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9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23篇
测绘学   216篇
大气科学   5篇
地球物理   12篇
地质学   90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26篇
自然地理   15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60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64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隧道的超欠挖对衬砌结构稳定性影响较大,研究其规律,对于掌握围岩受力,确保施工安全,具有深远意义.隧道断面轮廓超欠挖序列具有统计自相似性,根据小波分析的多分辨率的特点,本文给出了利用小波理论估计分维数的方法.选定恰当的小波函数和分解层数,对隧道围岩断面的整体轮廓、拱顶和边墙的超欠挖序列分别进分形维数的小波分析估算,结果安...  相似文献   
52.
内蒙古自治区东部荒漠化现状及危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1994年《国际防治荒漠化公约》的荒漠化定义,对内蒙古自治区东部的荒漠化现状进行了调查与划分,对荒漠化的分布特征及危害类型进行了论述.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存在沙质荒漠化、土壤盐渍化及水蚀荒漠化3种类型.现有荒漠化土地面积148521.65km2,占调查区总面积的54.76%.荒漠化的发展,造成内蒙古东部草原退化、诱发沙尘暴、地下水位下降等环境地质问题.  相似文献   
53.
介绍了1:50000地形数据库的概念和进行更新的技术路线。提出综合判调法进行1:50000地形数据库更新的关键环节,总结了这些环节的具体流程和实施方法。  相似文献   
54.
结合苏州市1∶1000地形图测绘项目,进行DMC数码航摄仪数字影像成大比例尺地形图试验研究,分析、确定DMC数字影像成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技术方法,明确外业布点方案,分析成图的平面、高程精度,为今后制定数字摄影影像成大比例尺地形图技术标准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5.
空中三角测量数据主要是为摄影测量提供定向框架数据,其质量决定最终产品的质量。笔者结合生产实践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对提高空中三角测量数据成果质量的3个关键环节——航外控制测量,航内控制点量测,外业控制点的残差分析、空中三角测量成果检查及评定的重要性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56.
大比例尺全野外数字化测图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全野外数字化测图的基本思想是将野外采集的各种有关地物和地貌信息转化为数字形式,通过数据接口传输给计算机进行处理,得到内容丰富的电子地图,需要时由电子计算机的图形输出设备(如显示器、绘图仪)绘出地形图或各种专题地图。  相似文献   
57.
通过实测数据处理,证实了现行规范的局限性,明确了长基线时GPS数据处理的尺度和方法,也为外业技术人员在使用随机软件时开阔了思路。  相似文献   
58.
数字化测绘技术是目前较流行的测量方式,其技术本身也日渐成熟。本文简述了数字化测绘技术在城镇地籍测量中作业流程、实施过程以及地籍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  相似文献   
59.
DL-101C数字水准仪水准测量精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DL-101C数字水准仪工作性能测试的基础上进行观测精度评价,总结观测经验为该仪器投入生产使用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60.
追踪干旱—半干旱地区大型沙地的物源和风- 河流相互作用机制对于理解陆地景观格局演变、地表过程与地貌动态以及大气圈和岩石圈之间的联系至关重要。然而,目前科尔沁沙地的物源仍存在较大争议,且缺乏具有统计意义的锆石U- Pb年龄数据库。因此,本研究对科尔沁沙地地表风成沙进行多点取样,根据不同粒级(<63 μm和>63 μm)选取1500颗碎屑锆石进行U- Pb测年分析,并利用逆向蒙特卡罗模型对其物源进行定量约束。结果表明,从目视定性的角度看,科尔沁沙地的碎屑锆石U- Pb年龄谱特征非常相似。但定量重建结果显示沙地的物源整体上以中亚造山带的贡献为主(50. 5%~61. 3%),然而东南部体现出华北克拉通的绝对优势(~75. 8%)。科尔沁沙地的物源存在空间异质性,沙地西部和北部的锆石年龄谱极为相似,与南部锆石年龄特征显著不同。科尔沁沙地的碎屑锆石U- Pb年龄特征基本不受粒度分异的影响,但沙地东南部除外。本文认为,风与河流的协同作用及其由此导致的沉积分异和再循环作用解释了科尔沁沙地碎屑锆石的U- Pb年龄特征。结合区域构造演化历史,科尔沁沙地在~2. 5 Ga和~1. 85 Ga的U- Pb年龄峰值分别是前寒武纪华北克拉通的生长、拼合与碰撞过程中的两期构造事件的产物。此外,~1. 7 Ga的锆石年龄可能是对Columbia超大陆聚合与裂解的综合响应。古生代以来的锆石年龄峰值(500~400 Ma、300~250 Ma、130~110 Ma)记录了在古亚洲洋的俯冲闭合、蒙古- 鄂霍次克海俯冲碰撞和古太平洋的俯冲、回退的区域构造背景下多期区域构造- 岩浆事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