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3篇
  免费   78篇
  国内免费   179篇
测绘学   79篇
大气科学   10篇
地球物理   49篇
地质学   491篇
海洋学   3篇
综合类   22篇
自然地理   36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43篇
  2018年   41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新疆焉耆盆地绿洲水盐双梯度下天然植被多样性分异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对焉耆盆地河畔带、荒漠带、湖畔带土壤水盐及地下水位和天然植被关系的分析,研究了干旱绿洲水盐过程与分异天然植被生长和绿洲生态的影响.结果表明:绿洲天然植被生物多样性取决水盐双梯度影响,盐分不断向湖畔积聚是引起焉耆盆地湖畔生态系统生境恶化的主导因子.绿洲内部河畔带物种多样性与地下水埋深关系表明,在埋深1.5m区域,随着地下水埋深的加大,物种多样性减少;在埋深1.5~3m区域内,随着地下水埋深加大,其物种多样性在增加;而当埋深在3~4m之间时,随着地下水埋深的加大,植物多样性呈明显减少趋势;而在埋深4m区域内,多样性指数波动不大.调查表明,随着埋深的变化,地表的天然植被草本、灌木、乔木也呈现明显的分异,地下水水盐条件制约植被分布、生存和演替,各种植被类型适应不同的地下水位和盐分特征.  相似文献   
52.
分析塔里木河下游生态输水效应可为优化生态输水调配策略提供科学指导。基于Landsat系列影像、气象数据和现场钻探数据,解译土地利用类型及植被覆盖度,确定植被耗水量及地下水埋深演变趋势,以探讨生态输水的多重效应。结果显示:(1)2000—2020年,塔里木河下游林草地面积、覆盖度增长显著,1亿m^(3)生态水分别对应5.40 km^(2)天然植被面积及0.14%植被覆盖度增长。(2)2000—2015年植被耗水量重心沿塔里木河干流方向迁移,2015—2020年向自然漫溢区迁移,共向东南迁移4 359 m。(3)自然漫溢区内地下水埋深增幅高达5 m,主河道沿线2 km范围增加1~3 m,河道以外2~5 km区域地下水埋深增加0~1 m。(4)天然植被适宜耗水量约为200 mm·a^(-1),生态输水前期仅在主河道沿线局部区域存在低效耗散,后期大量集中于自然漫溢区。21年生态输水实践表明,天然植被明显改善,地下水位明显回升,生态输水效应显著;但受既有输水方式固化的制约,生态水量空间分布不均衡和低效耗散增大,生态输水方式仍存在优化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53.
青城子矿田是一个大型金、银多金属综合矿田,矿田内具有(铜)铅锌-银-金的矿化分带现象。从含矿原岩建造-浊积岩建造、变质作用、岩浆作用、韧性剪切作用以及矿质分异作用角度对青城子矿田的矿化分带性做了初步研究,认为青城子矿田的矿化分带性是多种因素造成的。对矿田分带性的研究有利于青城子矿田乃至辽东地区的金、银多金属矿产找矿与勘查。  相似文献   
54.
对猫岭—王家崴子金矿区矿石中伴生的微量元素研究表明,猫岭金矿的 As,Cd, B,Be,Sn,Bi,Pb,Sb明显偏高,其中 As,Cd,B高度富集, Bi,Sb,Sn,Be,Pb中度富集;王家崴子金矿 Pb,Cr,Cd,Zn,Be,Sn,Bi,As明显偏高,其中 Cd,Bi,As,Pb,Sn高度富集, Cu为中度富集。矿石中 As,Bi,B含量较高与赋矿围岩中该元素高的原始富集有关。岩矿显微鉴定和多种数理统计分析综合研究表明, Pb,Zn,Cu主要以方铅矿、闪锌矿、黄铜矿和黝铜矿等独立矿物形式存在,部分呈类质同像形式分布于黄铁矿、毒砂等硫化物中。 As以毒砂形式存在,部分以类质同像形式存在于黄铁矿、雌黄铁矿、白铁矿和黝铜矿中; Sb,Bi以固溶体混入物形式分布于黄铁矿、毒砂和黝铜矿中; Sn,B以独立矿物形式赋存于黄铁矿、方铅矿和黝铜矿中; Cd与方铅矿和闪锌矿、黝铜矿有关;部分 Cr,Be,B与云母和粘土矿物有关。  相似文献   
55.
张祖陆  孙庆义  宋印胜  王梅 《山东国土资源》2007,23(6):2007/3/14-2007/6/22
依据南四湖周边地区数十眼钻孔的数据资料,以岩性地层分析对比研究为基础,通过利用“C、热释光等年代测定和孢粉分析技术方法,对该地区第四纪地层的划分提出了初步认识。经研究认为,该区中南部的南四湖、北五湖的湖相沉积大约形成于全新世中晚期之后。根据区内松散岩层的沉积物岩性和岩层的组合特征可以划分出5个岩组段。  相似文献   
56.
许多测量施工单位在进行GPS静态测量时,都会遇到求解高程异常的问题。这样才能将大地高转化成正常高。论文用两种方法来求高程异常,其一,二次曲面模型的方法来求高程异常,其二,采用BP神经网络的方法来求高程异常,并对两者所求的高程异常的精度进行分析,从论文中看到BP神经网络对求解高程异常的精度高,从而为BP神经网络在测量中的应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7.
为揭示土体参数旋转各向异性空间变异性对边坡大变形特征的影响规律,将土体不排水抗剪强度参数模拟为旋转各向异性随机场,提出采用多重响应面法对随机场样本进行边坡稳定性安全系数高效求解和升序排列,进而使用随机物质点法按序模拟随机场样本的边坡大变形过程.以一饱和不排水粘土边坡为例,研究了旋转各向异性随机场的旋转角度β和弱主方向自相关长度θ2对边坡大变形特征和破坏模式的影响.结果表明:提出的基于多重响应面的随机物质点方法可以高效开展边坡大变形概率分析;β和θ2对边坡大变形特征和破坏模式均有显著影响;边坡大变形破坏的影响距离、滑动距离和滑动体积的平均值与标准差均随θ2的增加而增加;边坡大变形过程中可能产生4种破坏模式,其中深层滑动和渐进式滑动为该边坡模型的主要概率失稳模式.因此,提出的方法为边坡大变形概率分析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考虑参数旋转各向异性空间变异性的边坡大变形概率分析对准确评估边坡失稳风险具有一定的理论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58.
确定填埋场注气过程中气体压力分布特征可为好氧通风工程提供关键技术和理论支撑。以现场单井注气试验为依托,在渗流力学理论的基础上,开展了不同注气强度条件下气体压力分布监测试验,分析了注气过程中气体压力的径向分布特征,推导了注气条件下垃圾土体内部以解析解形式表达的气体压力预测(analytical gas pressure prediction,简称AGPP)模型;结合现场气体压力监测结果,构建了以注气井压力为核心参数的经验公式形式的气体压力预测(empiricalgaspressure prediction,简称EGPP)模型。试验结果表明:低压注气强度也可以达到良好的注气效果,在较短时间内可以让气体充满注气井周围;通过现场监测数据与AGPP模型、EGPP模型的对比,初步验证了两种模型的可靠性。以上成果为预测和评估好氧通风过程中垃圾填埋场气体压力分布提供了新方法。  相似文献   
59.
Zosterophyllum(工蕨属)是早期陆生植物的代表性类群之一,全球广泛分布。Z.australianum(澳大利亚工蕨)产自华南和澳大利亚,是东北冈瓦纳古植物地理区系的典型分子。文中描述了产自贵州都匀包阳剖面蟒山群中的Z.australianum新材料。该标本的孢子囊具短柄,呈椭圆形或扇形,宽2.6~4.1 mm,高可达3.9 mm,加厚带宽约0.6 mm,紧密螺旋排列形成孢子囊穗,与云南文山早泥盆世坡松冲植物群中的Z. australiaunum极为相似。依据目前对Z. australianum时代延限的认识,并结合蟒山群其他植物属种的发现(如Adoketophyton subverticillatum),推断该群下段的时代为早泥盆世布拉格期。Z. australianum在蟒山群中的发现,扩展了该植物的地理分布范围,反映出蟒山群中的植物组合与坡松冲植物群存在一定联系。  相似文献   
60.
花岗伟晶岩型矿床是稀有金属矿床重要的类型之一。在花岗伟晶岩中,稀有金属元素Li、Be、Nb和Ta主要以独立矿物的形式存在,前人对稀有金属独立矿物在硅酸盐熔体中的溶解度及其影响因素展开了系统研究。本文综合分析了已有的实验数据,其结果表明,影响稀有金属独立矿物溶解度最为重要的2个参数是温度(T)和铝饱和指数(ASI)。因此本文建立了稀有金属独立矿物,尤其是铌锰矿和钽锰矿溶解度,与温度(T)和铝饱和指数(ASI)之间的定量关系: lg [w(Li)/10-6]=-0.37×[1 000/(T/K)]+4.56,R2=0.44 lg [w(BeO)/10-6]=-4.21×[1 000/(T/K)]+6.86,R2=0.91 lg [Ksp(Nb)/(mg2·kg-2)]=-(2.86±0.14)×ASI(Mn+Li)-(4.95±0.31)×[1 000/(T/K)]+(4.20+0.28),R2=0.86 lg [Ksp(Ta)/(mg2·kg-2)]=-(2.46±0.11)×ASI(Mn+Li)-(4.86±0.30)×[1 000/(T/K)]+(4.00+0.30),R2=0.80 式中,温度T为热力学温度,ASI(Mn+Li)(ASI=Al2O3/(CaO+Na2O+K2O+Li2O+MnO),摩尔分数比)和T的适用范围分别为0.6~1.2和1 073~1 373 K的范围内。上述公式为估算硅酸盐熔体中稀有金属含量提供了便利,为量化花岗伟晶岩成矿模型提供了基础。 稀有金属独立矿物溶解度随温度降低和铝饱和指数的增加而急剧降低,因此,在岩浆演化过程中,由岩浆侵位、分离结晶以及流体作用等因素引起的岩浆温度降低和铝饱和指数的增加,是导致稀有金属独立矿物结晶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