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3篇
  免费   324篇
  国内免费   871篇
测绘学   7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142篇
地质学   1500篇
海洋学   6篇
综合类   25篇
自然地理   16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88篇
  2022年   50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60篇
  2016年   67篇
  2015年   139篇
  2014年   80篇
  2013年   149篇
  2012年   194篇
  2011年   165篇
  2010年   165篇
  2009年   162篇
  2008年   140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7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121.
应用激光烧蚀多接收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LA-ICP-MS)方法,对青藏高原北部卡巴纽尔多湖西牙扎康塞一带巴颜喀拉山群碎屑岩系英安质沉凝灰岩夹层中的锆石进行了U-Pb同位素测定。研究结果表明,除1个继承锆石206Pb/238U年龄为419±3Ma外,其余20个岩浆锆石的206Pb/238U年龄变化于242~254Ma之间,其中7个测点的206Pb/238U年龄加权平均值为244±2Ma(MSWD=1.3),代表了火山岩的喷发年龄,说明该地区巴颜喀拉山群形成于中三叠世早期,而非传统认为的晚三叠世。该套地层时代的确定,为进一步研究巴颜喀拉山群的物质组成与形成时代提供了新的证据。  相似文献   
122.
海河平原东部地区地面沉降机理与趋势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海河平原东部地区是中国水资源最紧缺的地区之一。地下水开采量占该地区供水总水量的60%以上。深、浅层地下水超采量均超过500亿m^3。该区也是山前拦蓄地表径流最高的地区,大小水库达1820多座,拦蓄能力320亿m^3,控制山区流域面积近90%。在地下水补给源减少与大规模超采地下水的综合作用下,造成平原区河流干涸、地下水水位持续下降、含水层疏干及地面沉降等环境地质问题。同时诱发了含水层之间强越流渗透以求动力场平衡问题,第四系松散地层出现垂向压密而导致地层塑性变形。在滨海平原区,区域性地层垂向压密变形存在缓慢发展趋势。研究表明,地面沉降致灾过程至少存在3个阶段,即自然沉降机制阶段、缓变劣变质变阶段以及快速衰变破坏阶段。缓变劣变质变阶段是采取措施减灾最佳时期。  相似文献   
123.
蚌埠荆山“混合花岗岩”SHRIMP锆石U-Pb定年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蚌埠荆山“混合花岗岩”的岩相学特征和岩浆锆石的存在表明该“混合花岗岩”为岩浆成因. 花岗岩中锆石均具有继承锆石核和岩浆锆石振荡环带边. 锆石SHRIMP U-Pb定年结果表明, 岩浆锆石的SHRIMP U-Pb年龄显示该花岗岩形成于160.2±1.3 Ma, 并且其形成可能与三叠纪超高压碰撞后岩石圈地幔和/或下地壳的拆沉有关; 大多数继承锆石形成于217.1±6.6 Ma, 这与大别-苏鲁造山带中超高压变质的峰期年龄相吻合; 部分继承锆石(年龄介于433~722 Ma之间)构成了上交点为850+85/-68 Ma, 下交点为260+100/ -140 Ma的不一致年龄线. 这意味着荆山花岗岩起源于经历超高压变质作用改造的华南地块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 220 Ma±的超高压变质作用是引起继承锆石Pb丢失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4.
摘要:通过实验研究探讨了太行山前平原地下调蓄能力,实验研究表明,在汇水坑渗、井灌和引水渠渗条件下,太行山前冲洪积平原地下调蓄功能不仅与地表积水深度、入渗时间有关,而且还与汇水总量的多少有关。单位时间渗漏量的大小与地表蓄水深度呈正相关关系。地表蓄水深度愈大,单位时间渗漏量愈大;累计渗漏量随着入渗时间的延长而增加,渗漏速率随着累计渗漏量的增加而减小。采用井灌方式进行地下调蓄的关键,是选择具有强渗透性的层位。  相似文献   
125.
近60年洞庭湖泊形态与水沙过程的互动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历史文献、图件及1951~2009年长系水沙等资料为依据,对比分析洞庭湖形态与水沙过程的互动响应,结果表明:由于湖泊形态与水沙过程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关系,近60年间,水沙过程以多种形式改变湖泊形态特征值,如湖盆结构破碎、解体,水深变浅以及湖面﹑湖容依次减少1840km2及130×108m3;同时湖泊形态特征值改变也引起水沙特性变异,在1951~2002年间湖盆蓄水量呈明显的增减波动,但同流量下汛期水位普遍抬高1.2~1.90m,西﹑南﹑东洞庭湖水位变幅依次增大1.61m、1.39m和1.35m,各主要水文站前5位最高洪水位排序的年份均出现在湖面积(容积)历史最低值,泥沙淤积率为70%以上;2003年6月三峡水库蓄水及"退田还湖"后,高、中水位下湖盆调蓄量有所减少,城陵矶丰、枯水位分别降低1.12m及0.35m,西湖区与东南湖区的泥沙输出比均呈增大趋势,泥沙淤积率减至35.9%。其互动响应机制,可概化为泥沙淤积循环→湖盆结构破碎、解体,湖面湖容缩小→水沙特性异变→改变湖泊形态→水沙特性变异的互动响应动态演进模式。  相似文献   
126.
川西北花岗岩的冷却过程及其对区域成矿的制约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李建康 《地质学报》2009,83(8):1141-1149
川西北地区位于松潘-甘孜造山带北部,产出众多的中生代花岗岩和卡林型金矿,金成矿作用与区域构造运动和岩浆活动有密切的内在联系。本文拟从花岗岩的角度分析这种内在联系,故测定了川西北的羊拱海黑云母二长花岗岩、达盖寨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和可尔因二云母二长花岗岩的黑云母或白云母Ar-Ar年龄,分别得到坪年龄158.7±1.4Ma、185.2±1.4Ma、和157.6±1.2Ma,并参考积累的川西北花岗岩体的年代学数据,绘制了造山带北部、中部、东缘中部几个主要花岗岩体的冷却轨迹。不同构造位置花岗岩体的冷却轨迹表明,从造山带北部到造山带东缘中部,各花岗岩体的侵位年龄依次变新,冷却速率依次变缓,在区域构造运动相对较弱期间,各花岗岩的冷却速率明显降低。由以上特征,本文推断在中生代陆内造山过程中,构造应力自松潘-甘孜造山带北部向造山带东缘中部传递,各区域先后由造山相对活跃期进入造山相对宁静期。在造山宁静期,构造运动较弱,花岗岩体缓慢冷却,地壳较长时间保持低温状态,利于金的成矿作用。因而,川西北的金矿主要形成于区域花岗岩的缓慢冷却阶段,这可能是金矿与花岗岩时空耦合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27.
西南三江成矿带中南段金属矿床成矿规律与若干问题探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王安建 《地质学报》2009,83(10):1365-1375
三江中南段地区地质构造演化复杂,古特提斯演化过程和陆内汇聚造山过程均伴随大规模的成矿作用,但是其涉及的空间范围不同,统一进行成矿带划分不能清晰地反映区域成矿规律。本次工作按前寒武纪、古特提斯阶段和陆内造山阶段进行了成矿带划分,提出了新的划分方案。系统提出了经过三江中南段地区至东南亚的5条展布千余公里长的大型成矿带:大理-哀牢山Cu、Ni、PGE成矿带,兰坪--思茅盆地铅锌、银铜钴、汞锑多金属成矿带,金沙江-哀牢山铜金矿带,东南亚锡矿带西带和中带。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成矿带中存在的若干地质问题。  相似文献   
128.
北祁连榴辉岩相变沉积岩的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金平  张建新  于胜尧  孙刚 《地质学报》2009,83(11):1667-1686
在北祁连造山带中,出露典型的高压/低温变质岩石,前人对其中的低温榴辉岩已做过较多的研究,但对其中的变沉积岩研究涉及很少.本文展示了榴辉岩相变质沉积岩的岩石学、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和Hf同位素方面的一些新的研究结果.变沉积岩含有榴辉岩相的矿物组合,峰期温压条件为t= 450~520℃,p=1.9~2.3 GPa,与相邻榴辉岩的温压条件一致.地球化学显示这些岩石的原岩为不成熟的沉积岩,可能形成于大陆边缘或大陆岛弧环境.变沉积岩中的碎屑锆石U-Pb年龄主要集中在1800 Ma左右和540~600 Ma之间,结合锆石Hf同位素特征,表明其原岩的碎屑来源既有周缘陆块的前寒武纪变质基底物质,又有新元古代-早古生代新生洋壳或增生物质.同时,这些数据也表明北祁连早古生代洋壳俯冲过程中发生了活动大陆边缘的构造剥蚀作用,即形成于上盘的沉积物(弧前盆地或增生楔)被构造作用运移到俯冲带中,并俯冲到60~70km深处,遭受榴辉岩相变质作用,然后折返到地表.  相似文献   
129.
煎茶岭大型金矿床的地球化学特征表明,超基性岩体是金的主要矿源层,成岩物质具幔源特点,金成矿过程与早期构造岩浆热液作用及后期构造热液蚀变作用有关,成矿流体为混合岩浆热液,晚期中酸性岩浆水是引起超基性岩蚀变变质的主要流体成分,金矿化过程中的硫是多期次、多来源.初步认为该矿床为造山型金矿床,成矿可分为两期,即晋宁晚期-加里东期和印支-燕山期,以后者为主,其主成矿期对应于区域上的后碰撞造山过程,陆内挤压造山是其成矿地球动力学背景.超基性岩体的褪化蚀变、F_1~(45)断裂的长期活动及与其大角度相交的上、下盘次级断裂、裂隙系统与灯影组白云岩是煎茶岭金矿床的主要控矿因素.结合该区找矿实践,认为F_1~(45)断裂带、Au-Ag-As-Hg-B等组合化探异常和蚀变白云岩为其重要的找矿标志.煎茶岭地区仍具有较好的找矿潜力,这对于指导该地区进一步勘查并取得找矿突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0.
青海祁连山冻土区发现天然气水合物   总被引:64,自引:1,他引:63  
祁连山冻土区位于青藏高原北缘,多年冻土面积约10×10~4km~2,具有良好的天然气水合物形成条件和找矿前景.2008~2009年间中国地质调查局在青海省天峻县木里煤田聚乎更矿区施工"祁连山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科学钻探工程",迄今共完成钻探试验井4口,总进尺2059.13m,分别在DK-1、DK-2和DK-3钻井中钻获天然气水合物实物样品,取得了找矿工作的重大突破.天然气水合物产于冻土层之下,埋深133~396m.水合物呈白色、乳白色晶体,点火能燃烧,红外热像仪测温后呈明显的低温异常,放进水里强烈冒泡,水合物分解后能不断冒出气泡和水滴,并残留下特征的蜂窝状构造.激光拉曼光谱仪检测呈现特征的水合物光谱曲线,测井曲线也具有较明显的高电阻率和高波速标志.祁连山天然气水合物具有冻土层薄、埋深浅、气体组分复杂、以煤层气成因为主等明显特征,是一种新类型水合物.这是我国冻土区首次钻获的天然气水合物实物样品,也是全球首次在中低纬度高山冻土区发现天然气水合物实物样品,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经济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