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0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38篇
测绘学   2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280篇
海洋学   6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71.
福建沿海地区芦柑的地质环境适宜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军华 《岩矿测试》2007,26(4):269-274
通过福建省沿海地区不同地质环境区芦柑果实、叶片、果园土壤营养元素含量的对比,在芦柑品质评判、土壤和叶片营养诊断的基础上,分析了影响芦柑品质和产量的地貌、地质、地球化学因素。认为农作物营养平衡是制约农产品品质、产量的主要因素,而地质地球化学环境是影响农作物营养平衡的主要因素,其中土壤pH值偏低和ca等元素缺乏对芦柑品质影响最大。提出了优质高产芦柑果园土壤营养元素全量的诊断标准。土壤pH值偏低和ca等元素缺乏问题对柑橘生产的影响可以通过土壤改良、合理施肥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72.
河流或流水的侵蚀淤积是改造地质环境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利用遥感技术和时空对比分析等监测手段来揭示地质环境的这种快速变化,以及对人类生存环境所产生的深远影响是未来环境地质研究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近年来随着城市堤防和护岸工程的逐步完善,河流侵蚀淤积作用强度,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缓解。但河流的侵蚀淤积地质作用仍占主导地位,由其引发的环境地质问题仍需进一步深入研究。地质构造作用,控制河流的走向和流势;河流水文特征,决定河流地质作用的主要时期;河谷地貌形态,可以改变河流的侵蚀、淤积作用性质;岸坡岩土性质。影响河流沿岸边坡的稳定性;人类工程活动,改变了河流的自然形态和水文泥沙过程,导致新的河床冲淤变化。河流侵蚀淤积环境地质问题主要表现在:(1)河岸侵蚀岸线后移,危及岸边居民建(构)筑物,以及交通、能源、农田、水利等公共设施的安全;(2)河床淤积河道变浅,排洪、泻洪能力下降,影响航运并造成洪水泛滥;(3)河口淤积造成港湾功能的严重退化,影响港口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3.
在重新分析了大坑煤矿区产盂井田历次勘查资料后,认为以往的地质报告存在地层划分、煤层对比、构造连接缺乏依据等方面的问题.而钻孔孔斜大,穿层效果差,对大坑组的成煤环境分析不正确等,是造成对该井田煤炭资源赋存状况认识不可信的主要原因.文章认为,产盂井田深部仍具有一定的煤炭资源潜力,值得进一步勘查和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74.
福建沿海地区农业土壤全量养分丰缺评价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杨军华 《第四纪研究》2005,25(3):340-346
农业土壤除了pH值、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有全量评价标准外,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提供的其他营养和有益元素均无全量评价标准。文章采用耕作地土壤的背景值和标准离差以及与全国土壤丰度的比值确定了其他13种营养和有益元素的丰缺分级评价标准。提出了土壤养分丰缺综合评价方法,将19种土壤养分指标分成土壤性质指标、一级营养元素指标、二级营养元素指标及微量营养和有益元素指标,其贡献总分值分别为30分、40分、15分和15分,组成类型的单指标总分值与该类型贡献总分值相同,根据丰缺分级评价标准和各单指标含量,计算单指标分值。采用算术平均值法计算4种类型指标的分值,以4种类型指标分值和的大小作为评价土壤全量养分丰缺的依据。应用该评价体系对福建沿海地区农业土壤养分状况进行评价,旨在为农业土壤区划提供参考依据。另外,文章还分析了影响土壤养分丰缺的因素,提出了土壤的pH值和SiO2含量是影响土壤养分丰缺的重要因素,其次还有地质背景因素、人类活动叠加因素、沉积作用环境因素和气候环境因素等。  相似文献   
75.
青藏高原班公湖-怒江结合带内中东段八宿、安多、蓬错西等地已有高压-超高压变质岩的报道,然而西段至今尚没有发现类似岩石出露。在班公湖-怒江西段改则洞错地区舍拉玛沟中发现高压麻粒岩(可能是退变榴辉岩),岩石呈透镜状、似层状或块状产于斜长角闪岩及变质辉长岩中,详细的岩相学及矿物化学研究确认,早期矿物组合主要为石榴子石、单斜辉石及斜长石(大部分钠黝帘石化),后期发生了较强烈的退变质作用,矿物组合为角闪石和斜长石,发育典型的"白眼圈"结构。利用LA-ICP-MS锆石U-Pb方法获得高压麻粒岩的原岩时代为254±2Ma,指示班公湖-怒江洋盆打开的时限可以追溯到晚二叠世。地质温压计估算结果表明,高压麻粒岩相变质作用发生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为780~900℃和13~16k Pa,角闪岩相变质作用发生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为430~480℃和4.5~5.2k Pa,极有可能是班公湖-怒江特提斯洋壳发生高压麻粒岩相(甚至达到榴辉岩相)变质作用的产物。它的发现说明在班公湖-怒江结合带内部存在高压变质带,可能是大洋深俯冲的产物,这对研究青藏高原特提斯洋的形成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6.
福建建阳井后钼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芳华 《福建地质》2015,34(2):125-134
井后钼矿是闽北地区新发现的辉钼矿矿床。矿体明显受构造控制,北北东向断裂为导岩导矿构造,矿体总体沿北北东向断裂两侧分布,而北东向裂隙带为区内主要的容矿构造,矿体主要呈脉状、透镜状贮存于中细粒正长花岗岩内外接触带的北东向裂隙带中。通过对井后钼矿的地质特征初步的总结和分析,认为矿床形成于晚侏罗世,与燕山中期中细粒正长花岗岩关系密切,矿床成因类型为岩浆-热液型。  相似文献   
77.
福建早侏罗世火山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岩石成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较有代表性的永定、平和、长泰—同安、闽清—永泰等地早侏罗世火山岩岩石主量、微量和Sr、Nd同位素分析测试成果,开展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对比研究,探讨岩浆起源、演化和不同类别的岩石成因。研究认为,早侏罗世火山岩主要属亚碱性钾质-普通系列,玄武岩属亚碱性高铁拉斑玄武岩系列。玄武岩稀土含量较高,配分曲线与典型OIB玄武岩变化趋势一致;高场强元素(HFSE)除Nb略亏损外,Ti、Zr、Nd具有明显正异常,Ta具有弱正异常;原始地幔标准化曲线位于典型大陆弧玄武岩之上。流纹岩稀土含量高,轻稀土富集,Eu负异常明显,高场强元素Nb、Zr等具有清晰正异常,Ti、P负异常明显。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表明早侏罗世火山岩岩石成因与地幔岩浆作用有关:基性单元——玄武质岩石岩浆主要来自于软流圈,亏损的地幔源区可能有早期富集岩石圈物质加入或是由于软流圈地幔上涌萃取了岩石圈地幔富集组分。酸性单元——流纹质岩石主要形成于上地壳,但不排除有幔源物质的混合。安山岩-英安岩是底侵的镁铁质岩浆与下地壳部分熔融岩浆混合均一化形成典型的MASH岩浆。早中生代处于印支运动后造山大陆裂解的地球动力学背景,后造山岩石圈伸展拉张致使软流圈减压上涌和部分熔融,所产生的岩浆沿北东向展布的裂解区域喷出地表形成火山岩带。  相似文献   
78.
西藏改则县1∶5万六幅区域地质矿产调查为班公湖—怒江成矿带地质矿产调查计划项目的子项目,项目研究区位于成矿带的西段。重新厘定了区内地层,将测区岩石地层划分为8组、16个段;进一步将区内划分残留海盆沉积区—蛇绿混杂堆积带—构造混杂岩带—洋岛—海山火山岩带—陆缘海盆沉积区—裂陷盆地—火山岩带—早期残留盆地沉积区的"七维一体"构造相组合;对区内原仲岗洋岛进行解体,发现洋岛组合"二层、三层结构",重新厘定了蛇绿混杂岩,发现了舍拉玛铜金多金属矿、洞措北镍金属矿2处矿产地。  相似文献   
79.
以桃溪穹隆与外围印支期花岗岩为研究对象,认为桃溪穹隆花岗岩更具壳源特征,表现为与壳源物质有关的矿物较多,岩石呈酸性和碱性程度更高,桃溪穹隆花岗岩高场强元素的亏损程度和亲石元素富集程度都大于穹隆外围,桃溪穹隆花岗岩δEu的亏损程度远大于穹隆外围.Sr-Yb元素特征还显示,印支时期地壳部分重熔形成花岗岩时,桃溪穹隆应处于地...  相似文献   
80.
陈长志 《西部资源》2014,(5):120-123
上西坑钼矿位于福建省武夷山市五夫镇境内,矿区内已发现6个钼矿(化)体(Ⅳ1-Ⅳ6),Ⅳ1矿体为主矿体,是主要开采对象。综合已有的地质、物化探资料分析,上西坑钼矿采矿证内及外围均具较好的找矿前景,科学开展外围探矿工作能以最小的投入获取最大的勘查成果,为矿山扩建提供后备资源保障以及开采技术条件等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