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9篇
  免费   171篇
  国内免费   78篇
测绘学   10篇
地球物理   126篇
地质学   391篇
海洋学   39篇
综合类   9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54篇
  2009年   71篇
  2008年   57篇
  2007年   80篇
  2006年   75篇
  2005年   53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551.
内蒙古雅布赖盆地红柳沟中侏罗统沉积相及沉积环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野外考察发现,雅布赖盆地红柳沟发育一套较完整的中侏罗统扇三角洲沉积地层。其中沉积亚相有扇三角洲平原、扇三角洲前缘及前扇三角洲亚相;沉积微相包括辫状河道、天然堤、决口、沼泽、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间、河口坝、席状砂等沉积微相。从沉积构造特征分析可以看出,河道沉积发育于水动力条件较强的沉积环境,扇三角洲前缘河口坝沉积发育于强与弱水动力条件交替出现的沉积环境,而前扇三角洲则在比较稳定的水动力条件下沉积。对野外6个泥岩样品的微量元素化验结果用蜘蛛图解分析处理,得到样品所含微量元素V、Sr、Rb、B相对富集,而Zr、Cr、Ni相对亏损。通过对该地区样品w(Fe2+)/w(Fe3+)及气候指数计算表明,当时为弱氧化、半干旱的沉积环境。  相似文献   
552.
共成像点道集(CIG)可用于速度建模、偏移质量控制以及地下属性解释等。对于复杂碳酸盐岩储层,叠前AVO反演技术在储层识别、裂缝预测和流体检测方面的作用日益显著,叠前反演的精度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共成像点道集的AVO特性是否符合地下介质的真实地震响应。因此,叠前偏移不仅要实现反射点的准确归位,还必须得到振幅保真的共成像点道集,从而为AVO/AVA反演提供保幅的共成像点道集输入数据。本文在理论上对真振幅Kirchhoff叠前深度偏移和逆时偏移(RTM)抽道集技术的保幅性进行分析:真振幅Kirchhoff偏移抽道集通过改变加权函数实现振幅保持,仅适用于横向速度变化不大的情况;基于双程波动方程的逆时偏移采用互相关成像条件抽取共成像点道集,成像精确且无倾角限制,相对保幅性优于前者,适应任意复杂速度模型。模型和实例测试结果表明:在简单构造区域,真振幅Kirchhoff保幅叠前深度偏移与保幅逆时偏移抽取的共成像点道集都能起到良好的保幅效果;但在复杂构造区,基于逆时偏移抽取的共成像点道集,保留了全部波场的路径与振幅信息,其保幅性与成像精度优于Kirchhoff保幅叠前深度偏移。因此,针对探区的复杂程度差别及勘探精度的不同要求,应选择不同的抽道集方法,保证振幅精度的同时,兼顾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553.
大王北洼陷精细油源对比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应用饱和烃生物标志化合物、芳烃、碳同位素和轻烃等地球化学分析资料,多种方法相结合,详细对大王北洼陷3个油田原油进行了油油和油源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大王北洼陷原油具有4种成因类型,分别为来源于沙四段、沙三段、沙一段烃源岩的“沙三型原油”、“沙四型原油”、“沙一型原油”和来源于2套或3套烃源岩的“混合型原油”。“沙三型原油”分布于大王北油田和大65油田,而其它类型原油在英雄滩油田均有分布,并且以受沙三段烃源岩影响的“混合型”为主。沙三段烃源岩是大王北洼陷的主力烃源岩,主力油层内的石油主要是由该层烃源岩贡献的。不同烃源岩的生烃潜力、埋藏生烃演化历史和圈闭的发育历史共同影响了原油类型的分布。  相似文献   
554.
TTI介质弹性波相速度与偏振特征分析   总被引:8,自引:8,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相速度和偏振方向是研究地震波传播规律和描述介质特性的重要参数,在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中有重要作用.本文假定倾斜横向各向同性(TTI)介质对称轴位于观测坐标系XOZ面内,在此观测坐标系下直接推导了TTI介质弹性波相速度和偏振方向的解析表达式,再进一步利用Thomsen弱各向异性理论,推导了弱各向异性近似条件下弹性波相速度以及qP波和qSV波偏振方向表达式.理论分析和数值试例表明,在相速度方面,随着各向异性介质参数改变,qP波和qSH波速度变化较为平缓,qSV波速度变化较为剧烈.弹性波相速度近似式误差均较小,能较好地近似精确相速度.在偏振方向方面,SH波偏振方向只是传播方向和对称轴倾角的函数,而与各向异性参数无关,SH波偏振方向既垂直于传播方向,又垂直于TTI介质对称轴方向.除特定方向外,qP波和qSV波的偏振方向与传播方向均成一定角度,并且随TTI介质对称轴倾角的改变而改变;在精确和近似情况下,qP波和qSV波的偏振方向始终垂直;在精度允许范围内,偏振方向的弱各向异性近似式与理论解析式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555.
为了解水库蓄水过程中,水库诱发地震活动的动态响应机制,本文建立了针对水库诱发地震(Reservoir-induced seismicity,RIS)定量化研究的数理模型,并以紫坪铺水库为例,对库区地质构造及水文地质结构条件、水库蓄水后库区小震活动时空演化特征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在此基础上,利用有限元方法计算了水库蓄水过程中弹性附加应力场、有效附加应力场、孔隙压力和断层稳定性的动态变化,讨论了RIS时空演化与库水加卸载及渗透过程的动态响应关系.结果表明:(1) RIS诱发机制的定量化模型可分为2个层次:一是以孔隙介质为载体的流体渗流对岩体变形和稳定性的影响,由流-固耦合形式的岩体变形与孔隙渗流模型进行描述;二是对断层相关的RIS定量研究可将水库附加水头压力沿断层面(区)的扩散与断层库仑应力变化联系起来.两种形式模型方法的结合能为RIS定量研究提供一个相对宏观的力学框架;(2) 断裂渗透结构对孔隙压力变化下断裂的力学响应具有重要的影响,研究区主干断裂可能属于一种上盘破碎带导水、下盘地层及断层核阻水的"下阻上导型"的渗透结构类型,不同程度的具有使地表水体向深部渗流的通道性.库区深部岩体渗透稳定性的差异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诱发地震活动对岩性条件的依赖.(3) 紫坪铺水库蓄水后,小震活动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出条带状分布、丛集分布和地震迁移的特点,小震震源深度优势分布在地下4~10 km范围内,在通济场断裂与安县-灌县断裂的深部汇聚区域震源分布最为密集.同时,小震活动主要集中发生在脆性程度高、渗透稳定性低的碳酸盐岩地层中,而在岩性较软弱、渗透稳定性高的三叠系须家河组砂泥岩和煤系地层中很少有地震发生.在水库蓄水后地震活动的时间响应特征上,水库西南侧和东北侧两个丛集区的小震活动可能属于"快速响应型"RIS,而都江堰小震群活动可能属于"滞后响应型"诱发地震活动;(4) RIS的发生与库水加卸载及渗透过程中库底岩体有效应力的变化密切相关.在以挤压为主的构造应力环境中,库体荷载作用的结果一般会使库底断层更趋向稳定,而水库附加水头压力扩散的效应则是促使断层趋向失稳,正是这个矛盾双方相互制约与平衡的动态过程,控制了断层库仑应力变化的取向,从而决定了RIS时空演化的规律.  相似文献   
556.
黄河下游边滩表面的鱼类遗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河下游边滩泥质沉积物表面常遗留有鱼类的各种痕迹,有(1)游泳迹:包括由鲻鱼尾鳍刻划形成的各种线状延伸和非线状延伸的单一波线;臀鳍形成的线状延伸的单一波线;腹鳍紧贴泥质沉积物表面形成的平行成对波线;胸鳍扇动时形成的不平行断续成对波线;以及上述各种波线所形成的组合.(2)鲻鱼进食遗留下来的圆环状或圆坑状牧食迹,可组合成葡萄状、弧形、星点状、线状、"之"字形、带状等各种形态.(3)鱼粪.本文对上述各种鱼类痕迹的特征、成因、形成环境进行了详细阐述,并认为缓慢沉积的泥质沉积物表面是鱼迹形成并保存的前提.  相似文献   
557.
Natural gas resources occur extensively along the east coast of China, with a number of large and medium-sized gas fields being discovered in recent years. Gas reservoirs include Neogene, Paleogene and the underlying Mesozoic and Paleozoic basement. Of the total proven natural gas reserves in the Jiyang Superdepression, Bohai Bay Basin, almost 89.7% is present in the shallow Neogene gas pools, in traps formed on top of the paleotopographic highs and along the margin of the secondary depressions. These gases are closely associated with heavy oils, occurring as gas caps or associated gases within the heavy oil pools, or in separate gas pools above, or updip from, the heavy oil pools. The gases contain over 95% methane and small quantities of alkanes, nitrogen and carbon dioxide. The stable carbon isotopes of methane in these gases are up to 10‰ more positive than those of the thermogenic gases in the deep Paleogene reservoirs, with propane more enriched in 13C than butane. This study demonstrated that the majority of the petroleum source rocks in the Jiyang Superdepression tend to be oil-prone, and are currently within or shallower than the conventional oil window (0.45–1.0% Ro). The chemical and carbon isotopic compositions of the gases, together with the moderate to severe biodegradation of the associated heavy oils in the shallow Neogene strata, clearly suggest that the formation of the shallow natural gases in the Jiyang Superdepression result from the anaerobic degradation of accumulated oils in reservoir.  相似文献   
558.
Introduction The migrationof electromagnetic field is like that of elastic wave in seismic prospecting, butthere are som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m (Lee et al, 1989). The elastic wave field satisfies thegeneral wave equation, while the electromagnetic field in our study satisfies the diffusion equation.Both the electromagnetic field and the elastic wave field have a similar mechanism. The imagingfunction named map can characterize the interface of different mediums (MA, 1989), that is …  相似文献   
559.
古近系沙河街组沙三段下部发育的深湖相油页岩是东营凹陷最重要的优质烃源岩。该油页岩呈深灰色或棕褐色,页理发育,主要由富含有机质纹层和浅灰色钙质纹层形成的毫米级沉积层偶组成。其中有机质纹层中的有机碳含量在5%以上,富含藻类化石及鱼化石等;钙质纹层主要由方解石组成,呈灰白色。沉积环境分析表明,该油页岩形成于湿润气候条件下的半咸水-微咸水的深湖缺氧环境中,沉积速率较慢,湖盆处于欠补偿状态,水体分层结构使沉积有机质得到有效保存。藻类等水生生物勃发吸收了更多的CO2,从而诱发大量内生成因的碳酸盐沉淀,形成碳酸盐纹层,而藻类的死亡则导致湖水有机质输送通量增多,使沉积物中有机质保存量增大,促使高有机质丰度烃源岩的形成。因此,分层的水体结构和藻类的勃发是油页岩形成的重要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560.
济阳坳陷新构造运动的构造形迹主要表现为断裂和背斜构造,特别是复活性大断裂及其裂缝,在济阳坳陷油气成藏过程中起着关键性作用。经研究认为,新构造运动诱发和推动油气以断裂系统模式从烃源岩中排出,提高了烃源岩的排烃效率和排烃动力,影响油气运移取向,控制主要油气藏呈北东—南西向展布;输导或封挡油气,洼陷内小断裂和微裂缝等隐蔽输导体系可输导油气形成砂岩透镜体油气藏;控制油气幕式充注成藏;多种输导体系沟通新近系大型披覆背斜圈闭和丰富的烃源岩,形成了如孤岛、埕东等大中型油气田。笔者将新构造运动在油气成藏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总称为成藏效应,其研究成果有助于重新认识盆地油气资源,并揭示油气成藏机理、成藏模式和成藏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