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24篇
测绘学   16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13篇
地质学   74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41.
通过假定地基发生整体剪切破坏,给出滑动破坏面,考虑地基土的塑性平衡区随着基础埋置深度的不同而扩展到最大可能的程度,并且计及基础两侧土的抗剪强度对承载力的影响,采用极限平衡法,理论上推导出了圆形浅基础承载力。结合工程实例.并利用有限元程序(ADINA)进行数值模拟,进一步验证了浅基础破坏模式的正确性,以及理论推导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42.
目的:分析不同年龄段脑梗死的临床特点,并评估CT诊断对临床病情、临床治疗及临床特点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62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62例患者按年龄分为老年组(≥ 65岁,37例)和中年组(<65岁,25例),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和CISS分型的差异,并通过CT头颅平扫总结脑梗死患者CT影像表现特征,此后对所有患者均使用静脉溶栓进行治疗,随访3月通过GOS评分统计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老年组与中年组CISS分型中LAA、CS、PAD、OE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老年组UE比率明显高于中年组(P<0.05),62例患者以LAA、UE型较为多见,中年组头痛头晕人数明显高于老年组,而老年组偏瘫、意识障碍、大小便失禁者明显高于中年组(P<0.05),62例患者多表现为头痛、头晕、呕吐、偏瘫及意识障碍,CT扫描276处病灶,其中46例腔隙性脑梗死,16例多发性脑梗死,其中17例病变位置在小脑,20例在皮质,14例在脑干,11例在基底区,溶栓治疗3个月后随访GOS评分结果显示20例5级,26例4级,12例3级,2例2级(持续性植物状态),1例1级(死亡)。结论:不同年龄段的脑梗死在临床特点上差异显著,老年患者UE分型更多,发生偏瘫、大小便失禁、意识障碍的可能性更大,中年患者临床多见头痛,静脉溶栓治疗脑梗死患者预后较好,此外CT诊断对临床病情、临床治疗及临床特点的分析均可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43.
以阳山金矿为核心的甘肃阳山整装勘查区是中国107片整装勘查区之一。勘查区位于中央复合造山带中段西秦岭南缘,该区构造-岩浆演化复杂,成矿地质条件优越。区内以阳山、新关、关牛湾、塘坝等为主的金矿床,经过近20年的地质勘查和科研工作,取得了重要进展,目前勘查区正处于找矿勘查实现更大突破的关键时期。文章在系统梳理前期勘查和研究成果基础上,并经野外详细调查和分析,提出制约整装勘查区找矿突破的关键科学问题:基过于勘查区所处的大地构造环境和复杂造山过程,需从全新角度认识勘查区成矿地质环境和成矿作用的演化;基于野外勘查新发现的地质事实,进一步查明区内多期构造-岩浆活动与成矿的时空、成因联系和耦合关系,厘定多期成矿作用叠加改造及其对成矿产物的影响;从整装勘查区乃至区域成矿带巨量金聚集的角度,深化巨量成矿物质来源研究;全面分析阳山整装勘查区内典型金矿床特点,并通过与国内外典型矿床的对比研究,确立区内金矿床的成因类型和勘查类型;以区内复杂构造演化为脉络及其对成矿的控制研究,提炼主要控矿因素和找矿勘查标志;面向找矿突破的总体目标,全面总结勘查区、矿田和矿床等不同层次的成矿规律,系统全面评价勘查区资源潜力和找矿勘查方向。  相似文献   
44.
多年冻土区钻孔灌注桩基础早期热稳定性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侯鑫  杨斌  陈继  赵静毅  芮鹏飞 《冰川冻土》2020,42(4):1202-1212
多年冻土区钻孔灌注桩基础施工带来的热扰动削弱了桩基础的早期热稳定性, 降低了桩基承载力。通过早期热稳定性影响因素、 热稳定性对承载力的影响及其改善措施三个方面对钻孔灌注桩基础早期热稳定性的研究现状进行归纳总结。研究表明: 首先, 多年冻土区钻孔灌注桩基础具有热扰动范围大、 回冻时间长的特点, 其中水化热及胶凝材料、 入模温度、 成孔方式作为主动影响因素是热扰动的主要来源, 桩基特征及冻土工程地质条件作为间接因素也对早期热稳定性产生次要影响; 其次, 钻孔灌注桩热扰动显著降低了桩基早期的承载力, 延缓了上部结构施工时间; 在削弱桩基早期热扰动方面, 人工制冷、 热管等措施具有良好的加速回冻效果。基于桩基承载力与冻土地温的密切关系, 未来还需进一步定量评估冲击钻成孔施工方式、 灌注桩施工季节、 群桩设计参数对桩基早期热扰动的影响, 深入认识早期热扰动作用下桩基承载力的变化规律、 设计荷载与冻土蠕变的关系及其对工期的影响, 并研发施工更加便利、 效果更加显著、 适用范围更广的低水化热胶凝材料和钻孔灌注桩控温措施, 有效提高钻孔灌注桩早期的承载力。  相似文献   
45.
西南高山峡谷区是地质灾害高易发区,通过对典型流域段地质灾害的分析研究,能更好地掌握金沙江流域地质灾害的分布规律。本文以鲁地拉电站库区为例,根据野外地质灾害调查分析结果,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和GIS空间分析方法,评价各致灾因子的作用,经过遴选最终选取地表径流冲蚀强度、工程地质岩组、河谷形态、坡度、坡向5个与地质灾害相关性强的因子,进行地质灾害易发性分析,结果表明库区地质灾害易发性程度很高,高易发区占41%,主要集中在库首段及朵美附近,评价结果很好地反映了库区段地质灾害的现状,为有效防治库区地质灾害及后期库区灾害监测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6.
付晶莹  郜强  江东  林刚 《地理学报》2022,77(7):1662-1680
市域国土空间规划是空间规划体系构建的关键一环,基于黑土资源的特殊性和重要性,东北黑土区的市域国土空间规划需统筹考虑黑土保护与粮食安全双重目标。本文以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为例,建立了融合格网尺度与行政区尺度的黑土区国土空间功能评价指标体系,分析了市域“生产—生活—生态”(“三生”)用地的时空演变特征,诊断了其耦合协调状况,并以区域发展的多元性、社会需求的多样性为导向,提出了齐齐哈尔市黑土保护与粮食安全战略背景下国土空间优化调控路径。研究结果表明,2010—2018年齐齐哈尔市生产空间与生活空间均有一定程度的增长,“三生”功能轻度失调和勉强协调地区占比有所增加。国土空间格局冲突表现为“三生”功能协同性弱,冲突强度地域差异明显,对黑土资源的可持续性开发利用存在一定风险。本文以多尺度下“三生”功能冲突诊断结果为约束,建立了“三生”空间格局优化配置模型。研究认为,东北黑土区市域国土空间功能提升要在国家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基础上,坚持以黑土保护利用为导向,统筹“人—水—地”资源要素的组合与匹配,依托现有工业基础和产业优势,分别从引导优势功能区发展、加强重点城镇建设、提高黑土资源利用效率,协调城乡国土空间利用水平等路径来具体实施。  相似文献   
47.
立足自然资源管理的新要求,全国自然资源要素综合观测网络工程已于2020年全面启动和建设。黑河流域作为西北地区第二大内陆河流域,且处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核心地段,迫切需要在黑河流域开展试点研究。依托黑河流域现有观测研究基础,采用融合共建、改建升级和空白添建3种方式,分流域、分级别布设观测台站13个,基本覆盖了黑河流域草原、森林、河流、湖泊、荒漠、湿地、农田等主要地表资源类型。结合遥感观测和人工样地调查,初步构建起黑河流域自然资源要素综合观测网络。通过建立统一的运行维护和质量管理体系,确保观测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从应用效果来看,黑河流域自然资源要素综合观测网络已基本形成了局部控制的立体化观测能力,可有效获取资源间耦合作用过程、变化趋势和速度等关键数据,对提高黑河流域自然资源认知能力、科学管理和战略决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其他流域开展自然资源观测研究也具有重要的借鉴和示范意义。  相似文献   
48.
介绍了陕西金龙山矿区ZK744孔钻探施工工艺,重点阐述了冲洗液护壁堵漏技术,总结了钻孔前期施工失败的教训和后期施工的成功经验,可为类似矿区的钻孔施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9.
氢氧同位素体系成矿流体示踪若干问题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综合分析国内外氢氧同位素研究进展结合部分热液矿床成矿流体的氢氧同位素示踪体系的可靠性,认为该方法存在以下问题:(1)通过石英矿物δ18 O计算流体的δ18O,同位素平衡温度厘定具有主观性,并且石英与流体之间的同位素平衡状态是否达到很难确定。同样的石英矿物δ18 O通过不同的平衡温度计算,得到不同的流体δ18 O,得出晚期大气降水混合的模糊认识;(2)石英中除流体包裹体外,由于晶格结构缺陷而含有部分结构水。在热爆裂法提取流体包裹体时石英中结构水的释放严重影响石英中流体包裹体δD测试结果。大量的已发表数据没有明确指定热爆裂温度,因此无法评价石英结构水对测试结果的影响程度;(3)石英作为流体包裹体寄主矿物对流体包裹体封闭性不佳,流体包裹体捕获后容易与外界流体发生物质交换,使流体包裹体δD不能代表成矿流体同位素组成,这直接挑战了石英作为寄主矿物进行流体包裹体δD测定的可靠性;(4)通过含差劲基热液蚀变矿物δD计算成矿流体δD,由于高温下压力对D/H分馏的影响难以定量评价,已有平衡方程大多忽略压力对D/H同位素分馏的影响,使得计算结果意义不明确。因此硫化物中流体包裹体的δD-δ18 O系统测试,需要辅以微量气体比值、H...  相似文献   
50.
高速铁路CPⅢ平面网需要在不同施工阶段进行复测,复测过程中的主要技术困难有大跨度连续梁段埋设的CPⅢ点随梁体伸缩变化存在多值性,无法满足随时使用的坐标准确性小于等于±3mm。采用线性回归模型对大跨度连续梁段的CPⅢ点平面坐标进行预测,基本解决了多值性的问题,同时提出在复测阶段选用合格的cPⅢ点代替CPII对其平面网进行约束,使复测后的成果尽量与原测成果相匹配。该方法可增强CPⅢ点使用的准确性,为现场施工提高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