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地质学   47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冯巍 《地下水》2020,(1):293-294
水利工程施工工艺及组织管理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基础,本文结合现场施工经验,重点对施工工程中的边坡填方、排水管线和挡土墙以及现场施工组织管理中的技术管理、现场安全文明施工、现场监理、施工中的"三废"防治等问题进行探讨,总结了施工重点工艺和组织管理要点,以期为今后的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2.
李怀明  邓海滨 《地下水》1999,21(2):64-67
本文通过实例对钻井中因粘土层有吸水膨胀的特性,容易引起钻孔缩径,造成井壁管下不去或下不到井底,致使滤水管与含水层错位,以及滤料填不下去的事故,同时对引起钻孔弯曲的地质原因和技术因素进行了机理分析,从而找出缩径、卡钻、埋钻、包钻、塌孔和断钻具等事故发生的原因,并提出一些预防措施,以便提高成井质量。  相似文献   
33.
赵碧波 《地下水》1999,21(2):70-72
本文通过对我省北部下白垩系洛河组砂岩孔隙裂隙地下水的形成、补给、排泄条件的分析,揭示了其化学特征、分布规律,对其资源量、可开采量进行了评价,提出了其开发利用前景及对其进行开发的重点和原则。  相似文献   
34.
模袋混凝土技术是我国20世纪80年代初从国外引进的一项现浇混凝土新技术,它采用织物模袋做软模具,利用混凝土泵将水泥砂浆或混凝土充灌入模袋成型,起到护坡、防渗等作用。由于它具有施工速度快、造价低、地形适应性强、稳定性好等优点,可广泛应用与于道路、水库护岸、河涌、海堤等方面。本文主要阐述了模袋混凝土技术在黄河班多水电站主河床上游围堰下游堰坡防护中的应用,为模袋混凝土技术的推广提供实践经验,同时为模袋混凝土在水利水电工程中的应用提供施工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35.
孙亚联  李继成 《地下水》2014,(5):102-103
以柴达木盆地西台吉乃尔盐湖为研究区域,利用野外建立的长观网所获得的数据和水文示踪等科技手段,配合不同季节、不同时段(枯水期、丰水期等)的同位素示踪测试,分析地下卤水的动态变化规律,枯水期流速相对丰水期流速小,但是随着卤水的开采规模和开采条件不同以及自然气候、水文条件的改变,卤水的渗透流速呈现多变性。  相似文献   
36.
延安城市供水二期工程水源地选区方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延安市城区及临近地区水资源与水文地质条件分析,排除了就近在这些地区再新建水源地的可能性,接着从延安市所辖县区范围内的水文地质条件出发,在原有1∶20万水文地质普查资料的基础上,确定了未来供水含水层选用白垩系洛河组潜水、承压水及第四系潜水。在分析比较区内的白垩系、第四系富水地段之后,概略计算了这些地段的地下水补给量,并从中选出3个富水地段,拟在此3个富水地段开展水文地质详查工作,作为寻找地下水源的重点工作区。  相似文献   
37.
西安地区地热水和渭北岩溶水同位素特征及相互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依据采自西安地区300到3000米深地热井中地热水的水化学成分和同位素成分,确定出地热水的主要补给源和循环路径。地热水δ~(18)O 值变化于-11.8‰~-3.1‰VSMOW 之间,而δD 值变化幅度很小,在-87~-80‰VSMOW 之间,与西安市区现代大气降水的δD 值(~-60‰VSMOW)明显不同。在δ~(18)O~δD 关系图上,浅层地热水(〈1500米〉落在大气降水线上,而深层地热水(>1500米)向右侧偏离了大气降水线,呈现显著的氧同位素正向漂移现象。氧同位素由秦岭山前向盆地内部逐渐富集,在盆地内部随井深成正相关。据此判断,西安地热水的补给区位于秦岭山区。~(14)C 值表现为与氧同位素相反的变化趋势,~(14)C 年龄值在6,000~30,000年之间,表明地热水的地下循环时间很长。由井间~(14)C 年龄差异估算出从南到北地热水平均流速为1.7米/年,从西到东为2.5米/年。这些特征与渭北岩溶水截然不同,表明西安地区地热水与渭北岩溶水之间,虽然在空间上有密切联系,但分属于不同的水文地质单元,有各自独立的补径排系统。  相似文献   
38.
田志义  王清发 《地下水》2001,23(1):23-26
本文通过西部大开发陕西省水资源合理开发及有效利用调研活动中获得的资料,对地下水开发利用中存在的几个问题阐述了个人的一些见解,主要谈了地下水降落漏斗、超采漏斗与区域性地下水位下降的区别,以及防止地下水超采漏斗扩展带来危害的措施。同时,指出了今后机井工程发展的区域、渠井双灌的必要性、当前地下水开发利用中需要进行的前期工作和急需解决的地下水动态监测的经费等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39.
吕书君  张学真  何建民 《地下水》2001,23(2):60-62,87
本文对西北地区水资源的几个问题进行了分析 ,认为西北地区的气候干旱主要是自然变迁造成的 ;水资源先天性不足是造成该地区水资源供需矛盾加剧的主要原因 ;该地区生态环境严酷的根本原因是水资源短缺 ;并指出实事求是 ,深入实际 ,调查研究是正确和解决西北地区水问题的理论法宝。  相似文献   
40.
李友成  李文安 《地下水》1995,17(4):152-152,163
1 问题的提出在我国北方东起黑龙江松嫩平原西到新疆准葛尔盆地,分布有相当范围的细颗粒含水层.这些地区地下水埋藏浅而丰富,但一直由于成井工艺不过关,虽然投入了大量资金、人力、物力等均难以成井,使工程得不偿失.因而这些地区也被人们视为钻井禁区,丰富的地下水源却不能得到科学合理的利用,这不能说不是钻井科学技术的遗憾!从80年代以来,我院在这方面进行了多年的试验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现就这一课题提出我们的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