钙质砂岩>掇刀石组(Nd)泥灰岩>罗镜滩组(K2l)钙质砾岩,并进一步提出种植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85.
华夏陆块早古生代沉积记录对于了解华南陆块在Gondwana超大陆演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广东省中山市神湾地区下寒武统八村群开展了锆石年代学和元素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八村群变泥质粉砂岩的碎屑锆石年龄可分为4034~3122 Ma、2765~2250 Ma、1765~1443 Ma、1126~901 Ma、884~773 Ma以及595~547 Ma六组,其中最年轻的一组碎屑锆石加权平均年龄将该地层的最大沉积时间限定在551±4 Ma。锆石的Hf同位素特征则指示八村群沉积物源可能以古老地壳物质再循环为主,伴少量初生地壳物质。八村群变粉砂岩和变泥岩样品的化学风化指数(CIA)和成分成熟度(ICV)分别为79. 8~86. 4和0. 39~0. 87,均表明源区经历了相对强烈的化学风化作用。元素地球化学结果显示,八村群样品强烈富集不相容元素,而亏损Ni、Cr和Co等,指示八村群源区可能以活动大陆边缘构造背景下的长英质岩石为主。综合对比八村群与世界其他陆块同时期沉积地层的碎屑锆石年龄组成,本文认为八村群代表了新元古代晚期至早古生代早期Gondwana超大陆聚合过程中造山作用的沉积响应,支持华夏陆块位于Gondwana超大陆北缘,靠近北印度板块和羌塘地体,是该超大陆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86.
田洋  谢国刚  王令占  涂兵  赵小明  曾波夫 《地球科学》2015,40(12):2021-2036
为揭示鄂西南齐岳山地区晚三叠世须家河组物源与构造背景,以周家湾与颜家沟剖面为代表,对须家河组碎屑岩的颗粒组分、元素组成以及锆石年龄进行测试与统计.结果显示:砂岩碎屑颗粒石英含量高、岩屑与长石含量低,平均值分别为76.15%、8.90%与3.45%,具有锆石-板钛矿-磁铁矿-榍石-电气石重矿物组合,反映源岩以酸性岩或低级变质岩为主,Dickinson判别图解表明物源主要来自再旋回造山带;砂岩(TFe2O3+MgO)*与TiO2*含量低,Al2O3/SiO2比值低,K2O/Na2O比值高,最接近被动大陆边缘特征值;泥岩成分变异指数ICV分布于0.32~0.79之间,平均值为0.56,反映物源主要为再旋回沉积物;样品稀土元素配分模式、特征微量元素含量及比值指示晚三叠世沉积构造背景为被动与活动大陆边缘;碎屑锆石分为磨圆与自形两类,磨圆者具有2 480 Ma、1 880 Ma、832 Ma年龄峰值(n=133),年龄频数分特征与扬子陆块最接近;自形锆石具有435 Ma、217 Ma年龄峰值(n=42),年龄频数分布特征与秦岭造山带和雪峰造山带花岗岩年龄具有很好的对应关系.结合物源与构造背景判别图解,上述特征综合表明须家河组形成于被动大陆边缘(为主)与活动大陆边缘环境,其物源来自东南的雪峰造山带(为主)与北侧的秦岭造山带.   相似文献   
87.
位于冈底斯中北部地区的日阿铜多金属矿床是尼雄矿田铜成矿作用的典型代表,是措勤—申扎铁铜多金属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对矿床成矿岩体黑云母花岗岩进行了矿物电子探针、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分析并用LAICP-MS技术对其中的锆石进行了U-Th-Pb同位素测定。结果表明,黑云母花岗岩属钾玄岩系列,为典型的I型花岗岩,源区为壳幔混合来源,获得锆石U-Pb年龄为(89.9±1.6)Ma,与矿区基性侵入岩年龄一致。结合前人研究成果,认为矿区晚白垩世早期的双峰岩浆活动与成矿作用关系密切。综合矿区所处大地构造环境,认为矿区岩浆活动受北侧的班公湖—怒江洋壳和南侧雅鲁藏布江洋壳俯冲的双重控制。  相似文献   
88.
笔者等对广西南垌五指山组、巴平组下段所产丰富的牙形石进行了系统的检查和研究。经研究表明,南垌剖面巴平组下段20~30层牙形石系统演化特征与早石炭世杜内期牙形石快速演化类群的系统发生、谱系演化十分相似。且化石组合特征也颇为一致。依据它们在剖面上的垂向分布特征和牙形石带分子首现为标志,将巴平组下段划分为10个牙形石间隔带,自下而上依次为:Siphonodella duplicate sensu Hass,S cooperi morphotype 1,S.obosoleta,S.sandbergi,S.quadruplicata,S.lobata,S.crenulata,S.isosticha,Gnathodus delicatus,Protognathus preadelicatus.其中,Siphonodella duplicata sensu Hass,S.cooperi morphotype 1,S.obosoleta,S.quadruplicata,S.lobata,S.isosticha,Gnathodus delicates,Protognathus preadelicatus为新建化石带。重要的是,进一步补充完善和确定了本区早石炭世早期牙形石S.sandbergi,S.crenulata,S.isosticha,Gnathodus delicatus,Protognathus preadelicatus带垂向分布特征和带分子首次出现位置等内容。这一划分方案为进一步精细地层对比提供了翔实资料。  相似文献   
89.
二苯碳酰二肼光度法是测定微量Cr(Ⅵ)的行业标准方法,以硫酸作为显色介质,酸度要求严格,显色稳定时间短,体系显色后需在10 min~1 h测定完毕,灵敏度较差。本文对标准方法进行改进,将显色介质由硫酸改为磷酸。结果表明,在H3PO4介质中显色剂与Cr(Ⅵ)反应生成的络合物可稳定3 h,方法相对标准偏差(RSD)≤5.25%,加标回收率为99.2%~102.0%,检出限由标准方法的13.6μg/g降至3.8μg/g。建立的方法用于超基性岩标准物质分析,相比于标准方法,稳定性、精密度和准确性均有提高。  相似文献   
90.
浙江淳安早白垩世脉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岩动力学背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浙西淳安地区江绍断裂带内发育规模较大的基性脉岩,野外地质特征显示其产状与区域构造应力场的方向基本一致,总体呈北东—南西向,且与围岩之间的界限截然。对含斑基性脉岩进行了锆石LA-ICPMS U-Pb定年和详细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研究,其锆石206Pb/238 U加权平均年龄为135Ma±2Ma(n=18,MSWD=3.2),代表其结晶年龄,为燕山期岩浆活动的产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形成于板内拉张的环境。整体特征显示含斑基性脉岩是由基性岩墙的岩浆混合了部分围岩物质形成的。该区的含斑基性脉岩与基性岩墙群的形成可能与太平洋板块向亚洲大陆的俯冲有关,是早白垩世岩石圈发生伸展减薄所诱发的地幔物质部分熔融的产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