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1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67篇
测绘学   3篇
大气科学   85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148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1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87 毫秒
61.
位于准噶尔西北缘萨吾尔地区的罕哲尕能Cu-Au矿床是新近发现的斑岩型矿床,具有很好的找矿前景。矿区岩浆活动早期以闪长岩为主,晚期以花岗闪长岩和二长花岗斑岩为主。钻孔中所见似斑状石英二长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343.6±5.7Ma~345.3±8.3Ma;二长花岗斑岩锆石U-Pb年龄为334.9±7.3Ma~336.4±7.5Ma,表明西准萨吾尔地区早石炭世存在一期重要的岩浆-热液Cu-Au成矿事件。花岗闪长岩、石英二长岩、闪长玢岩、闪长岩和二长花岗斑岩的主量元素具有一致的演化趋势,表明它们可能是同一岩浆演化的产物。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如Rb、Ba、K、Sr)和活泼的不相容元素(如:U、Th),相对亏损高场强元素(HFSE:如Nb、Ta、Ti),显示具有岛弧岩浆的地球化学特征。87Sr/86Sri比值在0.7033~0.7037之间,143Nd/144Nd比值在0.512538~0.512579之间,εNd(t)在+6.7~+7.5之间,显示源区具有类似亏损地幔的特征;而且具有年轻的Nd两阶段模式年龄为488~553Ma,这些特征表明罕哲尕能矿区岩石的岩浆源区可能来源于亏损地幔分异的新生玄武质下地壳。罕哲尕能Cu-Au矿床的形成时代明显早于该区域A型花岗岩的形成时代(290~300Ma左右),结合岩石微量元素特征反映其形成于岛弧构造背景,萨吾尔山具有寻找斑岩Cu-Au矿的成矿条件。  相似文献   
62.
阿克达拉区域大气本底站反应性气体在线观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促进大气成分业务观测水平的提高,对阿克达拉区域大气本底站新建设的NO_x、SO_2、CO和O_3 4种反应性气体集成观测系统的构造、功能以及质量控制方法进行了介绍,分析了在站址科学论证期间观测到的O_3和CO的浓度水平和变化特征,并与其他本底站的观测结果进行了比较,给出了新观测系统的一些初步观测结果。结果表明,阿克达拉站观测到的O_3和CO的浓度水平及其变化特征有别于中国东部几个大气本底站的观测结果,反映了该站与其他站的差异;新的观测系统自动化程度较高、易于实现质量控制,其性能指标能够满足该偏远站点观测的需求。  相似文献   
63.
新疆北部冬季暖区大降雪过程中尺度云团特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赵俊荣  杨雪  杨景辉 《高原气象》2010,29(5):1280-1288
利用1997-2006年深秋到冬季新疆阿勒泰地区出现的17次暖区大降雪天气过程的卫星云图资料、常规观测资料和地面降雪量资料,并选取其中3次典型的暖区大降雪过程,对暖区大降雪天气过程的中尺度云团演变特征进行了详细分析,进一步揭示暖区大降雪天气的成因。结果表明:500 hPa极涡是造成新疆北部阿勒泰地区暖区大降雪过程的天气尺度影响系统,极涡中心南部或东南部分裂出的中尺度短波是造成暖区大降雪天气的直接影响系统;TBB≤-60℃的中-β和中-α尺度系统云团是造成暖区大降雪天气的主要系统。暖区大降雪的TBB≤-60℃的中-β和中-α尺度系统云团是在绕极涡移动的高空锋区短波槽前和暖平流输送区形成,并位于极涡中心南部或东南部的低层到高层强锋区中,在随着天气尺度云系移动的同时,绕极涡中心逆时针旋转,移速缓慢或稳定少动,移动中逐渐加强或合并,其多表现为椭圆形或圆形,暖区大降雪发生在TBB≤-60℃的中-β和中-α尺度云团边缘TBB等值线梯度最大处。中-β和中-α尺度云团面积越大、生命史越长,造成的暖区大降雪范围就越大、强度也越强;TBB≤-60℃的中-β和中-α尺度云团在阿勒泰地区上空维持数小时可造成阿勒泰地区暖区大降雪天气。  相似文献   
64.
利用阿勒泰地区6个气象台站在观测资料和常规天气图资料,分析了200年冬季降雪集中期和主要大暴雪过程发生时的天气形势特点,归纳起来有以下特点;(1)欧洲中高纬度高压脊形势稳定;(2)长时间受极涡底部强锋区控制;(3)南支系统活跃,暖湿气流向北输送明显;(4)地形作用。  相似文献   
65.
基于1961-2017年阿勒泰地区7个气象站的逐日最低气温资料,分析了阿勒泰地区冬季(11-3月)严寒天气的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阿勒泰地区冬季整体呈增暖趋势,平均最低气温的增加幅度可达0.7℃/10a,尤以富蕴站和青河站最为突出,分别为1.2℃/10a和0.9℃/10a,均可通过95%的信度检验。阿勒泰地区冬季年最低气温的增暖幅度为0.6℃/10a,富蕴增暖最快,增暖幅度为1.1℃/10a,可通过95%信度检验。富蕴站和青河站冬季严寒天气发生频数最多,最高接近70次,各站严寒天气日数均在在20世纪90年代处于低值期。从持续性严寒天气(最低气温低于-30℃)发生频数来看,各站冬季持续2天,3天和5天的发生频数均为减少趋势。各站冬季持续性严寒天气的(最低气温低于-30℃)最长日数均表现出减少趋势,以富蕴站和青河站最为显著,减少日数均为-1.2d/10a,可通过95%信度检验。  相似文献   
66.
阿勒泰地区一次暴雪天气过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阿勒泰地区2003年1月15~20日大范围的暴雪天气过程作了分析,从环流形势、水汽条件、动力条件等方面阐明了形成大范围大降雪的有利条件。并指出高低空急流在本次暴雪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卫星云图对天气系统的识别和监测作用,最后,通过对比分析表明T213,产品对阿勒泰地区大范围大降雪的预报能力较强,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7.
通过对阿勒泰地区1960-2001冬季9个白灾年的大尺度环流、天气尺度影响系统和气候资料的分析,得出一些有意义的结论,这些结论在天气预报中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并提出几点防御对策,更好地做好气象决策服务,使灾害造成的损失减少到最小程度。  相似文献   
68.
北疆北部一次强对流天气爆发机制的综合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2005年5月下旬到6月初高空环流变化的特点,着重对5月31日塔城地区强冰雹和6月1~2日阿勒泰地区大到暴雨天气过程的爆发机制进行了诊断分析,表明强对流天气是在大尺度环流异常的形势下,高、中、低层多种尺度系统相互作用及合适的配置的结果.指出了影响该地区强降水的水汽路径和输送模式,以及强降水与高能舌、能量锋的关系,最后用天文动力结构分析方法对这次强对流天气进行了天文动力结构诊断分析,从而进一步加深了对北疆北部尤其是阿勒泰强降水天气发生发展的动力机制的认识,对防灾减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9.
物探是成矿带矿产资源评价的重要方法之一,但激发极化法测量限于技术和经济条件等原因在成矿带资源评价中未大面积开展。本文在初步分析磁法、重力法、激发极化法等在成矿带应用成果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多金属矿床矿石构造多以浸染状为主的基本特点,提出了成矿带物探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开展激发极化法普查的技术思路。通过总结土屋斑岩铜矿成矿带、百灵山花岗岩岩体北接触带铅锌多金属成矿带1∶5万激发极化法的试验、示范成果,认为该方法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找矿成果明显,并提出在重要铜、多金属成矿带开展以1∶5万激发极化法为主要方法的综合物探普查的建议。  相似文献   
70.
阿勒泰地区春季寒潮暴风雪气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春季寒潮暴风雪天气的历史天气图和GMS-5卫星云图资料的分析,揭示了阿勒泰地区春季寒潮暴风雪天气的环流特点及云图特征,从中得出春季寒潮暴风雪天气的预报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