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27篇
测绘学   1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152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3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21.
西北干旱缺水地区供水水文地质勘查技术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绪芬 《地下水》2010,32(3):156-158
通过采用目前先进的技术方法和手段对工作区进行区域供水水文地质勘查,论证了供水水源地选择在距矿区约60 km的阿其克谷地,在技术和工艺上是切实可行的,它是距离矿区最近、唯一具有供水前景的找水靶区,实施长距离供水在西北干旱缺水地区不乏先例。勘查工作中通过优化技术方案,设计并施工可供水源地后续开发利用的探采结合井,虽然在水文地质勘查阶段投入的工作量较大,但为水源地建设工程节约了资金,降低了成本,综合比较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22.
通过对灌溉水田间入渗机理的研究 ,确定灌溉水田间入渗系数 ,制定合理的灌溉定额与灌溉时间 ,对地下水资源评价以及节约用水 ,发展高效农业非常重要。 1985~ 1996年间 ,在河西走廊的张掖平原堡进行了针对包气带水分运移的专门研究试验工作 ,以此为基础 ,对灌溉水田间入渗补给地下水的机理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3.
兰州地区最古老黄土剖面露头良好,地层出露较齐全,通过剖面磁性地层研究,确定兰州地区最古老黄土形成于1.84MaBP以前,对山城湾岭黄土剖面进行了粒度及孢粉的研究,探讨了第四纪沉积环境的演化。  相似文献   
24.
杜红喜  王善堂 《地下水》2009,31(5):29-30,104
在论述供水水源地概况的基础上,对水资源的评价内容、方法和评价结果进行了详细介绍,针对水源地管理工作提出了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25.
本文将羌塘盆地新生代构造运动划分为三个阶段:古近纪为剥蚀、夷平和地壳加厚阶段;中新世为强烈挤压、褶皱阶段;上新世—全新世为高原缓慢整体抬升阶段。羌塘盆地的环境变迁和地质灾害与新生代构造活动密切相关。本区的强烈隆起、半荒漠化、沙尘暴、山洪、泥石流、冰川崩塌和雪崩、地震等均受新构造活动控制。  相似文献   
26.
北祁连东段米家山地区碰撞变质作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米家山地区位于北祁连东段 ,区内下奥陶统阴沟群为一套海相火山—碎屑岩建造。在加里东末期 ,米家山岩体最终定位。通过填图发现 ,岩体与阴沟群变质地层呈“互层状”产出。在岩体的中心部位发育两条角闪岩相变质带 ,其变质条件由早期中—高压中温向晚期低压高温演化 ,变质作用为多期碰撞变质作用。这一现象不仅反映了造山作用是一个连续过程 ,同时也说明了与其相伴的变质作用必然是一个变化的过程。在与花岗岩相伴的地区 ,严格地用区域变质作用和接触变质作用来解释变质成因是与板块构造观点不相符合的 ,它们可能是一个起因的不同结果 ,是相互联系的  相似文献   
27.
西秦岭金矿类型及成矿区带划分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西秦岭是我国西北地区主要的金矿集中区 ,也是陕甘川“金三角”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内金矿床 (点 )遍布 ,形成以构造破碎蚀变岩型为主 ,硅灰泥岩型、石英脉型次之 ,兼有绿片岩型、接触交代型及河床—河漫滩堆积型等 6种金矿床类型。依据构造带及金矿床 (点 )的展布 ,初步划分为 10个Ⅴ级成矿带。通过揭示金矿带区域成矿地质构造特征 ,指出了西秦岭进一步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28.
鹿儿坝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控矿因素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鹿儿坝金矿床属微细粒浸染型金矿 ,产于西秦岭中三叠统碎屑岩中 ,矿床规模已达大型。蚀变以硅化、毒砂、黄铁矿化、绢云母化为特征 ,矿石中金以自然金为主 ,毒砂和黄铁矿是金的主要载体矿物 ,断裂构造是矿床最主要的控矿因素  相似文献   
29.
柴达木盆地干柴沟地区油气成藏条件及其勘探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干柴沟地区烃源岩发育良好 ,具有较为有利的油气储、盖层 ,特别是在其东南部和南北向古构造带中油气勘探前景良好 ,但构造圈闭和有利的岩相带的相匹配 ,才是形成干柴沟地区油气藏的关键  相似文献   
30.
甘肃北祁连山志留系沉积岩铜矿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金春 《甘肃地质》2000,9(2):19-27
甘肃北祁连山志留系沉积岩铜矿产于红绿交替碎屑岩系中 ,矿体产在志留系旱峡组灰绿色砂岩层的底部 ,具有明显的层控特征。地球化学特征表明 ,旱峡组碎屑岩中铜富集系数及其相关的矿物组合含量明显高于其它正常沉积岩。矿体宏观及微观特征表明主要控矿因素是沉积环境、沉积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