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6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70篇
测绘学   1篇
地球物理   16篇
地质学   245篇
海洋学   4篇
综合类   6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1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91.
<正>铜峪铜矿床是迄今在北秦岭西部认定的少数具有工业价值的VHMS型铜矿床,但该矿床研究程度较低(戴文晗,1982;宁晰春,1984;Lee et al.,2010;朱赖民等,2010)。铜峪铜矿床位于秦岭造山带北秦岭构造带中段斜峪关群中,在大地构造位置上处于商丹缝合带北侧,秦岭与祁连造山带的交汇部位。矿区地层总体走向北西西,东西两端分别被太白花岗岩体、宝鸡花岗岩体所截,中部煤沟花岗闪长岩体侵入于矿区背斜南翼,岩  相似文献   
92.
海拉尔盆地古地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拉尔盆地作为大庆油田外围最有潜力的油气盆地之一,其古地温梯度以及古地温与油气的关系尚未进行系统研究。根据磷灰石裂变径迹法求取的古地温梯度为3.44~4.20℃/hm。其中乌尔逊凹陷古地温梯度与现今地温梯度接近,贝尔凹陷和呼和湖凹陷恢复的古地温梯度值高于现今地温梯度值。热史模拟表明海拉尔盆地最高古地温是在伊敏组沉积晚期90Ma达到。一类凹陷如乌尔逊凹陷属于持续埋藏型凹陷,中生代以来是一升温过程,在凹陷的中心部位现今地温是地层经历的最高地温,烃源岩热演化程度受现今地温场控制,现今持续生烃。另一类凹陷如贝尔凹陷和呼和湖凹陷,属于抬升剥蚀型凹陷,伊敏组沉积之后是一个降温过程,现今地温小于古地温,烃源岩热演化程度受古地温场控制。古地温演化史结合伊利石测年结果表明,伊敏组沉积晚期是海拉尔盆地一次非常重要的油气成藏期;古近纪以来为第二次成藏阶段,主要为早期形成油气藏的重新调整和二次生成的油气继续注入成藏。  相似文献   
93.
对中国东北地区科尔沁沙地13个风成沙剖面和3个黄土剖面进行了研究,测试分析了黑色砂质土壤和下伏古风成沙的OSL年龄及粒度、磁化率、色度数据;OSL测年获得的古风成沙数据位于末次冰期晚期-全新世期间(13 ~1Oka),小于26.5 ~19.Oka的末次冰盛期时段.末次冰盛期干冷气候背景下沙丘持续不断的活化翻动,风成沙在进入全新世气候转暖后才被固定,沙地内全新世黑色砂质土壤下伏的疏松流沙为末次冰盛期产物,其分布范围可代表末次冰盛期流动沙丘的分布范围.现今科尔沁沙地面积约为42000km2,活动沙丘面积约占10%.在末次冰盛期不仅原固定沙丘活化,沙质平原与部分甸子也被流沙覆盖,面积约85000km2,活动沙丘或流沙面积相对目前扩大了约20倍.末次冰盛期沙地活化扩张的控制因素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冰期气候干旱寒冷,降水减少,地表植被覆盖下降,地表松散沉积物遭受风力剥蚀而活化成流沙;另一方面科尔沁沙地内部水系发育,河流流经途中会沉积大量松散物质.在冰期干冷环境下,河流水位下降,河流沙暴露并遭受风蚀改造,为流沙扩张提供物源,沙漠沿西拉木伦河流域扩展.  相似文献   
94.
地壳中流体在变质作用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流体不仅是一种质量运输的介质,更是反应的催化剂或反应物。在一定程度上,变质反应中矿物组合的更替难易度和反应进程主要取决于流体的参与,特别是退变质过程中,流体通过溶解-迁移-沉淀机制使得变质矿物共生组合发生改造。流体与岩石相互作用的研究也进一步的表明反应本身促进了裂隙的发生,即反应促进了岩石渗透率,增加了流体与岩石的接触面积,使得流体与岩石反应界面的反应更加快速与完全。同时,对岩石的力学性质也有重要的影响,诸如岩石的流变学性质及其应变性质,对地壳变形、断裂、岩浆作用、变质作用及成矿作用等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5.
许星  李智超 《地下水》2013,(1):134-137
探究南梁西区长8储层的特征及主控因素,为区内石油勘探及开发提供参考。通过对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岩样压汞等测试结果以及区内测井、录井、试油等资料的收集、整理及分析,展开对鄂尔多斯盆地南梁西区长8储层特征及影响因素的研究。研究区长8储层主要含有岩屑长石砂岩和长石岩屑砂岩。储集空间以粒间孔为主,其次为溶孔及微孔。储层类型为中排驱压力-中喉型,从孔渗特征判断为低孔低渗,呈现强非均质性。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是形成储层的主要相带,储层特征受控于沉积成岩作用。研究区强烈的压实压溶作用及胶结作用是储层孔隙度与渗透率低的主要原因;早成岩期A阶段形成的绿泥石膜对储层孔隙发育有利;研究区长8经历的两期溶蚀,是改善储层的重要建设作用。  相似文献   
96.
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地区盒8段储集层地质特征复杂,测井响应特征多变.开展储层孔隙结构的研究是正确认识储层地质特征的关键,也是测井储层评价中正确建立测井解释模型的前提.基于大量的岩心分析以及试气试产数据,得出该地区主要产气层位盒8段的储层孔隙度和渗透率区间变化范围都很大,说明储层孔隙结构复杂,并可能受裂缝的影响.研究区不同区域沉积体系以及物源的方向呈多样性和差异性,在本区没有建立统一的测井解释模型,采取分区分块的思路分别建立各自的测井解释模型.经验证,用这种方法建立的模型在研究区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7.
翟治洲  孙卫  马永平 《地下水》2013,(1):158-160
通过岩心观察、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及储层物性分析等测试分析手段,对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田西区苏48区块盒8段储层的岩石学特征、成岩作用以及物性特征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盒8段储层岩石类型主要为岩屑石英砂岩和石英砂岩,孔隙类型以粒间孔、岩屑溶孔、晶间孔为主;孔隙度平均为7.9%,渗透率平均为0.58×10-3μm2,整体物性较差,表现为低、特低孔低渗特征;机械压实作用、化学压溶作用及胶结作用等破坏性成岩作用使原始孔隙大量损失,溶蚀作用对储层有较好的改造作用,使储层物性得到改善,储集空间增大、渗透能力增强。  相似文献   
98.
通过大量岩芯、铸体薄片、扫面电镜及物性资料分析,对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长6油层组砂岩的沉积特征、岩石学特征、孔隙类型、孔渗特征及储层物性影响因素进行深入研究.研究表明:研究区东北部发育三角洲前缘亚相、西南部发育深湖浊流亚相.砂岩储层主要由长石砂岩以及岩屑长石砂岩组成.岩石中胶结类型有碳酸盐胶结、自生粘土胶结、硅质胶结.通过对储层孔渗参数的研究,得出长6油层组主要为特低孔、特低渗储层.根据毛细管压力曲线形态,研究区目的层孔喉结构主要为Ⅱ类,孔喉分选差-中.成岩作用是影响其储集性能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9.
刘妍  田博宁  王伟 《地下水》2013,(6):105-106
随着石油勘探开发的需要,套管测井技术发展十分迅速。套管井测井是油气井测井技术的系列之一,本文主要介绍套管井测井的几项主要技术及其一些应用实例,包括注入剖面、产出剖面、储层评价以及固井与套管质量评价等方面主要测井技术的简要介绍及其应用。套管井测井技术涉及探井、开发井和生产井,可分为直井、水平井和井间等测量方式,贯穿于油气勘探开发的全过程,为油气田的高效开发和增储上产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00.
张婉莹 《地下水》2019,(1):132-134
对砂岩型铀矿的大规模研究源于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的铀矿战略大转移,为保证后续分析成矿机制及物质来源等的准确性,对于砂岩型铀矿成矿时代的研究则是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目前,用以研究铀矿物年龄的最广泛的方法主要分为全岩-单矿物U-Pb等时线测试方法以及微区原位定年方法,而微区原位方法又分为电子探针化学测年和同位素原位微区精确定年。本文将通过对铀矿年代学的研究现状来总结对比,具体阐述和介绍目前定年的主要研究方法,从而为能够更为精确的分析构造演化历程提供具体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