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0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19篇
大气科学   158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38篇
海洋学   1篇
自然地理   2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2013年青海省春季气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1基本气候概况1.1气温持续偏高、前期特高3月,全省气温大部特高,月平均气温为0.5℃,较常年偏高2.4℃,列1961年以来历史第一高。各地平均气温在-8.3~9.3℃之间,除祁连野牛沟较常年偏低0.6℃外,省内其余地区偏高0.2~4.7℃,其中全省  相似文献   
102.
青藏高原雪灾变化对热带海洋海温异常响应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青藏高原72个气象台站日积雪观测资料及 Hadley 中心海温月平均资料,在分析高原雪灾频数与海温异常关系的基础上,利用ECHAM5 模式进行雪灾变化对热带海洋关键海域 SSTA响应的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1)1978-2014年青藏高原冬半年雪灾频数总体呈减少趋势,减幅为3.4次/(10 a),尤以1998年后极为显著。雪灾空间上表现出自北向南递增的分布形式,高值区主要集中在喜马拉雅山脉北坡及嘉黎地区,而柴达木盆地及青海东部农业区为雪灾发生低值区。(2)雪灾频数变化与赤道中东太平洋、热带印度洋海温异常相关显著,敏感性试验表明,在 El Niño模态强迫下,东亚大槽偏弱,新地岛及乌拉尔山地区形成阻塞高压,偏北气流引导冷空气从西伯利亚通道南下,在高原堆积,阿拉伯海暖湿气流经伊朗高原输送至青藏高原;而在印度洋偶极子型海温模态强迫下,中纬欧亚大陆显示正异常,形成高压,同纬度西北太平洋强的负异常,使西伯利亚冷空气与西北太平洋南下湿润气流在南海转为偏南风进入高原,北印度洋异常气旋使部分南海-孟加拉湾暖湿气流进入高原,为高原降雪提供了水汽条件。  相似文献   
103.
利用1961—2015年青海湖水位资料及其流域气温、降水量、蒸发量等气象观测资料,高原季风、西风环流气候等指数及植被数据,分析青海湖水位波动的基本特征,揭示高原季风、西风环流、植被覆盖、径流以及冻土退化对湖泊水位波动的影响机理,建立基于水量平衡的青海湖水位变化的定量评估模型。研究表明:2004年前后,青海湖水位出现由降到升的突变,自2005年以来持续回升;水位波动具有8 a和21 a的显著性周期;全球变暖背景下高原季风增强、西风环流趋弱、气候趋于暖湿、流域植被恢复、冻土退化和径流量显著增大,引起了2005年以来青海湖水位的持续回升。基于湖泊水量平衡原理建立的气候变化对青海湖水位影响定量评估模型,能够客观反映青海湖流域上年及当年降水量、流量和蒸发量对湖泊水位的效应。  相似文献   
104.
青海省2010/2011年冬季气候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2011年冬季(2010年12月—2011年2月)青海省气候特点是:全省冬季气温前低后高,降水持续偏少,日照分布不均。主要的天气气候事件是12月青海省北部出现大范围寒潮、强降温天气,2月玉树出现大风沙尘天气灾害。  相似文献   
105.
2011年春季(3-5月)青海省气候特点是:气温前低后高、降水前少后多,日照前多后少,主要天气气候事件有:3月中旬大部地区出现倒春寒天气,青南少数地区出现轻~中度雪灾;东部农业区、环青海湖地区及玉树南部发生春季干旱;5月8-9日,东部农  相似文献   
106.
2013年入春以来,新疆高压脊长期控制青海省上空,北方冷空气活动路径偏北,南方暖湿气流不易北上。受此影响,青海省春季总体降水异常偏少,气温异常偏高,无降水日数时间异常偏长,北部及青南部分地区气象干旱长时间维持并持续发展,其中海北大部出现50年一遇特大气象干旱,西宁大部出现25年一遇严重气象干旱,全省重度、特度气象干旱面积一度居全国第一位。对当地农牧业生产造成了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07.
<正>一、茶卡暴雨引发山洪,人员伤亡严重8月20日,乌兰县茶卡镇短时暴雨引发山洪,洪灾造成茶卡镇乌兰哈达村寺院沟修建通村道路和砂石场采砂的民工24人死亡,7人受伤,通往该地区道路被冲毁。二、东北部地区夏季飞雪,作物霜冻成灾6月9日,海北、东部农业区海拔较高的地区飞雪连天,夏季飘雪为最近30余年少见。10~11日,大通、湟中、格尔木等站出现晚霜冻和低温冷害,造成  相似文献   
108.
基于灾损评估的青海省牧草干旱风险区划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 表现出温度升高、 降水变率加大的区域响应, 造成极端天气气候事件、 气象灾害加剧. 基于青海省1961-2010年47个气象站和20个农气站的气象资料、 牧草的实际产量以及牧草的理论产量等资料, 采用相关分析、 线性回归等方法, 在分析致灾因子危险性、 牧草相对产量的基础上, 确定了青海省牧区牧草干旱风险评估的实际阈值.通过海拔、 经度、 纬度、 牧草旱灾发生频次的拟合方程, 结合GIS平台对青海省牧草干旱进行风险区划.结果表明: 青南牧区西部、 环青海湖地区、 柴达木盆地东部边缘地区、 祁连山地区为易受旱灾影响的特高风险或高风险区域;青南牧区西南部为中风险区域;低风险区域主要在青南牧区东南部, 区划结果基本上于历史旱灾的实际情况相吻合, 区划结果旨在为青海省牧区牧业良性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9.
青海省气象干旱对粮食产量的影响及其评估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颜亮东  李林  李红梅 《冰川冻土》2013,35(3):687-691
气象干旱是青海省发生最为频繁的气象灾害之一, 具有出现频率高、 持续时间长、 影响范围广等特点, 对农业生产造成极大的影响, 严重的干旱少雨之年常使农业大幅度减产, 甚至绝收. 为了研究气象干旱对青海省粮食产量产生的影响, 根据拉格朗日插值方法给出了青海省无干旱时"期望产量"的确定方法, 并据此求算出历年干旱对青海省粮食产量的损失量值, 然后依据农作物不同生育期所发生的干旱的强度、 范围以及作物对干旱的敏感度等关系, 建立了干旱损失量的统计和评估模式. 在2006-2010年青海省粮食产量评估中进行应用, 5 a中有4 a误差小于5%, 仅2006年误差百分率达到-9.38%; 由此, 证明了运用干旱损失评估方法, 可以评估出干旱对粮食产量的损失量, 从而评估出青海省的实际粮食产量, 效果较好, 可以在青海省今后的粮食产量预报和评估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0.
利用中尺度气象模式模拟了特殊地形下的气象变化特征,通过CALPUFF模拟了大气环境风险事件的精细化扩散特征。结果表明:西宁市地面风特征与河谷地形走向基本一致,典型风场表现为湟水河谷盛行西北和东南风,北川河谷则多为偏北风。由于青藏高原昼间强烈的山坡辐射增热和致使低空出现逆温层频率高,强度大,不利于污染物在垂直方向的扩散,河谷剖面模拟温度场的结果显示等高度山坡附近比河谷中心的温度大约高1.5℃。CALPUFF烟团轨迹模式能较好地应用于西宁市大气环境风险事件的模拟研究,模拟结果能清楚描绘出污染物沿河谷输送与扩散的初始状况和细致分布,同时在复杂地形和气象条件影响下出现山体对烟团的阻碍效应、烟团因流场在山脊处出现形变以及山谷风环流影响等非定常扩散现象,扩散轨迹符合复杂地形和气象条件影响的特征和规律,模拟结果对准确预估大气环境风险事件在复杂地形和气象条件下城市中的扩散特征、影响范围和程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