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5篇
测绘学   4篇
大气科学   26篇
地质学   23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7篇
自然地理   1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41.
基于Kriging插值的黑河分水后中游地下水资源变化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水资源短缺是西北地区内陆河流域面临的共同难题.20世纪黑河下游地区河水注入量的持续减少,使得依赖河水补给的地下水相应减少,从而出现了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为了恢复黑河下游生态环境,从2000年开始了黑河生态应急输水工程,实施水量的统一调度.中游地表水利用量的减少无疑会对地下水资源产生影响.根据黑河中游地下水观测数据,运用普通Kriging插值法.对分水前的20世纪90年代和分水后的2004-2005年间的地下水位和储量变化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中游甘州区、临泽县和高台县地下水位不同程度上都在下降,其范围在1.3~2.68 m,地下水可开采储量也随之减少,估算减少总量约为8.23×108m3.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分水使得地表水转化为地下水的数量减少,占总减少量的60.8%;另一方面,河水供给的减少促使中游地区转而大量开采地下水.两方面共同作用,使得中游地区地下水资源量日益短缺.  相似文献   
42.
祁连山区低云量的气候变化与异常研究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陈少勇  董安祥 《高原气象》2006,25(3):545-548
利用祁连山区周围34个测站1961—2000年历年1~12月低云量和降水量资料,采用EOF、REOF等方法,分析了40年来祁连山附近低云量的空间异常特征和时间变化规律。结果表明:EOF的前3个主成分可以较好地反映季低云量整体异常结构,即主体一致型、东西变化的“ - ”型、南北变化相反型。REOF的前3个载荷向量场可以较好地代表低云量的3个主要异常敏感区:柴达木盆地区、祁连山区、河西走廊区。柴达木盆地:各个季节低云量皆呈上升趋势,特别是1985年以后云量显著增加。河西走廊区:春、夏季低云量的变化趋势不显著,但20世纪90年代夏季低云量处于减少时期。祁连山区:春、秋季趋势不显著,但秋季从1991年后显著上升,夏季有显著的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43.
免像控无人机航摄系统在大比例尺地形图测量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拓普康天狼星Sirius Pro免像控无人机航摄系统为载体,从测区航线设计、影像数据采集、产品输出等技术,结合实例对该系统在大比例尺地形图中测量精度和应用进行了分析研究。该系统突破了传统低空摄影测量模式,无需外业空三测量,内业数据可一键式自动化处理,它的应用缩短了作业生产周期,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也证明该系统能够满足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44.
中国西部9月降水与东亚700hPa风场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少勇  林纾  郭凯忠 《高原气象》2010,29(6):1501-1506
利用NCEP/NCAR 700 hPa风场再分析资料,定义了影响中国西部9月降水的区域风指数:西南、东南和偏北风3个风场面积指数,这可能是东亚季风变化的一个反映。研究了各个风指数之间的相互关系,表明它们之间既有一定联系,又有独立性。另外,还分析了各个风指数与西部9月降水的联系,结果表明,这些风指数与西部9月降水有很好的关系,西南风和东南风指数影响降水的区域有较大差异,西南风的影响范围大于东南风,西南风是影响西部秋季降水的主要因素,西南风减弱是导致高原东侧秋季降水减少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5.
中国东部冬季气温异常与海表温度异常的关系分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SVD、 相关分析及EOF方法, 分析了中国东部冬季地面气温与北大西洋及北太平洋海温异常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 (1)中国东部冬季气温变化的一致性较高; (2)冬季气温异常与前一年9月北大西洋海域关键区(16°~40°N, 60°~24°W)海温和当年2月西北太平洋关键区(20°~40°N, 124°E~180°)海温呈显著的正相关分布, 即前一年9月北大西洋和当年2月西北太平洋海温异常偏高(低), 东部冬季气温亦偏高(低), 即前一年9月北大西洋海温的异常是否为我国冬季气温的气候预测提供了一种前期信号; (3)关键区海温对中国东部冬季气温的影响存在区域差异。北大西洋前期海温与中国东部冬季气温有密切的关系, 而西北太平洋的海温主要影响长江流域及其以北的季风中部区; (4)海温影响气温的可能机理是西北太平洋海温异常升高, 使乌山脊减弱, 阿拉斯加脊减弱, 东亚大槽减弱向东移动, 纬向环流加强, 高纬度的冷空气不易南下, 导致我国东部大部分地区冬季气温偏暖, 反之亦然。在年代际尺度上, 纬向环流和东亚大槽对海温有显著的响应; 但在年际变化方面, 东亚大槽对海温的响应不显著。  相似文献   
46.
泥石流灾害突发性强,成灾速度快,危害严重,易给人民生命财产和社会基础建设造成严重损失。本文以甘肃省积石山县2018年8月2—3日泥石流发生时的降雨数据为临界值,结合该地区地形地貌、土壤土质、植被覆盖、水文等环境变量数据,利用GIS技术进行数据分析,发现积石山县刘集乡、石塬乡、大河家镇等为泥石流灾害高危易发区域。引发当地泥石流的原因主要为:①植被破坏严重,土体不稳定,强降雨引起泥石流;②研究区属于黄土高原地貌,水体侵蚀导致极易发生泥石流;③对黄河沿岸破坏较为严重,夏秋汛期,黄河水量猛增,对没有植被保护的土壤剧烈冲刷,为泥石流的发生提供了物质条件。  相似文献   
47.
近两年,在青海省大柴旦鱼卡煤田外围实施的多个1500 m深度的煤层气参数井,按地质设计均要求采用绳索取心钻进工艺进行施工。从施工情况看,普遍存在孔内事故多、工期长和成孔率低的问题。本文对JLSZK2钻孔在施工中出现的钻孔超径、孔壁间隙、岩心过度磨损等3个方面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另外结合该矿区其他钻孔施工问题,总结出了如何运用绳索取心技术在陆相沉积岩地层进行高效、高质量施工的一些经验。  相似文献   
48.
中国西部雨季特征及高原季风对其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少勇  林纾  王劲松  吴洁 《中国沙漠》2011,30(3):765-773
 利用中国西部269站侯降水资料,对西部的主雨季进行定义,并分析讨论了雨季的空间分布和时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西部雨季演变是从西北和东南两头开始,相向中部移动,结束期也是如此,两头早中间迟。新疆的主雨季不明显;将西部雨季主要划分为北疆、南疆、高原西部、高原东部、东南区、东北区等6个区。各区降水量逐侯时间变化的分布有3种形态:南疆、高原西部和东南区为单峰型,北疆和高原东部为双峰型,东北区为三峰型。高原东侧和内蒙古西部雨季开始期推迟,结束期提前,雨季有变短趋势,西部其余地方相反,开始期提前,雨季有变长趋势。西部雨季开始期与结束期的年代际变化有同位相振动特征,即两者同时提前或推迟。初步分析了高原季风对西部雨季的影响。  相似文献   
49.
中国西北地区总云量的气候变化特征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利用中国西北地区174个测站1961~2000年1~12月总云量资料,采用EOF、REOF、趋势分析等方法,分析了40年来西北地区总云量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西北地区的总云量从东南向西北减少,两头多中间少,云量的稳定性从两头向中间增大.因此,青海高原是西北地区总云量多而稳定的地区;常年,东部和高原3~9月云量多而起伏变化小.总云量具有显著持续性的空间范围较大,但持续时间短.主要的持续时间是7~8月;西北地区总云量的变化在空间上存在5个主要异常区域:即西北地区东部区、河西走廊区、北疆区、青海高原南部、塔里木盆地西部.总云量的年际变化总体呈下降趋势.在季节上表现为冬、春、夏西北上升,东南下降;秋季西北下降东南上升.  相似文献   
50.
甘肃省近35年连阴雨天气气候特征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利用1967~2001年甘肃省80个气象站的逐日降水资料对连阴雨特征进行了较全面的分析.结果表明:甘肃省连阴雨分布的特点是自西北向东南呈台阶状增加,连阴雨相对比较多的地区为甘南地区、陇南东部和陇东东部地区,在甘肃中部-天水-武都一带相对形成一个南北向的少连阴雨带.区域性连阴雨过程的月、季特征表明,夏季区域性连阴雨过程最多,秋季次之,春季和冬季最少.年代际变化特征表明春季区域性连阴雨次数从20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变化不大,但夏秋季连阴雨次数,70年代明显偏多,80年代之后总体次数减少幅度较大.最后从不同季节形成的连阴雨环流形式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