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6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102篇
测绘学   42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球物理   20篇
地质学   318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13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51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81.
滇西镇康芦子园铅锌矿床矿化蚀变分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斌 《地质与勘探》2015,51(3):496-506
对滇西镇康芦子园矿床进行了地表、地下工程编录及蚀变-岩相填图,在分析地质特征的基础上,选取II号矿带,依据其6个中段的开拓工程对矿(化)体特征和矿化蚀变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发现矿体成矿元素在倾向和垂向上均具有Zn、Pb→Pb、Zn→Pb、Zn、Cu→Pb、Zn、Cu(Fe)→Fe、Cu(Pb、Zn)的分带规律,对应的矿化类型依次为大理岩型硫化铅锌矿→矽卡岩(绿泥片岩)型硫化铅锌矿→矽卡岩型黄铁黄铜矿→矽卡岩型磁铁矿,对应的蚀变带依次为碳酸盐—绿泥石化带→碳酸盐—石英—矽卡岩化带→矽卡岩化带→矽卡岩—黄铁矿化带→石榴子石矽卡岩化带。总结了矿化蚀变水平和垂向的分带规律,并建立了矿床的矿化蚀变综合分带模式。  相似文献   
282.
铜石矿田陈家坝地区断裂构造地球化学特征及定位预测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陈家坝地区是铜厂矿田中重要的金属成矿区。在划分矿田构造体系和厘定成矿构造体系的基础上,深入阐述了铜厂矿田陈家坝地区断裂构造地球化学特征,认为陈家坝、陈家坝南和秦家砭、红土石构造地球化学异常集中区是进行铜金多金属矿预测的有利靶位。  相似文献   
283.
综合采用现场调查、测量及室内理论分析等方法,以金沙江干流寨子村巨型滑坡群和金沙江支流海口大型滑坡为例,对滑坡堵江的地貌效应进行了初步探讨.寨子村古滑坡群的滑坡坝及堰塞湖沉积均有残留,后者沿江分布长度55km,面积约120km2.堵江段的金沙江平面弯曲、纵断面比降小、横断面宽而浅,具有平原区河流特征,与非堵江段差异显著.堰塞湖沉积分布区地形开阔,发育有土塬、冲沟及土梁等地貌单元,有时还会发生沙尘暴.海口滑坡的滑坡坝和堰塞湖沉积均保存完整:前者顺河水平投影长约1000m、最大厚度135m,后者沿河长3krn、面积8km2;两者分别使海口河河床比降增大、减小了11‰ 和95‰.滑坡堵江的地貌效应显著,它可以抑制高1山峡谷区的河流底蚀,使之成为“走两步退一步”的自我调节过程,而营造开阔空间的堰塞湖沉积大多都可开垦为农田,在长期影响所在区域地貌演化的同时,也为人类在复杂山区创造了若干宜居场所.  相似文献   
284.
物源研究是理解黄土高原风成沉积物中古环境记录的关键一环.众多证据表明,黄土高原西北部的阿拉善高原及其周边广袤干旱地区是黄土高原黄土的主要风尘源区.但是,基于锆石U-Pb同位素地质年代学的证据对此提出了质疑.黄土高原黄土与青藏高原北部物质中的锆石具有相似的年龄分布,预示黄土高原风尘主要以西风搬运的方式来自青藏高原北部,特别是柴达木盆地.本研究通过分析西宁黄土的锆石年龄特征验证此假说.西宁处于在从青藏高原北部到黄土高原的假想搬运路线上.西宁黄土主要来自青藏高原北部的干旱区.西宁黄土中锆石的主要年龄分布与黄土高原黄土相似,反映青藏高原北部确实为黄土高原黄土的主要物质来源.但是,与黄土高原黄土相比,西宁黄土缺少年龄在360Ma左右和年龄小于100Ma的锆石.这两组年龄的锆石可能来自其他地区,例如处于中亚造山带.由于阿拉善于旱区也通过河流搬运接收来自青藏高原北部的物质,锆石U-Pb年龄证据并不能排除阿拉善干旱区作为主要风尘物源的可能.相反,阿拉善干旱区还接受来自其北部中亚造山带和其本身华北克拉通的物质,来自阿拉善干旱区的风尘可能更好地解释黄土高原黄土中的锆石年龄特征.  相似文献   
285.
利用锆石LA-ICP-MS U-Pb定年法对格咱岛弧中部的地苏嘎成矿岩体中不合矿和含矿2类石英闪长玢岩进行了年代学研究,获得不合矿石英闪长玢岩的形成年龄为203.03Ma±0.54Ma,含矿石英闪长玢岩的年龄分为2组217.25Ma±0.89Ma和208.5Ma±1.0Ma,限定了地苏嘎岩体的岩浆活动时限为217~203Ma,而与成矿作用相关的热液事件主要发生在208Ma.研究表明,地苏嘎成矿岩体的成岩成矿时代均发生在印支晚期,岩浆作用和成矿作用时代基本吻合,但岩浆作用的时限已接近燕山期,这对探讨格咱岛弧构造岩浆演化及成岩成矿作用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86.
羊拉大型铜矿床位于滇西北德钦县,为金沙江构造带内的代表性矿床,其矿床成因和成矿模式尚未取得统一认识。本文从地层划分、岩浆岩及其构造背景、成矿物质和成矿流体来源、成矿时代与矿床成因等方面分析了研究进展,提出了"热水沉积-岩浆热液成矿-构造热液改造"成矿模式。海西期热水沉积作用提供部分成矿物质,但未形成规模铜矿体;晚印支期岩浆热液成矿作用为最主要成矿期,形成羊拉铜矿的接触交代型主矿体,其残余岩浆浅成就位形成石英斑岩脉及斑岩型矿体;燕山-喜山期构造热液改造成矿作用使不同矿体进一步富集或贫化,并错段矿体形成不同的矿段。  相似文献   
287.
<正>位于扬子地块西南缘的川滇黔接壤区是我国重要的铅、锌、银、锗等金属矿化集中区之一(Zheng and Wang,1991;Han et al.,2007;Zhou et al.,2001,2013a)。目前川滇黔铅锌成矿域内已发现铅锌矿床(点)400余处,其中包括著名的会泽超大型铅锌矿床(铅锌金属储量超过500万t;Han et al.,2007)。新发现的板板桥铅锌矿床即位于川滇黔铅锌成矿域之黔西北铅锌成矿区中部,  相似文献   
288.
云南省铝土矿资源勘查和开发利用程度低,相关地质研究也很薄弱,铝厂原料供应主要由国外或省外进口,随着文山80万t氧化铝厂的建成,云南省十分迫切需要铝土矿资源,因此,加强省内铝土矿勘查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目前,云南省已发现的铝土矿床主要分布于滇东南、滇西和滇中地区,铝土矿成矿期分别为二叠纪晚期、三叠纪晚期和二叠纪早期。本文在勘查实践和地质科研的基础上,总结了云南省铝土矿矿床类型及成矿规律,为铝土矿后续勘查和开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89.
澜沧大黑山勘查区位于著名的澜沧老厂银铅锌多金属矿床南东方向约10 km。最近在大黑山勘查区内实施地质填图时发现若干条铅锌银多金属矿(化)体,并在这些矿(化)体的两侧发现与澜沧老厂银铅锌多金属矿床重要找矿标志铁锰碳酸盐化带相似的富锰蚀变带,该蚀变带主要由脉状富锰蚀变岩和围岩组成。岩石学观察显示富锰蚀变岩脉主要为由软锰矿、硬锰矿、方铅矿、方解石等组成,电子探针分析显示富锰蚀变岩脉局部铅含量高达39.53%,等离子体质谱分析显示锰单矿物中Pb含量达11.9%,Zn含量达4.36%,Ag含量达到551g/t。综合研究发现大黑山勘查区与老厂银铅锌多金属矿床在矿化元素组合、围岩蚀变类型、控矿构造条件、含矿层位等多方面具有相似性,而富锰蚀变带的发现,有望促进大黑山勘查区银铅锌多金属找矿勘查取得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290.
<正>湖南锡田锡钨多金属矿床位于湖南省东南部与江西省交界处,地处华夏地块北部诸广山-万洋山隆起的北端,紧邻钦杭缝合带南侧,属于南岭锡钨多金属矿带的北部。沿钦杭缝合带及其两侧分布着柿竹园、香花岭、荷花坪、瑶岗仙、黄沙坪、芙蓉、姑婆山、新田岭、珊瑚等多处大型-超大型规模的钨锡铅锌多金属矿田(床)。多个大型矿床的分布与南岭区域广泛分布的花岗岩有密切关系,与锡田锡钨多金属矿床成矿密切相关的便是矿区内的锡田岩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