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3篇
  免费   64篇
  国内免费   30篇
测绘学   8篇
大气科学   6篇
地球物理   6篇
地质学   213篇
海洋学   5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7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复杂地质隐伏断层探测是地球物理勘测难点之一。本文介绍了高密度电法、浅层地震反射波法、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法在北京山前平原隐伏断层综合探测的应用。在北京山前平原复杂地形条件下,综合物探技术方法对隐伏断层的探测具有可靠和成果直观的特点。  相似文献   
72.
提出并探讨了地面沉降的"抬升-塌陷模式、开裂模式、下降模式、漏斗模式、土体结构破坏和地下水流场改变"等6个致灾模式,初步探讨了各种模式致灾的特点,提出了对不同模式开展有针对性的地面沉降治理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73.
城市地质工作,已成为未来地质工作的重要方面。然而,近年来城市地质问题越来越多。亟需城市地质学理论创新。本文创新了城市地质学理论,提出城市地质工作理念发展之路,谋划了未来10~15年北京城市地质工作,探讨了非正常情况下城市地质安全危机管理战略。北京城市地质工作应努力实现从问题推动型向理念发展型转变,在调查型地质工作基础上广泛开展监测型和信息服务型地质工作。重点做好正常型城市地质工作,严防非正常型城市地质安全危机事件发生。进一步提升战略资源和地质环境承载能力,为北京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地质保障。  相似文献   
74.
北京城湖泊的成因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北京平原历史时期湖泊众多,第四系的地质结构决定了这些湖泊的分布规律和成因.北京城分布的湖泊主要受永定河冲洪积扇的三维结构控制.通过对北京城沉积物分布类型、结构与古今湖泊的展布特征的分析,发现北京城湖泊的分布具有明显的规律性.依据地质结构的差异,北京城存在一条清晰的地质界线,界线以西为富含地下水的单一砂砾石层,界线以东为含地下水较少的粘土、粉砂互层的阻水结构.该界线成为划分不同成因类型湖泊的界线.该界线以西分布的湖泊:昆明湖、福海、紫竹院湖、玉渊潭、莲花池等以泉水洼地成因为主;界线以东的湖泊:什刹海、北海等以古河道残留水体成因为主.研究表明:北京城湖泊的分布受地质结构的制约,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城市的规划建设应遵循自然规律.开展北京城湖泊的研究对城市发展,防灾减灾和合理利用水资源都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5.
杨艳  王荣  罗勇 《现代地质》2016,30(3):716-722
北京平原区地面沉降目前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影响因素十分复杂,其中粘性土体的存在是其赖以形成的物质基础。以北京昌平八仙庄典型地面沉降区为研究对象,采取逐级加荷、逐级卸荷以及反复加卸荷,分析100 m以浅粘性土体在不同加卸载方式下的固结特征。实验结果表明:荷载从25 kPa分级加荷到1 600 kPa,粘土变形量大于粉土,分别为2.822 mm、1.000 mm;荷载从400 kPa分级卸除到50 kPa,粘土的回弹量大于粉土,分别为0.277 mm、0.121 mm;反复加卸荷条件下粉质粘土及粉土较之粘土更容易达到固结状态,蠕变时间效应为粘土>粉质粘土>粉土。建议在制定地面沉降灾害防治措施方案时,应充分考虑沉降区地层土体特征影响。  相似文献   
76.
论述了地质力学这一我国独立建立的地质学科形成的背景、基本特征、主要成就和存在问题, 指出:地质力学是在地质学三大论战, 特别是大陆漂移学说影响下, 独辟蹊径提出的; 地质力学有4个基本特征, 即3个立论依据, 9个基本概念, 7个研究步骤, 4个基本观点(本质的、联系的、发展的和实践的)。全面论述了地质力学10个理论方面、5个技术方法和5个生产实践方面的突出成就。地质力学存在的突出问题:本质上被裹挟于"固定论"泥潭中, 在认识新发现和接纳新观念上裹足不前; 古构造时期鉴别上存在重大误区, 过分强调了造山带的"长期继承活动"; 深部地质和全球海洋地质研究十分薄弱等。因此, 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和走向全球是它当前3个紧迫任务。   相似文献   
77.
从地面沉降综合防控角度出发,借鉴国内外地面沉降综合防控实践经验,分析了目前北京市地面沉降防控遭遇的困境。在此基础上,阐述了构建北京市地面沉降中心区综合防控体系的重大意义、原则以及思路,并结合北京市地面沉降发育特点,给出了综合防控体系的具体范围。最后,从制定性措施(管长远)、管理性措施(管近期)和技术性措施(管创新)等三个维度进行具体防控工作部署,共同形成了地面沉降中心区综合防控体系。该体系以期为地面沉降差异性防控和水资源管理,提供决策依据和技术支持,有效缓解地面沉降快速发展的态势,为首都北京提供地质环境安全保障。  相似文献   
78.
北京平原第四系的三维结构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北京平原地处山区与华北平原的结合部位,是山前第四纪冲洪积扇发育区.由于山前冲洪积扇内部结构复杂,相变迅速.海相、湖相的工作方法不能满足要求.本文通过对北京平原第四纪沉积特征的分析,提出北京平原由第四纪冲洪积扇群和沉积凹陷几个地质单元组合而成.在此基础上总结了近几年在山前冲洪积扇区的工作经验,提出了以冲洪积扇和沉积凹陷为地质单元,以建立基准孔网,结合钻孔和物探资料,并通过绘制剖面组进而构建第四系三维结构的方法.利用该方法建立了北京平原第四系的三维结构模型.了解北京平原第四系的三维结构对研究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和环境地质都有重要意义,可以为城市规划、城市建设提供重要的资料.  相似文献   
79.
北京五环城区浅部沉积层的三维地质结构建模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对三维地质结构的掌握成为科学合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的基本前提,三维地质模型的创建也得以迅速发展。三维地质结构模型可以直观展示地层空间分布形态,为地下空间资源的科学规划提供基础数据。本次工作首次完成了北京五环城区(750 km~2)的三维地质结构模型创建。建模工作基于研究区广泛分布的数千工程钻孔,通过筛选、标准化钻孔数据,绘制相应标准化地层剖面(107条),创建了钻孔模型,以及北京五环城区地下50 m以浅三维地质结构模型,并完成精度验证。本次建模过程整理了大量工程钻孔数据,综合考虑了冲洪积扇发育区地层互层、相交、尖灭、透镜体等复杂的地质现象,具有代表性,可为类似地质建模工作提供借鉴。此外,北京城区三维地质结构模型直观展示了研究区浅部的地层分布与地层结构,为后续三维属性模型的创建提供了实体框架,亦为区内地下空间资源地质评价提供了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80.
北京平原区地下空间建设地质安全监测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北京平原区地质条件复杂,冲洪积扇及冲洪积平原相互交织、软弱土体(人工填土、软土)大面积分布,且浅表层地下水流场多变、各类地质灾害发育(活动断裂、地面沉降等),加大了地下空间建设难度,建设完成后易发生各类事故。如软弱土体地层稳定性较差,易发生较大地层形变甚至地面塌陷,破坏地下建(构)筑物结构;地下水水流场的变化,影响地下空间的抗浮稳定性及防渗性,在施工中可能遭遇突涌、施工中断甚至人员伤亡等严重后果;活动断裂产生的三维空间形变,兼具张拉、剪切和扭动的性质,使跨断裂的地下隧道变形,甚至能造成衬砌的断裂;地面沉降发生面积和沉降速率都呈上升的趋势,跨不均匀沉降区建设的地下轨道受沉降影响,出现异常位移或基础破坏等现象。同时,地下空间的建设,对其周边地质环境也会产生作用,产生一系列环境地质问题。如地下空间施工建设措施不当,改变岩土体原有的应力平衡,导致土体位移,产生地表沉降或变形,导致建筑物失稳、甚至破坏;砂质粉土黏粒含量少,饱和状态下受地铁振动易发生液化、流砂;地下管线的渗漏导致地下水受到污染;地下大型线性工程的建设阻断地下水流场,改变地下水环境等。本文拟阐述地质条件对地下空间建设的影响以及地下空间建设可能产生的地质环境问题,从这两个方面出发,提出地下空间建设监测的对象、监测体系及监测方法手段,研究地下空间建成后的地质安全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