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地质学   47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1.
赵红  韩群柱 《地下水》2001,23(1):27-29
本文认为 ,建设渭河傍河水源地与地下水库 ,是补充渭河调蓄能力 ,充分利用渭河水资源的重要措施。本文对有关的建设问题进行了讨论 ,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李金龙  翁修荣  赵耀东 《地下水》2001,23(2):58-59,68
本文对近年来陕西省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管理工作中取得的成就和经验进行了全面的总结 ,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结合实际提出了进一步加强陕西省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基础工作的建议 ,旨在促进地下水环境有效地管理与保护、实现陕西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孙胜祥 《地下水》2005,27(1):10-11,18
关中地区机井灌溉发展历史悠久,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较高,本文分析了井灌发展的现状,针对如何巩固发展井灌,根据关中地区不同地貌单元提出井灌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李景文  刘爱菊 《地下水》1997,19(1):40-43,6
本文根据地下水供水区域的水文地质条件和工农业用水的合理分配原则,用探采结合的方法,对深、浅层地下水进行分段抽水试验,优选出“以深为主、深浅结合、布局合理、计划调配”的开采方案。  相似文献   
15.
王力坚  丁汉卿 《地下水》1995,17(4):161-163
渭北黄土原区,由于缺水制约着农业的发展,在引水上原后,却出现了地下水位上升等不均衡问题,使自然资源不能充分利用。通过三水转化研究,把双灌区水资源合理利用的诸多因素概化成数学调控模型,依据作物需水量,采用微机手段优化求解该试区地表水、地下水的用量与地下水位的关系,制定出灌区用水的动态监控过程,以达到科学合理地利用水资源。该模型经过四年的实施,收到了显著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王力坚 《地下水》2002,24(4):224-225
非充分灌溉理论是现代节水农业的重要内容,系管理措施。本文结合“九五”期间陕西省节水技术应用研究课题,在临潼区开展了专题试验,论述了小麦、玉米种植区应用非充分灌溉理论的方法及经验,提出了该类课题进一步研究的内容与方向。  相似文献   
17.
马能霞 《地下水》2002,24(4):259-260
本文从钻机变速箱主轴承内圈配合副的润滑、主轴材料、性能及施工技术操作三方面对钻井施工中最常出现的主轴磨损这一机械故障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一些预防措施和修复方法,以确保钻机处于最佳工作状态,从而降低钻井成本,提高钻井效率。  相似文献   
18.
论陕西关中地区的水资源开发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碧波  吕书君 《地下水》2000,22(3):93-95
本文通过关中地区不资源开发利用现状的分析,提出了关中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9.
金鑫 《地下水》2011,33(5):21+120-21,120
随着基坑工程大量出现,再加上基坑规模和难度大幅度的增大,地下水对基坑工程质量的影响,导致事故频发。通过对基坑工程中由地下水造成破坏的原因进行分析,针对地下水对基坑中的影响提出对策,避免因地下水导致的质量事故发生。  相似文献   
20.
宋明利  冯臻 《地下水》2018,(6):218-220
水利工程项目的建设对于改善我国生态环境,提高社会经济和农业发展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考虑将公共私营合作制引入至水利基础设施领域已成为大势所趋。本文在详细分析了灰色聚类理论的基础上对项目PPP模式的适用性进行了科学、合理的评价。结果表明:利用可销售性理论对水利工程项目PPP模式的实用性评价时与利用灰色聚类法判定得出的结论保持良好一致性,灰色聚类法具有较高准确性、科学性;该方法在科学指导我国水利工程选取PPP模式时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