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地质学   2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93 毫秒
11.
铜官山铜矿床是我国著名的铜产地,首次在罗村矿段圈定出具有工业意义的金矿体,是铜官山矿区找矿工作的一个突破.通过野外勘查分析得出金矿体主要赋存在矽卡岩、大理岩及闪长岩交汇处的次级小断裂或裂隙中,受岩浆岩、地层的岩性、接触带构造及次级小断裂或裂隙等多种因素控制,而金大量析出则发生在热液后期的碳酸盐阶段。  相似文献   
12.
铜官山矿田铜金成矿模式探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袁小明 《地球学报》2002,23(6):541-546
铜官山矿田是长江中下游铜铁金成矿带铜陵矿集区中4个主要矿田之一,矿田由铜官山铜矿床、天马山硫金矿床、金口岭铜金矿床组成。矿田内地表出露志留系至三叠系地层,岩体有铜官山石英闪长岩、天抱蛋山石英闪长岩和金口岭花岗闪长岩等。根据矿体产状、矿化特征、蚀变类型等,矿体分为夕卡岩型矿体、层状矿体及细脉浸染型矿体。不同产状矿体是由不同容矿构造所决定的,夕卡岩型矿体是由接触带构造控制的,层状矿体是由C2 3/D3w层间滑脱面构造控制的,当两种构造交叉时形成“人“形或“Y“形矿体。层状矿体的形成经历了2个成矿阶段,即燕山期  相似文献   
13.
铜陵及其邻区的深部找矿仍然存在巨大的找矿潜力,找矿勘查难度主要表现在隐伏矿床的埋藏深度大、深部构造格架及成矿过程等找矿信息不足。要实现找矿勘查的高效增储,维持这一地区铜工业持续发展的战略,就必须对深部构造和成矿过程进行研究。通过发展找矿信息探测技术和钻探技术,提高矿床预测的准确度,使投资决策更快速、准确。  相似文献   
14.
叶捷先 《矿产与地质》2000,14(5):325-329
应用地球化学基础理论和多元计分析方法研究东石门斑岩型铜矿床地球化学特征,初步总结了矿致导致异常特征,建立了该矿床的轴向元素分带序列,提出了该矿床的成矿地球化学指标及其深部的成矿预测。  相似文献   
15.
铜陵狮子山矿田花树坡铜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帮国 《矿产与地质》2001,15(4):243-246
铜陵花树坡铜矿床生体赋存于二叠系下统栖霞组硅质层内,次要矿体赋存于孤峰组内,受层位控制,矿体围岩具有热接触变质、接触交换变质特点,受断裂构造,、岩浆岩控制明显。褶皱殂成的虚脱空间及褶皱的叠加、层间剥离等多种因纱的复合,导致了矿体的形成,成矿温度为中-高温,该矿床为层控式矽卡岩型矿床。  相似文献   
16.
铜山岩体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吕俊武 《矿产与地质》2000,14(3):172-174
安徽贵池铜山岩体地质特征、岩石化学成分等研究 ,表明铜山岩体为一燕山早期侵入的钙碱性岩石系列的复式岩体 ,并探讨岩体及岩浆演化同成矿作用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岩溶区地面塌陷成因的新解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8.
安徽铜山矿床成矿物质来源及成矿作用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周曙光 《矿产与地质》2003,17(5):610-612
铜山铜矿床是长江中下游铜铁成矿带的重要矿床之一,对其成矿物质以前多认为来自单一的岩浆期后热液。通过综合分析成矿元素在各地质体中的分布及矿床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认为:其成矿物质来源复杂,具多源性;不同类型矿石其成矿环境不同;围岩在成矿作用过程中提供了部分物质来源;花岗斑岩岩体、层间滑脱构造及有利围岩组合是矿床成矿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安庆夕卡岩型铁铜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铁质来源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安庆夕卡岩型铁铜矿床是长江中下游地区铜、铁成矿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成岩成矿特征与典型的夕卡岩矿床有明显差别。本文通过对与成矿密切相关的月山岩体的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研究,以及夕卡岩分带特征与夕卡岩矿物学研究,指出岩体具高碱低铁的特征,夕卡岩矿物(石榴子石和透辉石)具富铁的特征,并有明显的逆向分带规律。并据此提出了铁质来源与磁铁矿的成矿作用的新观点,指出Fe质源自于形成岩体的富钠高铁的玄武岩浆;由于AFC作用,使FeNa分离,形成了富铁的成矿流体。而夕卡岩矿物的逆向分带和富铁夕卡岩矿物的广泛存在则是富铁流体参与夕卡岩成岩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世界各地的人造金刚石产量增加很快。1960年人造金刚石的世界总产量为200万克拉,到1969年达到4,000万克拉,十年中增产了20倍。国外已将人造金刚石用于地质钻探,而且取得良好的效果。一些工业比较发达的国家,广泛采用热压法制造金刚石钻头,这种方法的优点是:1.钻头质量好,胎体能按设计要求保证几何形状,在烧结过程中不会产生膨胀、收缩、变形等现象,包裹金刚石牢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