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9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33篇
测绘学   11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224篇
海洋学   4篇
综合类   75篇
自然地理   15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47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石油污染土壤对向日葵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美国油料向日葵G101为材料,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土壤石油污染质量浓度为10 000 mg/kg时,对向日葵生理性状、产量性状、农艺性状及籽仁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石油污染土壤对向日葵群体叶面指数从苗期至成熟期均有显著影响。葵盘直径、茎秆直径、株高、叶片数、百粒重和生物量分别缩小或降低10.7%、7.4%、7.2%、10.0%、16.7%和21%;空秕率提高2.4倍;对根系与地上部分的抑制作用无显著差异。该污染浓度下石油对向日葵发芽出苗率,籽仁中粗脂肪和粗蛋白质含量无显著影响;葵盘腐烂病发生率、分枝发生率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42.
环境中二噁英的浓度水平及其控制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近年来二噁英的污染现状,对环境中二噁英的污染浓度水平、污染来源及途径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近10年来,二噁英污染浓度水平仍高于检出标准。造纸制浆、漂白继垃圾焚烧后成为主要污染源。在人体危害方面,深入到二噁英对人体基因和染色体有诱导致变作用。根据二噁英的来源和形成机理,按前期预处理、过程控制和后期处理三个阶段,论述了二噁英的污染控制技术,同时提出了对二噁英污染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43.
模拟堆载作用的黄土边坡土体变形机理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固结不排水剪试验,研究了堆载作用下不同深度、含水量和围压的原状黄土的变形和破坏特征,并从黄土的微观结构角度分析了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结合黄土边坡特殊的工程地质条件,分析了堆载作用下黄土边坡土体的变形破坏过程。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深度、含水量和围压的原状黄土的应力应变曲线和抗剪强度具有不同的特征;特殊的工程地质条件,使黄土坡体的某些部位形成了堆载作用下不利于黄土材料强度保持的含水量和围压的组合,导致了这些部位黄土的变形破坏,进而诱发坡体的变形破坏。  相似文献   
44.
西北地区土壤资源特征及其开发利用与保护   总被引:10,自引:8,他引:2  
在分析西北地区土壤分布规律的基础上,研究了不同类型区土壤的资源特征及其在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认为黄土地区土壤土质疏松、粉砂含量高、富含碳酸钙是水土流失的物质基础;干旱区广为分布的荒漠土壤资源的性能低劣、绿洲区水土资源的利用比例失调是造成土地荒漠化、土壤盐渍化的根本原因;而高原土壤的粗骨性、土层浅薄、有效肥力低则加速了草场的退化和沙漠化.提出了西北地区土壤资源的合理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的途经,即搞好农田基本建设,采用旱作技术节水和合理用水,扩大林草植被,保护天然草场和林木.并认为西北土壤资源的开发利用要在充分发挥其生产潜力的同时,首先应遵循生态规律,开发与保护并重,防止土壤资源衰竭和破坏.  相似文献   
45.
山西芦芽山地区树木年轮记录的1676 AD以来5~7月温度变化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在山西芦芽山地区采取了符合国际树轮库要求的油松样本,通过交叉定年和应用区域生长模型,建立长度为328 a的标准宽度年表.根据RCS序列所揭示的气候低频变化特征,确定1676 AD以来夏季温度可划分为两个时段:1676—1865 AD和1866—2003 AD.在1676—1865 AD时期,夏季温度变化主要表现为“冷强暖弱”,其中1710—1720s为最冷时段.1866—2003 AD时期,夏季温度呈现出“总体持续变暖,冷暖交替频繁”的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46.
伊犁河支流大西沟河水与地下水转化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开展河流和地下水转换关系研究对于区域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大西沟河水与地下水转换关系为目标,在分析地下水动力场的基础上,通过水化学类型、溶解性总固体(TDS)、氯离子(Cl-)等水化学以及环境同位素18O、D、T等指标作为示踪剂,分析大西沟河和地下水的转换关系和转化强度。结果表明:研究区河流和地下水化学类型主要为HCO3—Ca,水化学类型空间分布特征相似;TDS和Cl-浓度表现为先增加后下降,但地下水的变化幅度大于河水。通过对大西沟河水和地下水中的水化学和环境同位素指标对比分析,发现研究区河流与地下水之间补给排泄关系具有明显的分段性;从河流出山口到下游地区,河水和地下水之间发生了三次转化关系:在山前倾斜砾质平原区以河水入渗补给地下水为主,补给量占该段潜水径流量的56%;到了细土平原区出现地下水补给河水地段,补给源为承压水越流补给潜水后的混合水体,潜水和承压水补给比例占该段河水径流量的20.4%与58.4%;风成沙漠区河水沿途渗漏补给地下水直至河流断流。本次研究结果为建立研究区水循环演化模式和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47.
含圈闭气体的地下水流称为准饱和流,准饱和流中的圈闭气体对含水层渗透系数有重大影响。通过柱试验开展了粉砂、细砂、中砂和粗砂4种介质圈闭气体饱和度与准饱和渗透系数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圈闭气体饱和度明显受介质的粒径影响,在细粒介质中圈闭气体饱和度明显较大;4种介质圈闭气体饱和度在0~15%范围内,准饱和渗透系数与完全饱和相比减少了32.82%~56.38%,且准饱和渗透系数与圈闭气体饱和度之间可表达为一个负线性相关的经验公式;该公式与Faybishenko公式等效,但形式简单,参数较少,使用方便;准饱和渗透系数的变化规律可概化为圈闭气体占据了原有的有效孔隙,造成原有效孔隙度减少,从而使渗透系数减小。利用该理论,Kozeny-Carman方程能较准确地描述准饱和渗透系数的变化规律,而基于哈根-泊肃叶方程的渗透系数公式则存在较大误差,不适用于描述准饱和渗透系数;试验结果证明了室内测定饱和渗透系数时排除圈闭气体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48.
研究神府东胜矿区煤炭开采对水资源的影响机制,对于保护当地水资源及脆弱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以窟野河为例,分析了煤炭开采对该流域水资源量与水质的影响机制,并计算出吨煤开采的基流损失量约为2.038 m3(1997—2005年)。研究结果表明,煤炭开采时形成的裂隙将萨拉乌苏组含水层中的水导入矿坑中,导致潜水由水平径流、排泄为主转化为以垂向渗漏为主,引发地下水位大幅下降,河流基流量减少以及泉流量衰减甚至干枯;煤炭开采使含水层中的水进入到矿坑,在物理作用和化学作用下形成硬度更大、矿化度更高的矿坑水,矿坑水排入河流后对河流造成污染。   相似文献   
49.
把潜水作为被保护的目标主体,评价和研究在环境作用下潜水自身质量上的安全程度,特别突出污水入渗对潜水安全的威胁;创建了潜水质量安全评价指标体系——DRAUGHTS体系,建立了相应的计算公式。创建的潜水质量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包含潜水埋深等级分量、大气降水净补给量等级分量、含水层介质的类别等级分量、渗透系数等级分量、包气带介质的类别等级分量、污水补给质量等级分量、污水补给数量等级分量以及土壤介质的类别等级分量共八大因子,其中既含有制约潜水抗污染能力的多项内在因子,又含有对潜水水质作用强度的多项外界因子,特别强化了外界对潜水水质的作用。按照潜水质量安全指数,由小到大划分出5个安全等级,从1级到5级,其安全程度由好到差。最后,以西安市平原区作为干旱半干旱地区大都市的案例,将DRAUGHTS体系应用到案例区的潜水质量安全评价研究中。结果表明:案例区的潜水质量安全程度与渗漏补给潜水的污水质量和数量密切相关,与实际情况吻合,证明创建的DRAUGHTS体系在案例区的应用是成功的,结果是可信的。该评价指标体系是可行的,可以推广应用到类似条件地区的潜水质量安全评价中。  相似文献   
50.
在鄂尔多斯盆地都思兔河流域供水水文地质详查的基础上,通过水文地质钻探、抽水试验、样品分析等手段,查明了流域含水层的结构、埋深以及含水层和隔水层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的变化规律,探讨了各含水层之间的水力联系,并求取了含水层的水文地质参数;对比圈定了包乐浩晓、巴彦布拉格、好勒包勒吉3处富水区;采用地下水流数值模拟方法对上述3处富水区地下水开采量进行计算,提出了27种地下水开采方案,并经过对比得到地下水开采推荐方案。结果表明:包乐浩晓、巴彦布拉格、好勒包勒吉3处富水区主要补给为侧向径流及大气降水入渗补给,排泄方式以潜水面蒸发及向河流排泄为主;在地下水浅埋区,结合含水层单井涌水量的大小,确定采用管井开采方式、中段悬挂式非完整井结构,平均布井,井深300m,单一开采白垩系环河组的地下水,最大限度夺取潜水蒸发排泄量;根据推荐方案,上述3个富水区总开采量达到123 500m3/d,可为该地区地下水资源开发与利用提供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