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8篇
  免费   49篇
  国内免费   43篇
测绘学   29篇
大气科学   52篇
地球物理   21篇
地质学   185篇
海洋学   18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9篇
自然地理   144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曹明达  周忠发  张结  殷超  潘艳喜  闫利会  陈全 《地理学报》2016,71(11):2010-2019
通过对贵州绥阳寒武系中上统娄山关组中发育洞穴之阴河洞地下河河床基岩面上49个壶穴进行详细测量和统计学定量分析,对其形态特征及空间分布进行描述,并探讨其形成演化过程和影响因素。主要结论为:阴河洞壶穴的整体形态以极浅的倒“Ω”型和“锅”型壶穴为主,并且壶穴发育相对较年轻;壶穴长短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但平均口径与深度的相关性较差,说明壶穴在发育的过程在洪水期以口径增大为主,枯水期以溶蚀深度加深为主,且表现为地下河河床下切的形式之一;从发育阶段看,阴河洞壶穴的形成演化主要分为3个阶段:“碟型”壶穴形成阶段;倒“Ω”型壶穴发育阶段;“锅”型壶穴发育阶段,其形成主要受水动力条件、构造条件、推移质、基岩性质和溶蚀作用等因素耦合的作用;洞穴壶穴主要是流水的侵—溶蚀作用形成的,并非冰川作用的结果,与“冰臼”的发育存在本质上的区别。  相似文献   
42.
目的:分析国医大师刘尚义教授治疗阴虚证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2018年1月1日至2023年1月1日刘教授门诊治疗阴虚证的医案,应用古今医案云平台V2.1分析中医诊断、西医诊断、中医证型、治则治法、用药频次等。结果:纳入6300则医案,阴虚证多见于50~59、40~49、60~69岁3个年龄段;中医证候出现频次排名前3位的中医诊断为肺积、肠蕈、乳岩;西医诊断出现频次排名前3位的疾病为肺癌、肠癌、乳腺癌;中医证型出现频次排名前3位的为肝肾阴虚证、阴虚毒热证、阴虚燥热证;治则治法排名前3位的依次为补益肝肾、养阴清热解毒、滋润润燥;使用频次>480次排名前10位的中药分别是醋莪术、醋鳖甲、冬凌草、山茱萸、葎草、酒黄精、猫爪草、百合、炒芥子、醋龟甲; 通过对中药药对关联分析,药物同现频次>1880次的药对共20组,3味药核心组合8组,得到4个新处方。结论:通过挖掘分析得出刘教授治疗阴虚证的核心药物、治则治法及临证思路,总结出“补益肝肾”的核心治疗法则。  相似文献   
43.
容丽  王世杰  刘宁  杨龙 《山地学报》2005,23(1):35-42
通过研究贵州西南部典型喀斯特植被退化区花江峡谷植被现状,选取具一定经济价值和推广价值的先锋植物,采用生物显微制片技术与数理统计方法相结合,报导了6科10种分属不同生活型的植物叶片的解剖结构特征,并进行了比较和解剖因子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喀斯特先锋植物叶片在不同种类之间具有明显差异,这些差异除受遗传因子控制外,环境因子(主要为光照和水分)也有重要作用;生活型不同对先锋植物叶片特征有一定影响,但未表现出规律性。根据叶片适应特征的差异,10种先锋植物可分为3种类型,即旱生或阳生叶类型的构树(Broussonetia papyrifera)、火棘(pyracantha fortuneana)、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偏中生叶类型(香椿的Toona sirensis)、顶坛花椒(Zanthaxylum pinum var.dingtanensis)、黔滇木蓝(In-digofera esquirolii)、忍冬(Lomicera japonica)、紫云英(Astragalus sinicus);偏阴生叶类型的繁缕(Stellaria media)。  相似文献   
44.
为了解贵州晴隆大厂锑矿尾矿(渣)潜在资源量和环境污染情况,对大厂锑矿尾矿(渣)分布及堆存情况进行资料调研和实地调查,测定分析了尾矿(渣)及周围表层土壤中Pb、Zn、As、Sb、Cr、Cu、Ni、Cd和Hg等重金属含量和土壤pH值等指标.结果 显示晴隆大厂锑矿尾矿(渣)锑的潜在资源量可达2.97万t,并伴生金583kg.晴隆大厂锑矿尾矿(渣)堆周围表层土壤pH平均值为4.74,属于酸性土壤;且研究区表层土壤重金属As和Sb受到了明显的污染,Cu、Zn和Cd可能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此外,利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内梅罗综合污染评价法和地累积指数法,对该区尾矿(渣)附近的表层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状况进行综合评价,均说明研究区表层土壤受到明显污染的重金属为Sb和As.建议考虑对该区尾矿(渣)中金属Sb和Au进行资源回收利用,这不但能达到变废为宝的目的 ,还能对尾矿(渣)进行减量化处理,减少其对周围环境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45.
通过改进Tessier连续提取法对贵州草海黑颈鹤栖息地不同水位梯度下沉积物汞(Hg)、砷(As)形态及生态风险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草海湿地沉积物中Hg含量在0.45~1.51-mg/kg之间,超过国家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风险管控标准;形态组成上,残渣态汞(Res-Hg)有机结合态汞(Org-Hg)碳酸盐结合态(Car-Hg)铁锰氧化态(Fe-O-Hg)可交换态(Ex-Hg),不同水位梯度下含量和赋存形态在不同区域不一致.As含量在16.4~23.8-mg/kg之间,形态依次为残渣态砷(Res-As)有机结合态砷(Org-As)铁锰氧化态砷(Fe-O-As)碳酸盐结合态砷(Car-As)可交换态砷(Ex-As).-As含量与贵州省土壤背景值持平,随着水位梯度的抬升,其总量呈增加趋势,残渣态占比逐步增多,性质逐渐稳定.采用地积累指数(I_(geo))、潜在生态风险指数(E_r~i)、风险评价编码法(RAC)对Hg、As的危害程度进行分析表明,基于草海较高Hg环境背景值,Hg整体污染风险较高,As处于低水平的污染风险等级且对环境影响较小.该研究揭示了不同水位梯度下Hg、As总量及形态分布特征,对草海湿地水位抬升恢复湿地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6.
对贵州草海湿地4种水位梯度下(农田区、过渡区、浅水区和深水区)表层土壤(0~10 cm)碳、氮、磷含量及其生态化学计量比进行研究,以期揭示草海湿地不同水位梯度下土壤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比的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土壤总有机碳(TOC)、总氮(TN)及总磷(TP)含量在不同水位梯度之间均差异显著,由过渡区至深水区,土壤TOC及TN含量均呈递增趋势,而TP含量呈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农田区土壤TN含量显著高于浅水区,但深水区土壤TP含量显著低于农田区.不同水位梯度土壤碳氮比(C/N)、碳磷比(C/P)和氮磷比(N/P)也存在显著差异,由过渡区至深水区,土壤C/P和N/P均呈递增趋势,而C/N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与过渡区相比,农田区土壤C/N、C/P和N/P总体偏低.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C/N、C/P和N/P的空间分布与土壤TOC、TN、含水量等理化性质有关.可见,草海湿地水位变化对土壤TOC、TN和TP含量以及C/N、C/P及N/P的空间分布具有显著影响,且水位升高有利于增强土壤碳、氮、磷的固存潜力.  相似文献   
47.
为了解黔中地区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同时为了研究功能群对水环境的指示,选取黔中2座典型水库——普定水库和桂家湖水库,分别于2015年的枯水期(1月)和丰水期(8月)进行浮游植物采样分析.结果表明:(1)2座水库营养盐无显著性差异,水动力学参数(水温、混合层深度、透明度、真光层深度、水柱相对稳定性、光的可获得性)存在显著性差异.(2)普定水库共归类出18个功能类群,桂家湖水库共归类出15个功能类群.普定水库优势功能群水期分布特征:枯水期LO→丰水期B+P;桂家湖水库优势功能群水期分布特征:枯水期B+J+Y→丰水期B+J.垂直层面上,普定水库枯水期以甲藻组成的优势功能群LO在三岔街采样点表层藻类生物量达到峰值(18529μg/L),远高于中层和底层水体以及其他采样点,与该点水文特性以及组成LO的甲藻特征有关.丰水期以硅藻组成的功能群P在小河采样点的中层藻类生物量最大(2741μg/L),远高于该点的表层水体及其他采样点,与P类群耐受低光有关.而桂家湖水库由于面积小、水位浅且少有人为干扰,故样点间环境因子差异小,整个水体优势功能群分布高度一致.(3)经RDA分析,水动力学参数、营养盐、p H和电导率是影响普定水库浮游植物群落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桂家湖水库仅水动力学参数(水温和水柱相对稳定性)是主要因子.(4)从浮游植物功能群适宜生境来看,普定水库为富营养水体,桂家湖水库为中到富营养水体.由分析得出隶属于不同水域的2座水库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水环境均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48.
王天佑  夏品华  林陶  杜欣 《湖泊科学》2021,33(3):774-784
为深入了解湿地周丛生物碳(C)、氮(N)、磷(P)生态化学计量的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对贵州草海湿地4种不同生境(湖滨带、人工湿地、农田沟渠、污水处理厂)中周丛生物两个生长阶段(生长期和衰老期)的C、N、P生态化学计量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水体营养指数依次为污水处理厂(51.55±4.50)>农田沟渠(50.41±4.50)>人工湿地(47.20±6.72)>湖滨带(41.86±6.91),湿地下游水域水质较上游明显改善.总体来看,在不同生境间,周丛生物C、N、P含量随着水体营养浓度的升高而增加,但周丛生物化学计量比呈下降的趋势.同一生境中,生长期周丛生物的C、N、P含量和C∶N都小于衰老期周丛生物,N∶P和C∶P则相反.周丛生物生长期N、P元素为弱稳态型(HN=2.358,HP=2.576),衰老期为稳态型(HN=10.99,HP=5.78),整体来看两个生长阶段周丛生物的N∶P呈稳态型(HN∶P=4.504).根据周丛生物最佳生长速率计量比得出湖滨带处于P限制状态,而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厂和农田沟渠则不受养分限制.相关性分析表明水体营养水平显著影响周丛生物的N、P元素含量及化学计量比,尤其是水体TP和TN浓度.非线性曲面拟合分析表明,周丛生物N∶P和C∶N分别受水体TP和TN浓度的主要影响,而水体TN和TP浓度对周丛生物C∶P的影响同等重要.该研究表明,基于水体TP、TN浓度和周丛生物化学计量比的三维模型可用来评估水体营养水平和周丛生物化学计量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49.
采用样方法和土地利用转移矩阵,以贵州省西南部的晴隆县为研究区域,研究了典型喀斯特峡谷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在1988、1999和2009年的碳储量空间格局和演变过程,并由此估算了贵州省喀斯特峡谷区的碳储量及贡献率。结果表明:晴隆县喀斯特区域的碳储量和平均碳密度呈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由晴隆县不同情况下的碳储量比例关系,估算出贵州省喀斯特峡谷区碳储量的实际值为42.55 Tg。同时,研究结果表明人类活动对碳储量的空间格局和演变有很大的影响。此外,估算的贵州省喀斯特峡谷区生态系统的平均碳密度远高于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的平均值,土壤平均碳密度则接近全国陆地生态系统平均值,但其植被平均碳密度却远高于全国陆地生态系统平均值,与全国森林系统的植被平均碳密度持平。这说明喀斯特峡谷区具有极大的固碳潜力,对其进行石漠化防治,是极其必要的。  相似文献   
50.
为了确定百花水库营养盐变化特征,选取百花水库5个监测点2014年1月-2018年7月共28个月份的水质实测数据,分析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总磷和总氮的年际变化特征.采用基于熵权法赋权的贝叶斯理论对5个监测点的水质综合状况进行评价,并结合水库的实际状况,从生态修复、工业污染源、沉积物中营养盐、水库季节性热分层及农业与生活污染源5个方面对其水质变化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14-2018年水体环境波动较大;除总氮外,各污染指标浓度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综合水质后验概率表明百花水库水质有逐渐变差的趋势;总氮和总磷治理应成为百花水库污染治理的主要方面;生态修复工程的开展和工业污染源的削减是百花水库水质转好的主要影响因素,农业与生活污染源的增加是百花水库水质转差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