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0篇
测绘学   7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51篇
  2022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铁路隧道工程勘察中高频大地电磁测深应用效果研究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6  
铁路隧道周围一定范围内的岩溶洞穴及断层构造,都将对隧道施工产生安全隐患,本文阐述采用EH?4电导率成像系统的高频大地电磁法能够准确快速的探测一定深度范围内的溶洞、断层等地质构造,对施工区的地质构造和岩溶的赋存状态进行超前的宏观预测,并将野外的成功实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2.
TSP\|203在大支坪隧道超前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现代工程等级在不断提高,隧道地质环境越来越复杂,隧道越来越长,隧道地质超前预报在隧道的开挖中的作用更加凸显,如何选择有效的预报措施对隧道开挖中人员、设备的安全和隧道洞室的支护具有重要的意义. TSP203是用地震原理对隧道进行探测的仪器,该系统高度从数据采集、处理实现高度智能化.本次使用此仪器对大支坪隧道横洞掌子面HDK0+064里程处进行预报,结合实际开挖,证实了预报的可行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33.
BP神经网络预测嵌岩桩承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确定嵌岩桩承载力的最可靠最直接的方法是静载试验,但是由于嵌岩桩承载力大,静载试验耗工费时,并且很难做到破坏,因此工程界希望能在不影响结果精度的前提下尽可能少做静载试验。利用以往的嵌岩桩静载试验资料,在BP神经网络理论的基础上,运用Matlab中的神经网络工具箱进行编程分析,总结出嵌岩桩的各种可控参数对其承载能力的影响,从而确定最终比较合理的嵌岩桩的设计参数。对比分析前人的研究成果,得出的结论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34.
刘开元  王祥 《岩土工程技术》2002,(4):191-194,233
以广珠准高速铁路软土路堤试验的沉降测试结果为例,对目前国内计算次固结沉降的方法进行了实例分析.提出对于工后沉降要求较高的情况下,应考虑次固结沉降.  相似文献   
35.
设计单位改企后,面临如何提高市场竞争力的问题,在当前经济快速发展形势下,企业间竞争实力的较量体现在创新能力上,在生产经营模式的改革中,采以技术创新为突破口,以市场为导向,加快内部生产组织形式、经营方式的创新,将科技成果应用到工程勘察设计中去,使之成为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合格的市场主体。  相似文献   
36.
钻孔咬合桩在软土深基坑围护施工中遇到的难题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玉明 《江苏地质》2003,27(3):175-178
全套管钻孔咬合桩即贝诺特(Benoto)灌注桩工法,是一种成熟的围护施工技术,在国内已经多次使用,但在南京地区长江漫滩淤泥质粉质粘土和饱和粉细砂层中施工尚属首次,由于地质条件等原因,实际施工时遇到了涌砂、超灌和拔桩等问题。介绍了南京地铁某车站钻孔咬合桩围护结构的施工情况,对在施工中遇到的具体技术难题和处理措施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37.
李强  贾森  李鑫  武璧泽  尚艳亮  董俊 《岩土力学》2022,43(12):3484-3492
经典Green-Ampt入渗模型计算简单,广泛应用于土壤入渗问题的研究,但在湿润锋处理上采用明显的干湿分离界面,存在一定的理论假设。鉴于此,基于饱和区−非饱和浸润区分层模型,结合达西定律,推导出入渗过程中饱和区厚度与非饱和浸润区厚度关系的理论公式,提出了水分剖面理论模型,消除了饱和区厚度和浸润区厚度的关系假设。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考虑土壤水分剖面形状和非饱和浸润区等效参数的改进Green-Ampt模型,并采用试验和有限元数值仿真对该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有很高的精度,对不同类型的土有很好的适应性。同时该模型求解简单,参数物理意义明确,便于工程应用。  相似文献   
38.
基于AutoDesk MAP 3D的标准化数字制图生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探讨基础地理信息分类编码的原则,采用面向对象的分析方法建立一套基于AutoDesk MAP 3D平台的、以实体特征为基础的地理信息分类编码方案,该方案已应用于完全以GIS为核心的数字化成图系统的开发,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9.
王义重  王其勇  刘欢  傅旭东 《岩土力学》2011,32(Z2):222-227
土钉复合土锚杆支护技术是对单一土钉墙技术的发展与改进,该方法具有施工简便,工期短,造价低廉等独特优点。虽然该方法已在工程中应用广泛,但土钉与土锚杆的复合支护的理论却还不完善。因此很有必要开展土钉墙复合土锚杆的模型试验,以加深对土钉与土锚杆复合支护体系的认识。通过多组模型试验,研究了在不同加载位置以及不同施工阶段下土钉的内力分配,基坑土体的位移场分布,不同加载位置下土钉及锚杆的支护效果等。结果表明:当超载较大且靠近基坑坑壁时,易出现直线型的滑动面,而超载距离坑壁较远,则较易出现圆弧状滑动面;锚杆对于控制滑动面出现有较强的作用,因此当超载靠近坡面时应将锚杆布置在坡面中上部,超载离坡面较远时,应布置在坡面下部  相似文献   
40.
基于三维裂隙网络模拟的有限块体面积判断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向晓辉  王俐  葛修润  卢波  周欣 《岩土力学》2006,27(9):1633-1636
水工建筑物深开挖边坡中大量出现的随机楔体,他们是由广泛分布于裂隙岩体中的结构面切割而成。首先应用随机不连续面三维网络模拟技术建立不连续的概率模型,在此基础上,搜索出临空面迹线上所有的闭合凸多变形,根据文中提出的“面积判断”法,判断块体是否为有限块体。工程实例模拟的结果说明了该方法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