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24篇
测绘学   16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13篇
地质学   74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9 毫秒
51.
杭州城市休闲绿地可达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基于GIS空间分析技术, 运用最小距离法和基于路网的行进成本分析法, 对不同尺度的杭州城市休闲绿地空间可达性进行定量测度。研究结果表明:① 杭州城市休闲绿地的平均可达时间为3.8 min, 92.11%的居民可在10 min 内到达一处休闲绿地;可达性最差(可达时间30~50 min)的居民区分布在主城区的边缘地带。② 风景区类休闲绿地的可达时间为20.33 min, 可达性最好的是西湖风景区绿地和西溪湿地风景区绿地。③ 各乡镇街道到风景区绿地的可达性呈现出以西湖为中心的不严格的圈层结构, 距离西湖风景区越远, 可达性越差。最后探讨了杭州城市休闲绿地可达性的差异, 以期为城市休闲绿地研究提供新思路, 为杭州城市休闲绿地的空间格局优化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52.
随着我国浅层地温能资源开发利用方面的不断研究和发展,为政府决策部门正确及时的提供相关信息资料,是在未来对浅层地温能资源进行合理规划,管理和开发利用的重要环节,而信息技术则是必不可少的工具。运用数据库技术对现有浅层地温能资源数据资料进行组织和分析,不仅规范了项目数据和成果资料,提高了应用研究水平,也可为政府及相关决策部门提供快速、准确的依据,同时提供一个良好的综合管理平台。  相似文献   
53.
Analysis of the development of research and technical application is a critical basis for the identification and evaluation for suitable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ecological technology (SWCET) in China. Among instruments for analyzing the development of research and technical application, bibliometric statistics and visualization tools such as CiteSpace have been widely applied. To analyze the domestic development of SWCET, we applied CiteSpace to the CNKI (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 database on Chinese research literature (from Jan 1985 to Mar 2017) and patents (Jan 2002 to Feb 2017). The circulation of research after 2002 and quantity of patents after 2010 increased rapidly. Research institutions, people and interests were dispersed, a strong center of research has not been formed and cooperation among research institutions is weak. The number of patented inventions in western regions of China suffering serious soil erosion is far lower than that in eastern regions such as Jiangsu, Beijing, Shandong and Guangdong. Vegetation restoration, ecological slope protection and protective cultivation are relative hotspots according to technical measures: the Loess Plateau, stony desertification (area) and dry-hot valley according to research area, and expressway, side slope and sloping cropland according to application area. Research hotspots mainly appeared several years after the number of published papers increased in 2002. In the past five years, only stony desertification has emerged as a focus. We argue that further studies on the identification and evaluation of SWCET should be focused on certain technical measures, regions and areas.  相似文献   
54.
以表层带岩溶洞穴Velika Pasica溶洞内两个滴水点为研究对象,利用数字滤波法、最小平滑值法,以及两者结合的最小平滑值滤波法,对岩溶表层带水流进行基流分割分析。结果表明:对于特殊的岩溶表层带含水层,递归数字滤波法在滤波参数值(α)为0.925和0.95时,经过正反正三次滤波处理后得到比较好的基流分割效果;经过最小平滑值法处理后再进行一次数字滤波处理,得到结果与在α=0.95时经过三次滤波得到的结果相近。表层带基流分割处理的研究为其调蓄机制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5.
石家金矿床位于胶东中部蓬莱-栖霞成矿带北段,是一个赋存于中生代花岗岩中受构造带控制的石英脉型金矿床。由于多年开采,矿区浅部资源已近于枯竭,亟需向深部拓展找矿空间。黄铁矿是石家金矿床最常见的金属矿物,也是最重要的载金矿物,其标型特征对深部找矿预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对采自石家金矿床326号矿脉不同海拔标高主成矿阶段黄铁矿的热电性与晶胞参数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595~-165 m标高内,石家金矿床黄铁矿的热电导型以P型为主,占比约97.5%,表明目前揭露的矿体处于矿化系统的上部或顶部;热电系数(α)变化于-288.3~304.9 μV/℃,较大的离散范围表明矿体垂向延伸较大;黄铁矿热电系数离散度为8%~68%,较低的离散度指示黄铁矿形成于较为稳定的条件之下,并且矿化程度较好;利用热电系数计算黄铁矿的形成温度集中于210~250℃,指示石家金矿床属于中温矿床;根据热电系数计算的矿体剥蚀率(γ)为25.5%~34.0%,表明矿体未遭受大规模的剥蚀,向下仍有较大延伸。黄铁矿晶胞参数a0介于0.5418~0.5422 nm,略大于理论值(0.54176 nm)。结合黄铁矿热电导型与前人研究,认为晶胞参数的变大可能与As类质同象替代S有关。综合分析认为,石家金矿床在-600 m以下的深部仍具有良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56.
非饱和渗透系数是土体渗流分析的基础,成都黏土作为一种典型的非饱和膨胀土,具有吸水膨胀、失水收缩的特性,在受侧限的浸水过程中,土颗粒的膨胀致使孔隙体积减小,渗透性降低,使得直接对其进行非饱和渗透试验十分困难。根据瞬时剖面法的原理,利用EC-5土壤水分传感器测含水率、MPS-2电介质水势传感器直接同步测量同一位置的基质吸力,通过水平渗透试验研究了非饱和成都黏土在侧限条件下的渗透性。含水率和基质吸力的同步测量,保证了其测试条件的一致性,避免了采用其他土水特征曲线的影响。试验表明,试样的非饱和渗透系数为(1.33×10-11~3.14×10-9)m·s-1,非饱和渗透系数与基质吸力并非单调线性关系。基质吸力较高时,受膨胀土颗粒吸水膨胀的影响,渗透系数未出现明显变化,基质吸力降低到一定程度后,渗透系数快速增大。试验结束时土体已接近饱和,土中气体排出较慢,过水断面增加缓慢,促使渗透系数仍然持续增大。采用VG模型拟合k-s曲线,拟合参数α=0.048 kPa-1,n=1.79,m=0.48,试验结果可以用于成都黏土地区的渗流分析。  相似文献   
57.
高质量的隧道衬砌平整度不但对二衬防水施工有至关重要的影响,而且也是保证隧道线型、结构受力均匀及运营期防水系统持久有效的重要条件之一。三维激光扫描技术是近代广泛应用于隧道工程的一种集光、机、电及信息技术于一体的综合测量技术,得益于其现场海量点云的快速采集和分析能力,为隧道表面的平整度检测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可实施手段。本文将重点介绍在德庆隧道将高密度的三维激光扫描点云与隧道三维设计及计算机算法相结合的方法,实现高精度、无遗漏及可视化的隧道内表面平整度检测实践。  相似文献   
58.
工程建设中地下水资源保护问题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以国内首例城市地铁PBA暗挖车站边导洞内施工地下连续墙止水工程为依托,采用MIDAS/GTS NX软件重点模拟了导洞内地下连续墙施工前、施工中及施工后的地表沉降变化规律,并与现场监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地下连续墙施工前,地表沉降曲线以车站中线为中心,呈明显对称的沉降槽形式分布;2)地下连续墙施工中,单侧地下连续墙施工完成,其上方地表附近沉降影响最为明显,地表沉降量增量约占总沉降量的25%;3)左右两侧地下连续墙施工完成后,地表沉降量增量曲线类似W型;4)左右侧地连墙分别施工6幅以后,上方地表处沉降趋于稳定,沉降速率基本保持不变。  相似文献   
59.
基于自然环境、地理以及自然资源研究进行自然资源综合区划,有利于充分认识和分析区域内自然资源环境状况以及动态演变规律,为自然资源调查监管、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规划提供决策依据。把环境地理要素和自然资源作为划分不同区域的基础和依据,进行自然资源综合区划,可以强化对区域自然资源的地域差异和动态变化特征的科学认识,对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通过确定区划单元的主导划分要素和辅助决策要素,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初步将研究区自然资源综合区划等级体系划分为3级,二级区划包括7个自然资源亚区,三级区划包括14个自然资源地区。对1990—2018年期间各级分区的自然资源时空动态特征开展定量分析后认为,在此期间,研究区主导资源总体变化趋势是森林资源减少、耕地资源大幅度增加,具体表现为森林转变为耕地、草原转变为耕地。  相似文献   
60.
自然资源要素综合观测一体化平台是集站网运维管理和观测数据采集、传输、保存、挖掘、共享及成果产品于一体的平台,是观测站网的核心。从总体框架、管理系统、特点及优势3方面介绍了自然资源要素综合观测一体化平台的建设情况; 结合开展项目,通过数据集成、多源数据融合和模型加载应用阐述了自然资源要素综合观测一体化平台的建设实践; 最后,对一体化平台今后工作的重点、方向和技术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